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二講生物與環境(二)—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類型、自我調節、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復習目標1.根據食物鏈說出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2.理解影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大小的因素。3.認識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4.根據具體事例說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重、難點: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特點,能量流動效率的計算。知識梳理一、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能量流動的源頭是。2.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可以幫助人們合理的調整生態系統中的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的部分。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從無機環境開始,經,又回到無機環境,就完成了一個循環過程,我們稱之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不同的是,物質循環是的。2.碳循環過程:碳主要以的形式儲存在大氣中,綠色植物通過,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碳就由無機環境進入了生物群體。可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碳就從生物群體返回了無機環境,完成了一個碳循環的過程。三、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1.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能力,正是由于這種機制,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較長時間地保持一種。2.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它自身的特點。一般地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我調節能力;反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四、生物多樣性1.生物的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多樣性、的多樣性、的多樣性。2.遺傳的多樣性也稱為的多樣性,它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的基礎。物種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程度,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構成了的多樣性。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和使用價值。考點、經典例題分析考點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重難點剖析: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2.能量流動: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能量流動過程主要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實現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能量流動的效率:10%-20%。3.物質循環:物質指的是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而不是具體形態的物質。物質循環的范圍是生物圈,而不是某一小的生態系統,只有在生物圈中物質才是循環的。不同的物質(碳、氮、硫等)具有不同的循環方式。物質循環的特點:循環、往復。例1.(2019威海)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在某草原生態系統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動規律且最高營養級獲得能量最多的是(??)A.草→鼠→蛇→鷹?B.草→兔→鷹C.鷹→食蟲鳥→食草昆蟲→草?D.草→食草昆蟲→鼠→青蛙解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所以能量只能從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向流動,所以C、D不正確,A選項有四個營養級,B選項有三個營養級,根據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越短,能量流失越少。答案:B例2.(2019衡陽)如圖為一個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解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因此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越低,相對數量越多。圖中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乙、丙、甲,因此,“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乙→丙→甲。答案:B.考點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重難點剖析: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小。例3.下列生態系統中,自我調節能力最小的是( )A.森林生態系統B.草原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D.海洋生態系統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生態系統的類型以及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取決于生物種類的多少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以農作物為主體,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營養結構簡單。同野生植物相比,農作物抵抗旱、澇或病蟲害的能力差,因此,自我調節能力最小。答案:C。考點三: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重難點剖析: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的多樣性:又稱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物種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例4.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多樣性包含基因、遺傳、生態系統三個層次B.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C.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遠大于直接使用價值D.遺傳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它決定了物種的多樣性解析:生物多樣性保護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物種)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因此,基因的多樣性就是遺傳的多樣性,A選項中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描述少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所以A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課堂鞏固訓練選擇題1.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解者獲取的能量最多B.營養級越多,積累的能量越多C.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循環流動的D.下一個營養級只能獲取上一個營養級能量的10%到20%2.如圖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分別代表三類不同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的甲是分解者B.圖中的丙是該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營養的主要來源C.圖中的甲、乙、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圖中的生物可構成這樣一條食物鏈:丙→甲→乙3.如圖表示的是某一生態系統中A、B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如果A表示的是一種狐的數量變化,那么B表示的是哪種生物的數量變化()A.捕食狐的一種生物B.與狐有共生關系的一種生物C.與狐有競爭關系的一種生物D.被狐捕食的一種生物4.(2019菏澤)根據下圖所示碳循環的部分過程,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參與①過程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②過程增強后①過程隨之增強,故不能通過②減少大氣中的C02C.碳在無機環境和各種生物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D.人類減少對③的依賴是當前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5.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哪三個層次采取保護措施()A.基因、染色體、細胞B.基因、細胞、染色體C.基因、物種、生態系統D.細胞、物種、生態系統6.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為了保護瀕危物種,應該消滅該物種的天敵B.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C.外來物種入侵增加了本地物種的多樣性D.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禁止對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7.研究顯示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瀕危或受威脅的原因,由該研究來看,鳥類瀕危或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 )原因人類偷獵棲息地喪失外來物種入侵其它原因哺乳動物31%32%17%20%鳥20%60%12%8%A.人類偷獵B.棲息地喪失C.外來物種的影響D.其他原因8.四川大地震造成大熊貓的棲息地嚴重坡壞,為保護大熊貓可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大熊貓繁育基地B.就地保護C.易地保護D.法制教育和管理9.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保護生物多樣性()A.應首先保護物種多樣性B.應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C.應多引進物種以增加多樣性D.應多噴灑農藥以防治病蟲害二、簡答題10.如圖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判斷:(1)碳在無機環境與各種生物之問以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循環的。(2)圖中的A表示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3)A和B之間存在__________關系。(4)由于煤和石油的過度使用,造成溫室效應,破壞了生態環境,說明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的限度的。11.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圖一表示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調查某森林公園生態建設情況后繪制的食物網簡圖,圖二表示圖一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相對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一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_________,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3)若X代表該食物網中的某種生物,那么對于食物鏈:“植物→昆蟲→蜘蛛→X→蛇→鷹”,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_____。(4)該生態系統中,屬于初級消費者的是____________。(5)圖二中的甲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6)若一段時間內鼠的數量大量減少,首先會引起植物的數量增加,但不會無限制地增加下去,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參考答案:第二十二講生物與環境(二)知識梳理:一、1.輸入、傳遞和散失太陽能2.單向流動逐級遞減3.能量流動對人類最有益二、1.化學元素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往復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簡單的有機物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1.自我調節動態的平衡2.結構越小越強四、1.遺傳物種生態系統2.基因生物進化物種的豐富生態系統3.直接間接潛在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D2.B3.D4.B5.C6.B7.B8.B9.B二、簡答題10.(1)二氧化碳(2)生產者分解者(3)捕食自我調節能力11.(1)分解者非生物成分(2)太陽能單向流動逐級遞減食蟲鳥(4)昆蟲鼠(5)鷹(6)自我調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