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四課發展的選擇20世紀以來,工業化在促進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人類社會在反思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傳統發展模式后,提出了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消除貧困,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PRED問題Population人口ResourcesEnvironmentDevelopment資源環境發展四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各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之間又是如何相互影響的?請仿照示例用箭頭標示出來。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人口快速增長資源開發過度發展陷入困境環境惡化不同時期的“人地觀”①史前社會②工業文明時期③20世紀中期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尊重并改造自然原因:人口增長緩慢,人們崇拜、依賴自然,與自然保持原始的平衡關系。原因:科技發展、生產力提高,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關系不協調,環境惡化。原因:人們認識到…,人類開始謀求人地關系和諧,尋找PRED相互協調的道路。人類與自然休戚與共。不同歷史時期,人類利用與改造自然的程度與方式,受到不同“人地觀”的影響。讀下圖,說一說人類文明的進步經歷了哪幾個時期?史前文明時期:崇拜、順從自然農業文明時期:有意識地改造自然工業文明時期:初期:征服自然后工業化期:尊重并改造自然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發展人口資源環境說一說PRED之間的關系:1.PRED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信賴的整體。2.PRED的關鍵因素是人口,實質問題是發展。3.只有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發展這四者的關系,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PRED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新知講解(2)解決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是追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協調,實際上就是指可持續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關注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污染問題。隨后,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促進了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一個全球范圍內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21世紀議程》。該計劃涵蓋了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促進可持續農業等眾多議題。可持續發展的由來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布倫特蘭夫人正式提出這一概念二、可持續發展20世紀60年代,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首次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定義;1992年,通過了《21世紀議程》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1、背景2、由來3、含義4、要求5、內容20世紀中期以后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發展觀。人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協調發展才能解決問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①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②經濟發展需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③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兼顧地區之間、代際之間的公平性,追求社會公平。三個維度共同性原則:全球責任公平性原則:大國與小國持續性原則:當代與后代三大原則洪災發生以后,洞庭湖地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根治水患。請你從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洞庭湖地區是如何根治水患的。1.退田還湖,恢復生態平衡;2.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業,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農業;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應對人口壓力。討論人類社會認識人口、資源、環境三者關系的歷史經驗表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必然選擇我國于1994年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我國與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根據我國的國情,突出發展的主題,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視為統一整體,綜合協調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根據我國國情,突出發展的主題,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視為統一整體,綜合協調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人類社會認識人口、資源、環境三者關系的歷史經驗表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壓力,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必然選擇.選擇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式,消除貧困,才能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具體做法:節能減排、低碳生活、五水共治、光盤行動、美麗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