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第二單元早期國家和社會變革導入新課思考:這段《三字經》中出現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別有哪些?三字經(節選)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1.知道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學習目標目錄篇章二觀更替—明興衰之道篇章三議分封—論成敗之得篇章四鑒古今—悟治國之策篇章一尋足跡—探國家之源第一篇尋足跡—探國家之源任務一問題1:國家是如何產生的?問題2:啟是怎樣繼承王位的?什么是世襲制?問題3:夏朝建立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強統治?證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遺址是什么?尋足跡--探國家之源【七嘴八舌】閱讀P20頁的內容,看完后討論以下三個問題,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伯益堯舜禹禪讓制世襲制啟威望權力實權公元前2070年夏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推選賢能“公天下”相傳血緣“家天下”世襲制,指王位、爵號和財產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尋足跡--探國家之源禪讓制更能選出明君,王位世襲制更容易產生暴君。那么,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溫馨提示:判斷一個制度是否進步,主要看它能否適應當時的生產力。觀點:歷史的進步。王位世襲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私有制發展的結果,階級對立的產物。材料一考古學者在洛陽平原發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材料二二里頭遺址還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擊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飾,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等。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化文明進程尋足跡--探國家之源第二篇觀更替—明興衰之道自主研習閱讀全文,完成朝代更替表(要求:從起止時間、開國之君、都城、亡國之君講述更替過程。)任務二:開國君主亡國君主都城約公元前2070年禹湯周武王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桀紂周幽王夏商西周亳鎬京陽城殷公元紀年法:是以耶穌誕生的那年作為公元元年,這一年以前的年份稱為公元前多少年,這一年以后的年份稱為公元多少年(公元通常不讀)。公元前2070年公元元年公元2020年年代、世紀:10年為一個年代;100年為一個世紀。歷史小知識“寧愿和他一起滅亡”!你這太陽什么時候滅亡啊?我就是太陽人們為什么詛咒他滅亡?觀更替--明興衰之道夏桀相關史事夏桀是一個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財,建造華麗的宮殿,終日飲酒作樂,引起民眾強烈不滿。不修德行統治殘暴夏桀把人當坐騎傷害百姓暴政民眾反抗亡商觀更替--明興衰之道【小組探究】閱讀課本21-22頁的內容,探究討論:問題1:商朝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問題2:商朝為什么要遷都?盤庚遷殷后,商朝的局勢怎樣?北北京市山西西陜河南南湖湖北西江江蘇安徽東山渤海黃海東海黃河江長河水渭水水淮水江商亳1殷7鄭州囂2滎陽庇5定陶奄6曲阜相3內黃邢4邢臺安陽西北岐山朝歌淇縣商朝勢力所及區域亳1都城及遷都順序今省界注:亳,今河南鄭州,另有河南商丘北等說;邢,今河北邢臺,另有河南溫縣東等說。(約公元前1600年)(殷或殷商)合作探究任務三商王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相對安定。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多次遷都。盤庚遷殷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穩定下來,商王朝的統治區域在不斷擴大。任務四問題1:商滅亡的原因?問題2:周是如何強大并滅商的?觀看視頻并結合課本P22-23頁,提取有效信息并概括總結:觀更替--明興衰之道對外征伐、耗費國力修建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殘害百姓暴政亡商紂王合作探究問題1:商滅亡的原因?呂尚、周公等人輔佐聯合各地勢力,組建政治聯盟強盛周周武王牧野之戰公元前1046年合作探究問題2:周是如何強大并滅商的?思考:假如你是周武王,面對廣袤的疆域,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廣闊的疆土?第三篇議分封—論成敗之得歷史劇欣賞西周的大分封目的、依據、對象、權利、義務任務五諸侯國與王室關系地理位置經濟狀況晉宗親(同姓)今山西較富衛宗親(同姓)今河南北部較富魯宗親(同姓)今山東南部富裕燕宗親(同姓)今北京一帶貧瘠齊功臣今山東北部富裕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貧瘠周公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昔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唐律疏議》分封對象?材料一:宗親、功臣、古帝王之后根據觀劇和材料,完成分封制相關內容。晉衛魯燕齊楚宋吳周材料二:主要封國?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周代貴族等級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諸侯在封地內再分封分封依據及諸侯的權力材料三:諸侯義務?材料四:受封的諸侯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選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王國維《殷周制度論》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記·秦始皇本紀》分封制的影響?材料五:積極:穩定政局,鞏固統治弊端:諸侯的獨立性較大,容易不服從中央的統治周厲王周幽王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公元前841年與民爭利“國人暴動”朝政腐敗,社會矛盾激化西周亡公元前771年第四篇鑒古今—悟治國之策夏禹商湯禹在位時,制定各種制度,社會生產有了很大發展。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武王任用呂尚、周公,在牧野大敗商軍,穩定政局,鞏固疆土,周朝疆域逐漸擴大。周武王明君,仁德愛民,任用賢才,發展經濟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夏桀是一個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財,建造華麗的宮殿,引起民眾強烈不滿,最終導致夏朝滅亡。周幽王沉迷酒色,在位期間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重用奸臣,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最終致使西周滅亡。商紂王荒淫無道,聚眾作樂,窮奢極欲,“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最終導致商朝滅亡。暴君,殘暴統治,壓迫百姓,不得民心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暴政夏商西周的滅亡有什么共同原因?使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呢?知識結構1.下面內容中,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禹傳位給伯益B.禹傳子,家天下C.舜傳位給禹D.啟打敗有扈氏2.公元前14世紀,把商朝都城遷到殷的是()A.商湯B.伊尹C.盤庚D.商紂3.人們常稱北京一帶為燕薊之地,山東為齊魯大地,山西為三晉之地。這些地名的由來從歷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請回答:(1)這些地名的由來與西周的什么制度有關?(2)西周的周王為什么要實行這種制度?BC分封制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達標檢測課堂小結通過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交替的歷史過程,無疑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亙古不變的治國之道,現今我們國家提倡的“以人為本”理念亦是彰顯了國家的本質所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牧野之戰.mp4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