資源簡介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對本章來說是個重點也是難點。安排合理,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已經掌握了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知道花、果實和種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基礎上來學習,讓學生知道“開花”是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前提,對于學生全面認識綠色開花植物起著關鍵作用,同時也為后面的第六單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作了鋪墊。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一方面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積于去探索,容易與他人合作。另一方面,常識的知識零碎,感性認識強,而理性認識較弱。針對于《開花和結果》一節:學生對“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并不稀奇,在此感性認識上教師通過情景、對白以及問題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如:“花的結構怎樣的?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么關系?”以此為基礎,教師可把握學生這一心理,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利用實物觀察,教具演示,多媒體的交互功能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把感性認識建樹成理性認識,掌握較為系統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觀賞花,可以進行審美教育和愛護植物的情感教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3、闡明花與種子的關系。能力目標:1、學會觀察花及解剖花的基本方法;2、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課型:新授課教學重點:1、花的主要結構;2、雄蕊、雌蕊與傳粉、受精、結果的關系。教學難點:花的結構與果實形成的關系。教法與學法:以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實驗探究和多媒體手段,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啟迪學生發現問題,探究解決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意圖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分組實驗,探究解疑。教師利用PPT一一展示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并引導學生吟誦與這些花有關的詩句。提問:同學們,當你們看見這些美麗的花朵時,會有什么感覺呢?提問:同學們,花能美化生活,帶來好心情,但你知道花更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嗎?總結:花在開放后能結出果實,但這個過程是怎樣進行的,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出示課題《開花和結果》。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出示百合花并提問:同學們,大家都見過這種花吧?一朵花有哪些結構呢?今天,我們就來解剖、觀察一朵花。1、分組分百合花,課件出示出觀察、解剖的方法(如:從外向內、從上向下等),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知識。2、分組分發白紙,讓學生將解剖下來的花結構分類、依次貼在紙上,并根據已有知識寫上這些結構的名稱。3、教師在學生解剖時巡視,對學生的解剖進行指導。4、組織學生在展示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交流,相互間進行矯正,合作學習觀看PPT根據教師展示的圖片一邊欣賞美麗的花朵一邊吟誦熟悉的詩句。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積極回答:漂亮,心情好等。學生回答花的用處:如結果等。小組觀察、進行花的解剖,回憶自己已知的花結構,進行辨認。展示自己小組的解剖成果,進行討論交流。引入新課。激發興趣。結合已有知識,發現知識的欠缺點,查漏補缺。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通過自己動手解剖一朵花,形成感性認識。檢測學生對花的結構掌握情況。學生通過相互間的交流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并通過觀看、觀察得出正確結論。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意圖觀察分析,突破難點。5、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提醒學生注意花各個結構的名稱,并與自己的認知進行對比、訂正,以獲得正確的知識。補充子房壁這一概念。為后面講果實的形成作好鋪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1、總結出花的結構框架;2、花各部分的功能;3、推測出花的哪個結構會發育成果實,最重要的結構是什么。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對學生回答不準確處進行矯正,對第3個問題,教師不急于訂正。出示一朵花藥裂開,花粉已落在花瓣上的百合花,取下花藥和沾有花粉的花瓣放在展示平臺上讓學生觀察。提問:花粉能落在花瓣上,也能落在其它的地方,請同學們想一下,花粉還可能落到哪些地方呢?針對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傳粉的概念。提問: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受精的過程。播放《受精過程》的視頻資料。組織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找出受精過程的重點內容。播放《受精過程》的動畫過程,與此同時,請學生描述、總結出受精過程的各個環節。對比自己的觀察、解剖成果,查漏補缺,掌握花的結構及功能,并進行訂正。討論、交流:總結出花的結構框架;花各部分的功能;推測出花的哪個結構會發育成果實,最重要。認真觀察,積極回答問題:地上、雌蕊上,來采蜜的蜜蜂身上等。認真觀看,閱讀教材并作筆記。學生觀看并總結出受精過程的各個環節。(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受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而萌發,萌發出的花粉管不斷伸長,沿著花柱進入子房、胚珠,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移動出來,其中一個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為后面講果實的形成作好鋪墊。讓學生掌握花的結構及功能。學生對花藥和花粉形成直觀印象,并深入理解傳粉這一概念,引入對受精過程的學習。遵循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動態演示和自主閱讀相結合,在學生形成直觀印象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突破重、難點,使學生深刻理解被子植物受精的全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意圖討論總結,反饋交流。課件出示受精過程的流程圖,讓學生完成,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并評價。講述:受精完成后,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花是怎樣發生變化的吧。課件出示花和果實的圖片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引導學生找出重點知識,即花的各個部分在受精完成后的變化。討論總結課件出示桃花、發育的子房及桃的果實三張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討論、交流。1、通過對比桃花和桃的果實,你能在桃的果實上看見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嗎?為什么?你能觀察出桃的果實是由桃花的那個部分發育而成的嗎?2、你認為桃樹種子的形成與桃花的哪些結構有最直接的關系?而花作為一種繁殖器官,它最重要的結構是什么?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指出第2題實際上也是前面的討論題3。連線游戲:我會連課件出示這兩道連線游戲題,在學生回答的同時出示正確答案。提問:每到春天,我們會相約去賞櫻花,看桃花,有人去觀賞玉米花嗎?針對學生的回答指出:玉米也會開花,但我們為什么沒有看見玉米的花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一下《傳粉》這個短片。播放《傳粉》的視頻,并出示玉米雌、雄花的圖片和桃花的圖片讓學生比較,找出其中的不同點,想想原因,并判斷解剖用的黃花槐的花是蟲媒花還是風媒花?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指出這些不同證明了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然后簡單介紹兩性花和單性花。積極回答填寫。仔細觀察,找出重點并在教材上作好筆記。學生認真觀察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得出結論:1、不能;它們凋落了;桃花雌蕊的子房。2、花的雄蕊和雌蕊;花的雄蕊和雌蕊。積極回答。學生笑,回答:不會;有人認為玉米沒有花。學生認真觀看,比較、總結出蟲媒花和風媒花的區別,并運用知識對黃花槐的花是蟲媒花還是風媒花進行判斷。檢測知識掌握情況。復習舊知識,掌握新知識。對花的結構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兩部分知識進行復習,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復習鞏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并簡單處理知識點。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蟲媒花、風媒花和單性花、兩性花,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意圖運用新知,參與實踐。活動:請你幫忙設置果園遇陰雨天氣即將減產的場景,請學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補救辦法。課件出示給玉米和向日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的圖片。復習全課點出重點。請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討論分析黛玉葬花的行為說明的現象及意義。積極討論后得出結論:因為下雨,傳粉受阻,可通過人工授粉來改善。認真觀看,掌握方法。學生做筆記。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花凋謝后會結出果實,而花瓣埋在土里就后會被微生物分解成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長。靈活運用知識,反映課標中“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目的,同時進行樂于助人、明白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情感教育。明白本節的重點。將整個章節的內容進行靈活運用,體現學科之間的交叉,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進行美育和愛護環境的教育,實現TST教學目標。板書設計:第三節開花和結果花托萼片花藥(內有花粉)花花瓣花絲花蕊柱頭雌蕊花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