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設計課題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重點1.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使學生對一些動物行為判別。2.使學生能夠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難點1.使學生能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遺傳性。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與師生活動設計意圖和關注的學生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1.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2.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閱讀教材:動物先天性行為的圖片“母袋鼠與幼袋鼠”“小鳥喂魚”以及“菜粉蝶”等內容(1)圖片中動物的行為是如何獲得的?小組回答:是生來就具有的行為。(2)不同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否有差別?為什么?小組回答:是。因為動物的遺傳物質不同,先天性行為的表現也不一樣。(3)剛出生的袋鼠如果不具有這種先天性行為,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小組回答:會死亡!這種先天性行為是它活下去必須具有的。(4)你是如何理解“小鳥喂魚”中紅雀的這種行為的?試著說說先天性行為有沒有局限性。小組回答:這只美國紅雀不能隨著雛鳥的死亡而停止育雛行為,說明先天性行為是有局限性的。教師小結:先天性行為:母袋鼠與幼袋鼠、小鳥喂魚、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學習行為: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取白蟻。二、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1、為什么大公雞不能像鸚鵡那樣學人說話?小組回答:學習行為以遺傳因素為基礎。2、野生的黑猩猩為什么不會吸煙?年幼的黑猩猩如何學會釣取白蟻?成年黑猩猩是如何取到香蕉的?這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學習行為受到環境的影響。3、你會輪滑嗎?說說你是如何掌握輪滑技術的?小組回答:學習行為需要不斷地鞏固和加強4、蚯蚓是否具備這種學習行為對它的生存有影響嗎?由此說明什么?小組回答:動物的學習行為能使動物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5、你家的小貓或是小狗聽話嗎?你是如何訓練它們的呢?小組回答:描述自己訓練動物的經歷。(各抒己見)教師小結: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發達――遺傳因素;食物刺激――環境因素;學會就有食物吃――生活經驗;學會了某種本領――學習獲得。6、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1)維護個體生存、種族延續;(2)保護自己,逃避敵害;(3)度過食物短缺的時期。7、兩種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1)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2)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更能幫助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因此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高級。三、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1、針對這個實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1)小鼠經過多少次“嘗試與錯誤”才能成功走出迷宮?是不是嘗試次數越多,走出迷宮越快呢?小組回答:鼠所經歷的“嘗試與錯誤”越多,最后小鼠走出迷宮所需的時間越短。(2)本活動的研究對象是小鼠,為什么從實驗的前一天晚上開始,就不給小鼠喂食物(但要喂水),喂食會對實驗有什么影響嗎?小組回答:不喂食可以使小鼠在實驗前處于饑餓狀態,實驗時會表現出為獲取出口處的食物而嘗試走出迷宮的行為。水是小鼠生存所必需的營養物質。(3)各組的小鼠在品種、年齡、體形上區別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為什么?小組回答:差別越小越好,減少誤差。(4)你打算如何記錄小鼠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呢?小組回答:記錄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或者記錄小鼠每一次找到食物的時間。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完善計劃。(1)按照計劃準備好迷宮、小鼠和食物。(2)從迷宮的入口處放入小鼠,同時在出口處放置食物。(3)記錄小鼠找到出口的時間,或者記錄小鼠嘗試的次數。(4)實施計劃3.結果呈現與交流。4.思考與討論。(1)“嘗試與錯誤”學習行為的建立過程是怎樣的?(2)你的實驗數據與同學的數據是否相同?為什么?(3)如果把實驗動物換成烏龜,你預期“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將會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4)學習行為對于動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義?激趣導入,引入話題。板書設計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三、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