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四課發展的選擇20世紀以來,工業化在促進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人類社會在反思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傳統發展模式后,提出了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消除貧困,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明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各有不同。因地制宜謀發展一、我國的四大地區劃分依據: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把全國劃分為四大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一、我國的四大地區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把全國劃分為四大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1.我國的四大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2.四大地區的經濟發展總體特點:四大地區都是第一產業占比最少;東部地區第三產業占比最高。東部地區: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第二產業其次,經濟發展程度高中部地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經濟發展程度較高西部地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東北地區: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第二產業其次,經濟發展程度較高①認識: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事實上,我國區域發展的情況遠比這復雜得多。②對策: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注意區別——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一、我國的四大地區綜合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氣溫、降水、地形;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1)劃分依據:(2)四大地理區域: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1.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我國的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A)地勢平坦,降水較多,草地廣布的地區,適宜發展畜牧業,因為其草場廣闊,牧草豐富,飼料充足;B)平原廣闊,土層深厚且土壤肥沃,降水較豐沛的地區,適宜進行耕作農業,因為其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夏季降水較多,氣溫較高;C)周圍山地環繞,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適宜發展林業和特產區,因為山區面積廣闊,森林資源豐富。2.因地制宜:(1)實例在各類經濟活動中,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適合其發展的農業類型也不同從自然的角度說說東北地區發展成商品糧基地的自然因素地形:地處東北平原,地勢平坦,便于機械化耕作。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水源: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②因地制宜發展工業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分布密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歸納長江三角洲成為工業基地的優越條件。交通:開發歷史和政策:教育、科技:其他:交通便利,有立體的海陸空交通運輸網絡;教育、科學技術發達;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開發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政策優惠,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除了農業生產外,工業生產也要考慮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條件。遼中南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京津唐工業基地: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于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屬于三角洲地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更是擁有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優勢。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我國四大工業基地拓展提升除了工農業生產外,金融業、旅游業等方面的經濟活動,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甚至成為一些地區的支柱產業。各地的金融業和旅游業,也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條件,發展獨具特色的金融業和旅游業。2.因地制宜:③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金融業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分析海南為什么會成為國際旅游島自然條件:地理位置重要;氣候宜人,擁有較多熱帶旅游資源。人文條件:交通便利;民族風情豐富而獨特;自由開放政策。從人文方面分析香港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交通便利;承接歐美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優越金融服務;巨額資金調動的現代化交易方式;通訊設施先進;政策支持。④因地制宜發展金融業浙江省在發展海洋經濟時,必須堅持區域經濟發展的什么原則?(2分)結合下圖,談談浙江省應如何實踐這一要求?(6分)關注家鄉發展浙江海洋經濟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①海岸線長、多優良港口:可發展國際物流業、海洋運輸業;②海岸線長、島嶼多:發展旅游業;③海洋資源能源豐富:發展漁業;依靠科技,開發利用新能源,發展海洋新能源產業。國家根據各地的優勢,實施了哪些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意義: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發展差異。兩個及以上地區合作發展經濟時,既要應地制宜,還要遵循什么原則?想一想優勢互補(1)優勢互補的原因、目的:為了更好的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3、優勢互補2.實例:(1)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實現長江上、中、下游互動合作。(2)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3)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因地制宜,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貧困是很多地區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而環境惡化又會嚴重阻礙這些地區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及重要目標是什么?消除貧困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三、向貧困宣戰我國消除貧困的措施在黨和政府的主導下,在改革開放奠定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上,我國建立了有多方參加的社會扶貧體系,并實施脫貧策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