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期末復習講義(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期末復習講義(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初二上冊期末復習專題(3)——第三章
【知識點提要與注意事項】:
第一節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植物常見的
感應性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應的特性。
植物感應性的表現形式有:
向性
運動:植物受到單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有關。
如:植物的
向光性
;根的
向地性
;莖的
背地性

向水性

向肥性

牽牛花、葡萄等的卷須接觸到竿棍久會纏繞;向日葵朝向太陽。
感性
運動: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
如:
含羞草
受到觸碰葉子合攏;
捕蠅草、豬籠草
的捕食運動;
鳳凰木、酢漿草
因光照溫度改變,葉片白天張開,夜晚或雨天閉合下垂;
郁金香、番紅花
溫度升高時開放,降低時閉合。
植物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長素
①加快細胞生長速率,促進植物生長②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③促進果實發育④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①促進細胞伸長②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
細胞分裂素
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
①抑制細胞分裂②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
促進果實成熟
三.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
產生部位:
胚芽尖端

產生原因: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
分布不均勻

背光面生長素分布

,胚芽生長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胚芽生長


缺點:生長素濃度較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
應用于
防治雜草

達爾文的向光性探究實驗
A圖表明胚芽受到單側光照射時,會
向光源彎曲生長

B圖表明如果切去胚芽
尖端
部分,發現胚芽
不生長也不彎曲
C圖中將胚芽的尖端用一個
不透光
的錫箔小帽罩起來,發現胚芽
豎直生長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錫箔包起來,發現胚芽
向光源彎曲生長

猜想:在
單測光
的照射下,胚芽的
尖端
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且這種物質會對
植物生長
產生影響。
溫特的實驗:
A組實驗中a瓊脂接觸過胚芽的
尖端
,發現這個胚芽會向放瓊脂的
對側
生長。
B組實驗中b瓊脂
沒有
接觸過胚芽的尖端,發現這個胚芽
不生長也不彎曲

表明:胚芽的
尖端
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夠控制
植物
的生長。
植物向光性:觀察現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
補充:明確幾個科學家對應實驗結論:達爾文、溫特、郭葛。
第二節
人體的激素
一.胰島素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正常含量為:
90毫克/100毫升

(1血糖的升降,決定于
胰島素
分泌的增加或減少。
血糖含量升高,胰島素分泌
增加
,使血糖含量
降低

血糖含量降低,胰島素分泌
減少
,使血糖含量
升高

(2)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病癥。
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
治療方法:定時注射
胰島素
。(口服胰島素。錯,會被消化)
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癥。血糖含量
低于
正常值。
治療方法:多吃糖類物質,補充血糖,藥物調節胰島素分泌。
二、內分泌腺和激素
內分泌腺是
無導管
的腺體,分泌物是
激素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全身的生長發育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腎上腺
腎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腺(胰島)
胰島素
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
卵巢(女性)
睪丸(男性)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
激素分泌情況
疾病
具體癥狀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癥
發育遲緩,身材異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巨人癥
人體各部位過度生長,四肢長度更為突出,巨人的壽命往往不長
成年人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肢端肥大癥
手大、腳大、指粗、鼻高等
胰島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多尿、多飲、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現尿糖癥狀
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癥
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分旺盛
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
情緒易激動,精神緊張,失眠、心跳過快
地方性缺碘:甲狀腺腫(大脖子病),治療方法:食用加碘鹽
第三節、神經調節
一.1.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并以神經調節為主。
2.體液調節主要是
激素調節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
3.特點:神經調節
短暫而迅速
;而體液調節
持久而緩慢

二.神經元
1.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神經元
,即神經細胞。
2.神經元的功能。
神經元上的樹突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即產生信息),并傳向細胞體,然后由軸突把興奮傳導到其它他神經元。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即興奮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系統中進行傳導。
3.①
細胞體


樹突


軸突

樹突的功能是
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給細胞體

軸突的功能是
把興奮傳給下一個神經元

三、神經系統
四、信息的處理——神經系統(P112
圖3-17、3-18)
大腦:高級神經中樞,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腦:協調人體動作,保持身體平衡
腦干: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低級神經中樞,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
1、人的神經系統
受大腦控制
腦神經:12對,來自腦,主要支配頭部和頸部的各
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31對,來自脊髓,主要支配身體的頸部、
四肢及內臟的感覺和運動。
植物性神經:是腦神經和脊神經的一部分,分布于
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的傳出神經,調節機體的營養、
呼吸、循環、分泌、排泄、生長和生殖等機能活動。
(一)中樞神經系統:
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主要分為
大腦

小腦

脊髓
三部分。
A.大腦。
(1)大腦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
最高級
部分
,是
人的
思維器官

(2)大腦的結構分
左腦和右腦
,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
位的功能。(對側控制)
(3)大腦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具有許多





,使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溝和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
(4)大腦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密集,形成許多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B.小腦。
小腦位于
腦干
背側,
大腦
的后下方。
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
協調性
,并維持身體

小腦損傷,會使人
站立不穩

行走搖晃

不能完成靈巧的動作(穿針引線)。
C.腦干。
在大腦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二)脊髓
1.脊髓是
腦干
的延續
,位于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脊髓中有許多神經元,形成許多神經中樞。
2.脊髓是中樞神經的
低級部分
,主要有
傳導

反射
兩個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這些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到大腦的控制。
四.反射
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主要方式是
反射
1.
反射弧
是產生反射活動的這樣的結構基礎。包括5部分
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
五、神經中樞
1.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聚在一起的,成為專門調節人體某一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縮手反射

排尿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3.高級神經中樞一般在腦中。
打針時手雖然感覺到疼痛,可以不縮回說明
高級神經中樞可以控制低級神經中樞
4.膝跳反射可用來檢查一個人的
反射弧
功能是否
完整

六.非條件反射: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就能引起反射性反應。即
先天性行為
(由
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完成;只要
反射弧
完整即可形成發射,不會因長期不用而減弱。)
條件反射:通過后天學習而得到的較為復雜的反射。即
后天學習行為
(需
大腦
的參與;需要不斷強化否則會減弱。)
大腦

小腦
中樞神經系統
腦干
脊髓
神經系統的組成
腦神經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
結構基礎
細胞體
結構
樹突
突起
基本單位——神經元
軸突
神經調節
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
基本方式:反射
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
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神經結構:反射弧
感受器、傳入神經
組成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
第五節
恒定的體溫
1.人的體溫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直腸溫度最高)
2.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恒定
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內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所以,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1.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熱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平衡
的結果。
2.產熱。
(1)在
安靜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2)在
運動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骨骼肌

寒冷時,
骨骼肌戰栗
,能使熱量
成倍增加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
增加產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
3.散熱。
(1)散熱有
皮膚直接散熱(90%)

汗液蒸發散熱兩種方式。
(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
皮膚表面溫度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
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散熱
減少;溫度高時,
血管舒張
,血流量增加,
散熱增加

(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
比較少

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4.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產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中暑現象。

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來調節和控制的。
氣溫高時→血液溫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增加汗液
體溫調節
分泌、皮膚的血管舒張→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溫度。
氣溫低時→血液溫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戰栗和使
皮膚的血管收縮→增加產熱、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溫度。
2、另一種體溫調節:行為性體溫調節。如狗夏天伸舌頭降溫等。
【相關習題與解析】:
【考點追蹤】:
考點1 植物激素
【例1】 材料一:1880年,達爾文在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影響時,進行了向光性實驗,并認為在單側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對胚芽生長會產生影響。
材料二:1928年,溫特完成了圖甲實驗。證實了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控制胚芽生長。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了生長素。
(1)材料一中畫線句既是達爾文的實驗結論,也可以作為材料二的溫特實驗探究中
的環節。
(2)圖甲的實驗中,B組的作用是

(3)為證明“胚芽彎曲是尖端下部生長不均勻引起的”猜想,小敏設計了如圖乙實驗,在胚芽尖端下部標上等距橫線,用單側光照射。當橫線左側間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橫線右側間隔,說明猜想成立。
(4)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低濃度范圍,隨著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增強;在高濃度范圍,隨濃度增大,促進作用減弱;超過一定濃度,表現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靜置一段時間,將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側,如圖丙。圖丁中,曲線能正確表示胚芽彎曲程度與生長素濃度關系的是

【針對訓練】:
1.將植物橫放,測量不同濃度生長素條件下根和莖的生長狀況,如圖甲所示。則曲線上的P點最可能對應乙圖中的位置是(A)
  
  甲          乙
A.a
B.b
C.c
D.d
2.取胚芽長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將胚芽尖端切去一部分,再將剩余的部分(約9毫米)每10條一組,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保持在28
℃下培養3天,實驗結果如下表:
生長素溶
液濃度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5
10-4
10-3
10-2
10-1
3天后平均
長度(毫米)
11.5
11.9
12.7
13.9
15.2
14.5
14.3
11.4
10.0
9.2
(1)實驗中盛有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切去胚芽尖端的主要原因是

(2)實驗數據顯示了胚芽隨生長素濃度變化所表現出的生長規律,這種規律就是

(3)此實驗在農業生產中有何應用?請舉例:

3.某同學利用青菜幼苗(如圖甲)進行了植物向光性實驗。他把等量、已發芽的青菜種子均勻地排列在4個培養皿中,當青菜幼苗長高至1.5厘米左右時,對各培養皿中的幼苗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并都用單側光連續照射一段時間,如圖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單側光照射下,向光源彎曲生長是由于生長素分布
引起的;
(2)觀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結論是
可以產生生長素;
(3)增加④的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
是否能產生生長素。
考點2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例2】 某學習小組為了解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取兩個相同的玻璃缸分別貼上標簽A、B。
實驗步驟
A缸
B缸
步驟1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驟2
水溫25

水溫25

步驟3
分別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驟4
加入10克蝌蚪飼料
加入10克蝌蚪飼料
步驟5
加入少許甲狀腺激素
不加入甲狀腺激素
步驟6
每天記錄蝌蚪生長發育的情況
  (1)從實驗設計可知,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
在這個實驗設計中,有一個步驟不夠嚴謹,請你提出改進建議:

(3)實驗改進后,A缸和B缸是一組
實驗,變量是

(4)實驗按修改后的方案進行,出現的實驗結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發育快。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針對訓練】:
4.已知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均為蛋白質。某同學為探究生長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取30只同樣大小的幼鼠等分為A、B、C三組,分別放入三個飼養籠中,給A組幼鼠定期注射適量生長激素,B組不注射,C組定期飼喂與A組等量的生長激素,其他條件均一致。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增重40%,B、C兩組小鼠增重均為25%。請回答下列問題。
組和B組結果比較,說明生長激素有
的作用。
C組結果和B組結果比較,能否說明生長激素沒有任何生理作用?
。為什么?

(3)若將本實驗中的生長激素改為甲狀腺激素,重復A、B組實驗,則
組幼鼠會提前成熟。
5.如果你是一位球迷,在看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時,會因為興奮或緊張而使你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專心看球的你,手不小心碰到了很燙的杯子,你會先縮手,該反射的途徑是
(用圖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然后產生痛覺,說明脊髓有

功能;
(2)當你看到心儀的球隊進球時,就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而顯得面紅耳赤,這說明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
系統的調節,同時也受到
調節的影響。
考點3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例3】人類的以下哪種活動是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
)
A.遇到強光立即眨眼
B.手碰到熱的東西立即縮回
C.新生兒啼哭
D.老師喊“上課”,學生馬上起立
【針對訓練】:
6.寵物大賽上,小狗聽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臥、跳、握手等動作,下列反射與此類型相同的是(
)
A.眼前出現強光,馬上眨眼
B.指尖被針刺后,馬上縮回來
C.小雞聽到“咕咕”聲后,馬上跑到母雞身邊
D.小明同學聽到校園廣播后,馬上去衛生間打掃衛生
7.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會來不及思考迅速松開。下面關于該縮手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是非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D.是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8.夏季,櫻桃上市后人們出現的反射活動中,屬于簡單反射的是(
)
A.聽說櫻桃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著櫻桃感覺酸而分泌唾液
C.看到櫻桃而分泌唾液
D.看到“櫻桃”兩字而分泌唾液
 
【復習精練】
1.下列屬于植物的向性運動的是(
)
①葡萄的卷須一旦接觸到牛根類的物體就會纏繞在上面 ②睡蓮在白天開放晚上閉合 ③捕蠅草遇機械刺激會產生捕食 ④植物的根朝向比較濕潤的地方生長 ⑤植物的莖總是向上生長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學習了“植物的向性”后,小明利用4粒浸泡過的玉米種子進行如圖實驗。當種子萌發一段時間后,a、c玉米根的生長方向應為(箭頭表示根生長的方向)(
)
A.a→ c←
B.a← c→
C.a↑ c↑
D.a↓ c↓
3.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異常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冠心病
D.糖尿病
4.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劃破,疼痛難忍,但他仍然緊咬牙關不吭聲。此過程中神經沖動的傳導路徑是(A)
①腦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傳出神經
⑤傳入神經 ⑥腮部肌肉
A.③⑤②①④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③⑤④①④⑥
D.③②④⑤②④
5.下面現象是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有(
)
A.看到梅會流“口水”
B.手被針刺了,會立即縮回
C.聽到鈴聲進教室
D.司機看到紅燈,會停下來
6.“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詩句分別是描述了這兩類昆蟲的(
)
A.覓食行為 繁殖行為
B.攻擊行為 覓食行為
C.遷徙行為 繁殖行為
D.覓食行為 防御行為
7.下列動物行為中,均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
A.貓捉老鼠、黃牛耕地、老馬識途
B.狗辨主客、尺蠖擬態、鸚鵡學舌
C.大雁南飛、公雞報曉、驚弓之鳥
D.嬰兒吮吸、蜘蛛織網、孔雀開屏
8.杭州馬拉松比賽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舉行,比賽中,運動員奮力拼搏,個個滿臉通紅、大汗淋漓。這體現了皮膚的功能是(
)
A.保護和調節體溫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調節體溫和排泄
D.排泄和保護
9.如圖是“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試者的視網膜中
B.需測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小腦
D.效應器是指被試者的傳出神經末梢與手指肌肉
10.(紹興中考)對下圖中各曲線的解釋,正確的是(
)
 
 
  
 
 
   
 
11.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圖。請回答:
(1)研究人員通過
比較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的影響;
(2)比較曲線4與5,可知
能明顯促進側芽的伸長;
(3)比較曲線1、2與4,可知
對側芽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生長素。
12.材料:剛出生的嬰兒,由于大腦沒有完全發育,常發生尿床的現象;胸部脊髓完全橫斷的病人,出現尿失禁現象;脊髓腰骶段損傷的病人,常出現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現象。
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切除小白鼠的小腦,小白鼠的動作變得很不協調,步子邁得大而不穩,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時,嘴不容易準確地碰到食物;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新生兒的排尿反射屬于
反射,排尿中樞位于
內。
(2)胸部脊髓完全橫斷的病人出現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與
的聯系被切斷,致使低級中樞失去了高級中樞的控制。
(3)髓腰骶段損傷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
被破壞,
結構不完整,反射不能進行。
(4)“舞蹈癥”患者的動作不準確、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斷是腦的
發生了病變。
(5)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而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說明: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中樞位于
中。浙教版科學初二上冊期末復習專題(3)——第三章
【知識點提要與注意事項】:
第一節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植物常見的
感應性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應的特性。
植物感應性的表現形式有:
向性
運動:植物受到單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有關。
如:植物的
向光性
;根的
向地性
;莖的
背地性

向水性

向肥性

牽牛花、葡萄等的卷須接觸到竿棍久會纏繞;向日葵朝向太陽。
感性
運動: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
如:
含羞草
受到觸碰葉子合攏;
捕蠅草、豬籠草
的捕食運動;
鳳凰木、酢漿草
因光照溫度改變,葉片白天張開,夜晚或雨天閉合下垂;
郁金香、番紅花
溫度升高時開放,降低時閉合。
植物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長素
①加快細胞生長速率,促進植物生長②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③促進果實發育④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①促進細胞伸長②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
細胞分裂素
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
①抑制細胞分裂②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
促進果實成熟
三.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
產生部位:
胚芽尖端

產生原因: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
分布不均勻

背光面生長素分布

,胚芽生長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胚芽生長


缺點:生長素濃度較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
應用于
防治雜草

達爾文的向光性探究實驗
A圖表明胚芽受到單側光照射時,會
向光源彎曲生長

B圖表明如果切去胚芽
尖端
部分,發現胚芽
不生長也不彎曲
C圖中將胚芽的尖端用一個
不透光
的錫箔小帽罩起來,發現胚芽
豎直生長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錫箔包起來,發現胚芽
向光源彎曲生長

猜想:在
單測光
的照射下,胚芽的
尖端
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且這種物質會對
植物生長
產生影響。
溫特的實驗:
A組實驗中a瓊脂接觸過胚芽的
尖端
,發現這個胚芽會向放瓊脂的
對側
生長。
B組實驗中b瓊脂
沒有
接觸過胚芽的尖端,發現這個胚芽
不生長也不彎曲

表明:胚芽的
尖端
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夠控制
植物
的生長。
植物向光性:觀察現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
補充:明確幾個科學家對應實驗結論:達爾文、溫特、郭葛。
第二節
人體的激素
一.胰島素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正常含量為:
90毫克/100毫升

(1血糖的升降,決定于
胰島素
分泌的增加或減少。
血糖含量升高,胰島素分泌
增加
,使血糖含量
降低

血糖含量降低,胰島素分泌
減少
,使血糖含量
升高

(2)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病癥。
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
治療方法:定時注射
胰島素
。(口服胰島素。錯,會被消化)
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癥。血糖含量
低于
正常值。
治療方法:多吃糖類物質,補充血糖,藥物調節胰島素分泌。
二、內分泌腺和激素
內分泌腺是
無導管
的腺體,分泌物是
激素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全身的生長發育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腎上腺
腎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腺(胰島)
胰島素
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
卵巢(女性)
睪丸(男性)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
激素分泌情況
疾病
具體癥狀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癥
發育遲緩,身材異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巨人癥
人體各部位過度生長,四肢長度更為突出,巨人的壽命往往不長
成年人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肢端肥大癥
手大、腳大、指粗、鼻高等
胰島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多尿、多飲、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現尿糖癥狀
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癥
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分旺盛
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
情緒易激動,精神緊張,失眠、心跳過快
地方性缺碘:甲狀腺腫(大脖子病),治療方法:食用加碘鹽
第三節、神經調節
一.1.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并以神經調節為主。
2.體液調節主要是
激素調節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
3.特點:神經調節
短暫而迅速
;而體液調節
持久而緩慢

二.神經元
1.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神經元
,即神經細胞。
2.神經元的功能。
神經元上的樹突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即產生信息),并傳向細胞體,然后由軸突把興奮傳導到其它他神經元。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即興奮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系統中進行傳導。
3.①
細胞體


樹突


軸突

樹突的功能是
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給細胞體

軸突的功能是
把興奮傳給下一個神經元

三、神經系統
四、信息的處理——神經系統(P112
圖3-17、3-18)
大腦:高級神經中樞,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腦:協調人體動作,保持身體平衡
腦干: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低級神經中樞,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
1、人的神經系統
受大腦控制
腦神經:12對,來自腦,主要支配頭部和頸部的各
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31對,來自脊髓,主要支配身體的頸部、
四肢及內臟的感覺和運動。
植物性神經:是腦神經和脊神經的一部分,分布于
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的傳出神經,調節機體的營養、
呼吸、循環、分泌、排泄、生長和生殖等機能活動。
(一)中樞神經系統:
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主要分為
大腦

小腦

脊髓
三部分。
A.大腦。
(1)大腦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
最高級
部分
,是
人的
思維器官

(2)大腦的結構分
左腦和右腦
,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
位的功能。(對側控制)
(3)大腦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具有許多





,使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溝和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
(4)大腦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密集,形成許多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B.小腦。
小腦位于
腦干
背側,
大腦
的后下方。
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
協調性
,并維持身體

小腦損傷,會使人
站立不穩

行走搖晃

不能完成靈巧的動作(穿針引線)。
C.腦干。
在大腦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二)脊髓
1.脊髓是
腦干
的延續
,位于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脊髓中有許多神經元,形成許多神經中樞。
2.脊髓是中樞神經的
低級部分
,主要有
傳導

反射
兩個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這些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到大腦的控制。
四.反射
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主要方式是
反射
1.
反射弧
是產生反射活動的這樣的結構基礎。包括5部分
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
五、神經中樞
1.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聚在一起的,成為專門調節人體某一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縮手反射

排尿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3.高級神經中樞一般在腦中。
打針時手雖然感覺到疼痛,可以不縮回說明
高級神經中樞可以控制低級神經中樞
4.膝跳反射可用來檢查一個人的
反射弧
功能是否
完整

六.非條件反射: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就能引起反射性反應。即
先天性行為
(由
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完成;只要
反射弧
完整即可形成發射,不會因長期不用而減弱。)
條件反射:通過后天學習而得到的較為復雜的反射。即
后天學習行為
(需
大腦
的參與;需要不斷強化否則會減弱。)
大腦

小腦
中樞神經系統
腦干
脊髓
神經系統的組成
腦神經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
結構基礎
細胞體
結構
樹突
突起
基本單位——神經元
軸突
神經調節
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
基本方式:反射
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
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神經結構:反射弧
感受器、傳入神經
組成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
第五節
恒定的體溫
1.人的體溫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直腸溫度最高)
2.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恒定
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內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所以,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1.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熱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平衡
的結果。
2.產熱。
(1)在
安靜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2)在
運動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骨骼肌

寒冷時,
骨骼肌戰栗
,能使熱量
成倍增加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
增加產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
3.散熱。
(1)散熱有
皮膚直接散熱(90%)

汗液蒸發散熱兩種方式。
(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
皮膚表面溫度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
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散熱
減少;溫度高時,
血管舒張
,血流量增加,
散熱增加

(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
比較少

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4.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產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中暑現象。

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來調節和控制的。
氣溫高時→血液溫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增加汗液
體溫調節
分泌、皮膚的血管舒張→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溫度。
氣溫低時→血液溫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戰栗和使
皮膚的血管收縮→增加產熱、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溫度。
2、另一種體溫調節:行為性體溫調節。如狗夏天伸舌頭降溫等。
【相關習題與解析】:
【考點追蹤】:
考點1 植物激素
【例1】 材料一:1880年,達爾文在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影響時,進行了向光性實驗,并認為在單側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對胚芽生長會產生影響。
材料二:1928年,溫特完成了圖甲實驗。證實了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控制胚芽生長。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了生長素。
(1)材料一中畫線句既是達爾文的實驗結論,也可以作為材料二的溫特實驗探究中
的環節。
(2)圖甲的實驗中,B組的作用是

(3)為證明“胚芽彎曲是尖端下部生長不均勻引起的”猜想,小敏設計了如圖乙實驗,在胚芽尖端下部標上等距橫線,用單側光照射。當橫線左側間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橫線右側間隔,說明猜想成立。
(4)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低濃度范圍,隨著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增強;在高濃度范圍,隨濃度增大,促進作用減弱;超過一定濃度,表現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靜置一段時間,將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側,如圖丙。圖丁中,曲線能正確表示胚芽彎曲程度與生長素濃度關系的是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達爾文的實驗結論:在單側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對胚芽生長會產生影響。由材料二可知:溫特完成了圖甲實驗。證實了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控制胚芽生長。達爾文的實驗結論是溫特實驗探究中提出的問題。(2)在設置對照組時,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即除了生長素的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該實驗變量是生長素,B組是對照組。(3)當單側光照射植物時,植物產生的生長素會在植物體內分布不均勻,背光側生長素分布較多,細胞生長快,從而產生向光性生長。(4)切去尖端的胚芽因為缺少生長素是不能生長的,如果左側放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則會促進左側生長,胚芽只能向右彎曲,不可能彎向左側的。又因為在低濃度范圍,隨著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增強,所以在這個范圍,胚芽向右彎曲的幅度逐漸變大;在高濃度范圍,隨濃度增大,促進作用減弱,所以在這個范圍,胚芽向右彎曲的幅度逐漸變小。超過一定濃度,表現為抑制作用,所以在這個范圍,胚芽不會彎曲。由丁圖可知B曲線正確。
【答案】 (1)提出問題 (2)對照 (3)小于 (4)B
【方法歸納】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資料中的信息從中尋找解題線索,提取有利于解題的信息,與所學知識建立鏈接,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問題,從而得出答案。
【針對訓練】:
1.將植物橫放,測量不同濃度生長素條件下根和莖的生長狀況,如圖甲所示。則曲線上的P點最可能對應乙圖中的位置是(A)
  
  甲          乙
A.a
B.b
C.c
D.d
2.取胚芽長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將胚芽尖端切去一部分,再將剩余的部分(約9毫米)每10條一組,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保持在28
℃下培養3天,實驗結果如下表:
生長素溶
液濃度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5
10-4
10-3
10-2
10-1
3天后平均
長度(毫米)
11.5
11.9
12.7
13.9
15.2
14.5
14.3
11.4
10.0
9.2
(1)實驗中盛有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避免水分蒸發引起生長素溶液濃度變化
。切去胚芽尖端的主要原因是
胚芽的尖端都能產生生長素,對實驗有干擾

(2)實驗數據顯示了胚芽隨生長素濃度變化所表現出的生長規律,這種規律就是
生長素濃度在合適的范圍內才能最有效地促進植物生長(或生長素濃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長)

(3)此實驗在農業生產中有何應用?請舉例:
高濃度的生長素用于除雜草

3.某同學利用青菜幼苗(如圖甲)進行了植物向光性實驗。他把等量、已發芽的青菜種子均勻地排列在4個培養皿中,當青菜幼苗長高至1.5厘米左右時,對各培養皿中的幼苗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并都用單側光連續照射一段時間,如圖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單側光照射下,向光源彎曲生長是由于生長素分布
不均勻
引起的;
(2)觀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結論是
頂芽
可以產生生長素;
(3)增加④的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
子葉
是否能產生生長素。
考點2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例2】 某學習小組為了解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取兩個相同的玻璃缸分別貼上標簽A、B。
實驗步驟
A缸
B缸
步驟1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驟2
水溫25

水溫25

步驟3
分別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驟4
加入10克蝌蚪飼料
加入10克蝌蚪飼料
步驟5
加入少許甲狀腺激素
不加入甲狀腺激素
步驟6
每天記錄蝌蚪生長發育的情況
  (1)從實驗設計可知,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
在這個實驗設計中,有一個步驟不夠嚴謹,請你提出改進建議:

(3)實驗改進后,A缸和B缸是一組
實驗,變量是

(4)實驗按修改后的方案進行,出現的實驗結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發育快。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解析】 (1)本實驗中A、B兩組的區別是加不加甲狀腺激素,最后測量蝌蚪的生長發育情況,因此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嗎?(2)實驗中用一只蝌蚪,結果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可用8到10只蝌蚪做實驗,可以排除因偶然性引起的誤差,當然,采用更多的蝌蚪會更好,但增加了實驗的難度。(3)在實驗改進后,A缸與B缸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甲狀腺激素,B缸是對照組。(4)分析實驗現象,A缸蝌蚪比B缸蝌蚪發育快。得出的結論是: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的生長發育有影響(或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蝌蚪的生長發育)。
【答案】 (1)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嗎 (2)步驟3中蝌蚪數量過少,改為8到10只 (3)對照 甲狀腺激素 (4)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育
【方法歸納】 實驗設計中控制變量法(含對照實驗)一定要注意實驗所研究的變量,必須控制該變量改變,而其他變量則要保持一致。從樣本的選擇來講要具有一定的數量和普遍性。
【針對訓練】:
4.已知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均為蛋白質。某同學為探究生長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取30只同樣大小的幼鼠等分為A、B、C三組,分別放入三個飼養籠中,給A組幼鼠定期注射適量生長激素,B組不注射,C組定期飼喂與A組等量的生長激素,其他條件均一致。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增重40%,B、C兩組小鼠增重均為25%。請回答下列問題。
A
組和B組結果比較,說明生長激素有
促進生長發育
的作用。
(2)C組結果和B組結果比較,能否說明生長激素沒有任何生理作用?
不能
。為什么?
C組飼喂的生長激素被消化分解了,失去了生理作用

(3)若將本實驗中的生長激素改為甲狀腺激素,重復A、B組實驗,則
A
組幼鼠會提前成熟。
5.如果你是一位球迷,在看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時,會因為興奮或緊張而使你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專心看球的你,手不小心碰到了很燙的杯子,你會先縮手,該反射的途徑是
⑤→④→③→②→①
(用圖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然后產生痛覺,說明脊髓有
反射

傳導
功能;
(2)當你看到心儀的球隊進球時,就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而顯得面紅耳赤,這說明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
神經
系統的調節,同時也受到
激素
調節的影響。
考點3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例3】人類的以下哪種活動是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
)
A.遇到強光立即眨眼
B.手碰到熱的東西立即縮回
C.新生兒啼哭
D.老師喊“上課”,學生馬上起立
【解析】 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沒有大腦皮層參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的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上的反射是條件反射。
【答案】 D
【方法歸納】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只有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
【針對訓練】:
6.寵物大賽上,小狗聽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臥、跳、握手等動作,下列反射與此類型相同的是(
D
)
A.眼前出現強光,馬上眨眼
B.指尖被針刺后,馬上縮回來
C.小雞聽到“咕咕”聲后,馬上跑到母雞身邊
D.小明同學聽到校園廣播后,馬上去衛生間打掃衛生
7.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會來不及思考迅速松開。下面關于該縮手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A
)
A.是非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D.是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8.夏季,櫻桃上市后人們出現的反射活動中,屬于簡單反射的是(
B
)
A.聽說櫻桃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著櫻桃感覺酸而分泌唾液
C.看到櫻桃而分泌唾液
D.看到“櫻桃”兩字而分泌唾液
 
【復習精練】
1.下列屬于植物的向性運動的是(
B
)
①葡萄的卷須一旦接觸到牛根類的物體就會纏繞在上面 ②睡蓮在白天開放晚上閉合 ③捕蠅草遇機械刺激會產生捕食 ④植物的根朝向比較濕潤的地方生長 ⑤植物的莖總是向上生長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學習了“植物的向性”后,小明利用4粒浸泡過的玉米種子進行如圖實驗。當種子萌發一段時間后,a、c玉米根的生長方向應為(箭頭表示根生長的方向)(
D
)
A.a→ c←
B.a← c→
C.a↑ c↑
D.a↓ c↓
3.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異常引起的是(
D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冠心病
D.糖尿病
4.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劃破,疼痛難忍,但他仍然緊咬牙關不吭聲。此過程中神經沖動的傳導路徑是(A)
①腦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傳出神經
⑤傳入神經 ⑥腮部肌肉
A.③⑤②①④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③⑤④①④⑥
D.③②④⑤②④
5.下面現象是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有(
B
)
A.看到梅會流“口水”
B.手被針刺了,會立即縮回
C.聽到鈴聲進教室
D.司機看到紅燈,會停下來
6.“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詩句分別是描述了這兩類昆蟲的(
A
)
A.覓食行為 繁殖行為
B.攻擊行為 覓食行為
C.遷徙行為 繁殖行為
D.覓食行為 防御行為
7.下列動物行為中,均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D
)
A.貓捉老鼠、黃牛耕地、老馬識途
B.狗辨主客、尺蠖擬態、鸚鵡學舌
C.大雁南飛、公雞報曉、驚弓之鳥
D.嬰兒吮吸、蜘蛛織網、孔雀開屏
8.杭州馬拉松比賽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舉行,比賽中,運動員奮力拼搏,個個滿臉通紅、大汗淋漓。這體現了皮膚的功能是(
C
)
A.保護和調節體溫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調節體溫和排泄
D.排泄和保護
9.如圖是“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
A.感受器在被試者的視網膜中
B.需測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小腦
D.效應器是指被試者的傳出神經末梢與手指肌肉
10.(紹興中考)對下圖中各曲線的解釋,正確的是(
A
)
 
 
  
 
 
   
 
11.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圖。請回答:
(1)研究人員通過
側芽長度的平均值
比較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的影響;
(2)比較曲線4與5,可知
赤霉素
能明顯促進側芽的伸長;
(3)比較曲線1、2與4,可知
頂芽
對側芽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生長素。
12.材料:剛出生的嬰兒,由于大腦沒有完全發育,常發生尿床的現象;胸部脊髓完全橫斷的病人,出現尿失禁現象;脊髓腰骶段損傷的病人,常出現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現象。
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切除小白鼠的小腦,小白鼠的動作變得很不協調,步子邁得大而不穩,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時,嘴不容易準確地碰到食物;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新生兒的排尿反射屬于
非條件
反射,排尿中樞位于
脊髓
內。
(2)胸部脊髓完全橫斷的病人出現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與
大腦
的聯系被切斷,致使低級中樞失去了高級中樞的控制。
(3)髓腰骶段損傷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
神經中樞
被破壞,
反射弧
結構不完整,反射不能進行。
(4)“舞蹈癥”患者的動作不準確、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斷是腦的
小腦
發生了病變。
(5)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而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說明: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中樞位于
腦干
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中方县| 宜兰市| 宜宾县| SHOW| 广汉市| 剑阁县| 新疆| 隆安县| 望奎县| 新安县| 贵阳市| 天长市| 抚松县| 来安县| 和政县| 图木舒克市| 五常市| 呼伦贝尔市| 高碑店市| 清水河县| 纳雍县| 肃宁县| 乐至县| 新疆| 闵行区| 太保市| 廊坊市| 垦利县| 普定县| 清水县| 襄汾县| 宁晋县| 威宁| 阿瓦提县| 千阳县| 德昌县| 沁源县| 竹溪县| 木里|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