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講認識生命現象復習目標1.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2.舉例說出生物圈具備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舉例說明不同生物的棲息地是不同的。3.概述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研究方法。.4.說出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與功能,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重點、難點:生物的生命現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研究方法,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知識梳理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現象;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生物有現象;生物具有和和現象;生物具有,能對各種刺激做出有規律的反應;生物既能環境,也能環境。二、生物的生活環境1.生物圈的范圍包括:下層、整個、上層。2.棲息地的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目前全球人口數量劇增,人類對自然的及,是破壞各種生物棲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三、生物學的探究方法(提出問題實施計劃表達交流)1.探究的基本過程:2.(1)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的問題,并作出的假設。(2)探究成功的關鍵:制訂恰當的。3.科學探究的方法有:、、、等,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種探究方法并用。4.科學探究注意的問題:要設置實驗(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和控制實驗。四、生物學的研究工具1.顯微鏡的構造(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和的乘積。(2)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和[]。外界光線強時,選擇和。(3)[]可使鏡筒較大幅度的升降,用于尋找。[]一般用于將物像調清晰。2.顯微鏡的使用:(1)對光:①轉動,使鏡筒上升。②轉動,使對準通光孔。③轉動,使遮光器上的對準通光孔。④左眼注視(右眼睜開),轉動,直到看到一個的視野。(2)觀察:①從側面注視,雙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至接近玻片約2mm左右(防止:)。②左眼注視,同時反方向慢慢轉動,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發現物像。③轉動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考點、經典例題分析考點一、生物的基本特征重難點剖析: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1)具有新陳代謝現象;(2)能夠生長發育;(3)能夠繁殖后代;(4)遺傳與變異現象;(5)都有應激性,能對外界環境做出有規律的反應;(6)對外界環境表現出一定的適應性并能夠影響環境;(7)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都由細胞構成。2.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依據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只以其中的某一項特征為依據,也不能一定滿足所有特征,一般具有新陳代謝或生殖,就可以判斷是生物。例1.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勝韓國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項能作為判斷智能機器人是否為生物的標準()A.能否耗能B.能否運動C.能否說話D.能否生殖解析:繁殖屬于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各項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答案:D考點二、生物學的探究方法重難點剖析: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除了這一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的原則是單一變量。(1)通常把常態下的不處理的一組叫對照組,而經過人為處理的一組叫實驗組。(2)一般情況下,實驗變量應為名詞,如“溫度”、“二氧化碳”,而不能表述為“溫度的高低”、“二氧化碳的有無”。例2.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甲、乙兩瓶內裝有等量的同種肉湯,甲瓶煮沸,乙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瓶頸打斷(如丙圖),數日后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未打斷瓶頸時肉湯變質的是乙瓶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湯變質的根本原因不同C.此實驗證明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產生的D.甲、乙形成了對照實驗解析:乙瓶沒有煮沸,湯內的細菌、真菌沒有被殺死,所以沒打斷瓶頸時變質的是乙瓶,兩瓶內肉湯變質的原因都是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肉湯,并生長繁殖引起的;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后,肉湯會變質,所以可證明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產生的;甲乙兩瓶內裝有等量的同種肉湯,甲瓶煮沸,乙瓶不做處理,形成了以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答案:B考點三、生物學的研究工具重難點剖析:1.目鏡和物鏡的區分:目鏡無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有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2.視野變暗的原因可能:(1)光路不通(2)換用高倍鏡(3)外界光線變暗或挪動顯微鏡3.用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觀察標本的不同點:物像大小看到細胞數目視野亮度物鏡與玻片距離視野范圍低倍物鏡小多亮遠大高倍物鏡大少暗近小例3.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答案:C例4:下圖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個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物體實際運動路線()解析: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成倒立的像,解題的技巧是可以把試卷倒過來看。答案:A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哪項行為或現象與“葵花朵朵向太陽”所表現的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雛B.子女與父母不同C.種子萌發長成幼苗D.小羊發現狼后迅速逃離2.(2019濱州)下列諺語或古詩與對應的生命現象不相符的是()A.“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B.“朵朵葵花向太陽”說明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說明生物能夠繁殖后代D.“穿花峽蝶深深現,點水蜻蜓款款飛”說明生物能夠排出代謝廢物3.顯微鏡的下列目鏡和物鏡組合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br/>A.目鏡5×,物鏡10×B.目鏡10×,物鏡10×C.目鏡10×,物鏡40×D.目鏡15×,物鏡40×4.右圖,在觀察葉片的表皮細胞裝片時,物像由圖一轉換到圖二,不需要的操作是( ?。?br/>A.轉動轉換器B.調節反光鏡C.轉動粗準焦螺旋D.轉動細準焦螺旋5.要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從“甲”變為“乙”,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①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②向右上方移動裝片③向左下方移動裝片④轉動細準焦螺旋⑤轉動粗準焦螺旋A.②①③B.③①⑤C.②①④D.③①④6.“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時節影響播種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溫度B.陽光C.土壤D.空氣7.為了證明黃櫨葉片變紅與溫度變化的關系,需將黃櫨盆景放在不同溫度的恒溫箱內進行處理,這種生物學探究方法稱為()A.觀察法B.調查法C.測量法D.實驗法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B.生物圈的范圍包括整個地球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環境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二、簡答題9.有人為了研究溫度對白蟻存活的影響,將白蟻分成五組,在不同溫度下詞養(其它條件相同),記錄了各組白蟻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數,結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組別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培養溫度9℃4℃1℃-1℃-3℃白蟻數(只)2020202020死全部死亡所需時間30天內無死亡現象28天14天9天7天(1)本探究實驗中的變量是,實驗過程中,飼養白蟻的食物種類、食物量等其它條件必須相同,這體現了實驗設計的原則。(2)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實驗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越不利于白蟻的生存。(3)根據實驗結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測有、(填序號)①赤道地區的白蟻比兩極地區的多②在我國北方地區,夏天的白蟻比冬天的多③60度條件下白蟻會大量死亡。10.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王剛同學用顯微鏡先后在視野中看到了下列不同的物像效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顯微鏡的結構中,A的名稱是,B的名稱是。(2)王剛在實驗中,觀察到的效果由①變成④,他應將裝片向______移動。(3)要使觀察效果由④變成②,他應該轉動______,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但換成高倍物鏡后,王剛發現,視野變暗了,這時他應該轉動遮光器選擇______光圈,同時轉動反光鏡選擇______面鏡.觀察效果由③到④,他應調節顯微鏡的______(填字母序號)。(4)顯微鏡的目鏡有5×和10×兩種,物鏡有8×和40×兩種,視野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的組合是,最少的組合參考答案:第一講認識生命現象知識梳理:一、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繁殖遺傳變異應激性適應影響二、1.大氣圈水圈巖石圈2.破壞或喪失掠奪式開發不合理利用三、1.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得出結論2.(1)有研究價值符合科學事實(2)科學探究計劃3.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4.對照變量四、1.(1)物鏡目鏡放大倍數(2)7遮光器9反光鏡小光圈凹面鏡(3)10粗準焦螺旋物像11細準焦螺旋2.(1)粗準焦螺旋轉換器低倍物鏡遮光器較大光圈目鏡反光鏡明亮(2)物鏡壓碎裝片和損傷鏡頭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D2D3A4C5D6A7D8B二、簡答題9.(1)溫度(2)單一變量(3)低(4)①②10.(1)目鏡粗準焦螺旋(2)右下方(3)轉換器大凹C(4)5×和8×10×和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