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一講生物與環境(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復習目標1.結合具體實例,說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2.知道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作用。3.能夠描述食物鏈的概念、類型、書寫原則。4.知道生物富集現象的概念、原因。重點、難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作用,食物鏈的書寫原則。知識梳理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包括和。前者主要是指,后者主要是指。(2)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包括哪幾個方面?分別舉例說明。二、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的組成(1)什么叫生態系統?舉例說明。(2)說出生態系統的成分?請舉例說明。2.食物鏈和生物網(1)什么叫食物鏈?(2)寫食物鏈的原則是什么?(3)什么叫生物富集?(4)和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和物質________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考點、經典例題分析考點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重難點剖析:①生物適應環境: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②生物影響環境:原始森林是清涼、潮濕的天然氧吧等③環境影響生物:新疆的哈密瓜特別甜等適應、影響2.生物環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影響例1.艾倫規律揭示,恒溫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變短趨向,這有助于減少熱量散失。例如:北極狐的外耳明顯短于溫帶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顯短于熱帶大耳狐,這說明()A.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B.溫度能夠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C.生物能夠適應環境????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解析: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如南、北方的溫度明顯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溫度差,導致某些生物在兩地生長狀況不同,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識進行區別記憶,有時還會出一些判斷屬于環境以生物的影響還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或適應的例子。如:蘆山地震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許多動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斷這一事例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還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個屬于典型的環境影響生物的例子。該題的關鍵句子是“恒溫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變短趨向,這有助于減少熱量散失”,這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答案:C。考點二生態系統的組成重難點剖析:1.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成分,沒有生產者就沒有生態系統。2.消費者: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3.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必要成分。缺少分解者,動植物遺體內的有機物將無法分解為無機物,影響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例2.下列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 )A.兔子B.蘑菇C.蝗蟲D.水稻解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兔子”、“蝗蟲”,都是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因此都屬于消費者;“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生活,因此屬于分解者;“水稻”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屬于生產者,所以,屬于分解者的是“蘑菇”。答案:B考點三食物鏈與食物網重難點剖析:1.食物鏈根據各營養級之間的關系可分為三種類型:捕食鏈(相鄰營養級之間是捕食關系)、寄生鏈(相鄰營養級之間是寄生關系)、腐生鏈(相鄰營養級之間是腐生關系)。我們平時講的食物鏈是指捕食鏈。2.食物鏈的原則:①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②只能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不能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③箭頭必須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例3.在一個草原生態系統中,有草、兔、鼠、蛇、鷹等生物,根據你所學的生物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這些生物可構成3條食物鏈C.該生態系統的其中一條食物鏈為:草→兔→鷹→細菌D.蛇會冬眠,影響蛇冬眠的因素是溫度解析:食物鏈是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不能包括分解者。A.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草)、消費者(兔、鼠、蛇、鷹)、分解者,正確。B.這些生物可構成3條食物鏈:①草→鼠→鷹;②草→鼠→蛇→鷹;③草→兔→鷹,正確。C.該生態系統的其中一條食物鏈為:草→兔→鷹,無細菌,錯誤。D.蛇會冬眠,影響蛇冬眠的因素是溫度,蛇屬于變溫動物。答案:C。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C.麥田中的小麥和雜草之間是競爭關系D.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2.(2019濟寧)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不能直接或間接為人提供( )A.氧氣B.植物產品C.動物產品D.能量3.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的蟲和鳥屬于消費者B.植物的枯枝落葉能被細菌和真菌分解C.若消滅所有的蟲,則更有利于原有生態平衡的維持D.作為生態系統,圖中尚缺少陽光等非生物成分4.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應將生態系統中的害蟲徹底清除B.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一定離不開動物C.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沒有限度的D.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5.用你所學的生物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部分B.細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各種有機物作為營養C.為預防甲型H1N1流感,人們出門時戴上了口罩,這是保護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6.下圖是某個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其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A.B.C.D.7.下列詩句或諺語的描述,屬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是(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D.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8.如圖表示一個常見的食物網,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B.該食物網有的食物鏈包括5個環節C.沿著食物鏈傳遞的能量不可能減少D.最長的食物鏈是:草→鼠→蛇→鷹二、簡答題9.如圖一表示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二表示圖一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1)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是影響生物生活的_____因素。(2)若圖一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組成成分是_____,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遭到破壞,而食肉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復,由此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_能力。(3)圖二中的甲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與鷹的關系是。(4)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開發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你應該怎么做?(5)圖一土壤中含有某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則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10.右圖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間的關系,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只表示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該生態系統中蛇屬于消費者,鷹屬于營養級。如果植物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10000千焦,則流動到鷹體內的能力最多是千焦。(2)如果該生態系統遭到某重金屬污染,則在植物→鼠→蛇→鷹食物鏈中,體內重金屬含量最高的是。人類盡可能的不去吃處于高營養級別的野生動物,一方面是高營養級別的野生動物對維持的作用大,二是這些生物體內積累的含量高,不利于身體健康。(3)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物質”指的是,物質循環的范圍是。(4)一個生態系統中食物鏈越多,食物網越復雜,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下列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最穩定的是。A.草原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D.河流生態系統E.池塘生態系統參考答案:第二十一講生物與環境(一)知識梳理:一、(1)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溫度、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響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包括同種生物)(2)①生物適應環境:鴨子的腳趾間有蹼,仙人掌的葉變成了刺②生物影響環境: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大樹底下好乘涼③環境影響生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新疆的哈密瓜特別甜。二、1.(1)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如: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條河流等。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泥土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1)在生態系統內,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食物鏈(2)①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②只能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不能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③箭頭必須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是指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的積累,使其濃度隨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現象。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即最高營養級(4)食物鏈食物網流動循環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B2.A3.C4.D5.D6.B7.D8.D二、簡答題9.(1)非生物(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自我調節(3)蛇捕食和競爭(4)多植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5)狐和鷹10.(1)分解者次級(二級)三、四400(2)鷹生態平衡有害物質(3)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生物圈(4)強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