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評測練習1.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藥桶”和“火星”是指( )A.巴爾干——薩拉熱窩事件B.意大利——薩拉熱窩事件C.德國——慕尼黑陰謀D.蘇臺德區——慕尼黑陰謀2.發生在一戰中,因為戰役極其慘烈,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的戰役是( )A.滑鐵盧戰役B.凡爾登戰役C.斯大林格勒戰役D.攻克柏林戰役3.恩格斯說:“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模空前、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最先驗證了恩格斯說法的戰爭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場戰爭中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A.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C.戰爭引起民族解放運動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D.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5.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使國際危機和局部戰爭不斷發生,這兩大軍事集團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B.軸心國集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三國協約、三國同盟D.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6.(2013?山東濟寧?15)結盟是戰爭的序幕,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同盟國和協約國。屬于同盟國的是( )A.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B.英國、法國、俄國C.德國、俄國、意大利D.英國、奧匈帝國、法國教學設計【課程標準】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學目標】1、掌握“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一戰的主要史實;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學重點】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形成;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教學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分析和評價【設計思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第二冊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課的內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大事。本課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因后果的發展為線索展開,首先從“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引導學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接著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況,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影響。以此為主線,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影響是上好本課的關鍵。教師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借助多媒體課件,采用視頻直觀感受、談話法、討論法等手段,動靜結合,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教學方法】提問引導法、討論法、講解法、圖示法、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對比也發生了變化,隨之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對,引起戰爭,今天我們就學習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一篇章:矛盾重重暗流涌動——探戰爭之源播放視頻《薩拉熱窩事件》片段,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1、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索2、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根據這些問題探究:有人說,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正確嗎?過渡:讓我們通過材料中的數據來說明。觀察表中各國家在不同時期工業產量位次的變化,再比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結論: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存在必然性由此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議一議: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說:“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問題:1、漫畫中德國水兵在英國水兵面前挑釁似地揮揚著德國國旗。德國人憑什么那么“牛”?2、“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什么?3、德國在全球為爭奪“陽光下的地盤”都做了哪些準備?由此探究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形成過程。三、第二篇章:硝云彈雨炮火連天——再現一戰經過同學們閱讀課本P36-37,思考以下問題:(自主閱讀梳理進程)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標志: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三條主要戰線:4、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教師釋疑,重點講述:1、交戰雙方:意大利見風使舵2、三條戰線:東線、西線、南線3、重要戰役:凡爾登戰役(播放視頻)1916年,法德展開的一場會戰,雙方投入兵力100萬傷亡70萬.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使用了毒氣彈,是一戰的轉折點4、結果:同盟國(德國)失敗,探究加速戰爭結束的因素。重點講解美國參戰一戰開始后,美國宣布中立,這種政策一直持續到1917年4月,美國加入到協約國一方作戰。1、為什么美國在戰爭開始時保持中立?2、美國在此時參戰的原因?3、美國參戰的作用?解答:戰爭初期,美國保持中立可以同時與同盟國與協約國進行經濟貿易,大發戰爭財。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交戰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此時參戰,可以增加在戰后分贓會議上的分量。大大增加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一戰的結束四、第三篇章:感悟歷史——反思一戰教訓思考和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通過材料)??????德國的目的是實現世界霸權??????德國還要催垮英國的海上壟斷權,奪取英、法的殖民地。奧匈帝國的目的是奴役巴爾干,使塞爾維亞淪為附屬國??????英國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敗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瓜分德國的殖民地和德國艦隊??????法國的目的是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奪取德國的薩爾區??????樹立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俄國的目的是摧毀德、奧在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勢力,確立自己在這一地區的統治??????日本的參戰,是為了奪取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和攫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意大利則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權??????美國參戰是為了撈取戰利品,爭奪戰后世界霸權。點明:目的決定性質,由目的得出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通過材料和表格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材料:美國獲得百年難逢的發財良機。大戰結束時,全世界進出口總額減少了40%,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卻猛烈擴大……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約100億美元。世界黃金儲備的40%在美國手中。 日本利用“大戰的天踢良機”趁火打劫,掠奪殖民地,擴張海外市場……日本基本上由農業國變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國,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 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使它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沿著盛極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經濟發達的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 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 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世界經濟史》通過材料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美國、日本迅速崛起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1、珍愛和平,遠離戰爭。2、遇到矛盾,談判解決3、理智愛國,反對恐怖行為4、反對霸權,維護和平5、發展經濟,提高國力。拓展延伸:一戰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均運用于戰爭,給雙方及整個人類帶來巨大災難!新式武器的出現說明了什么的進步?它對戰爭有何作用?科技與戰爭的關系?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戰爭由平面發展為立體,其范圍、規模、殺傷力、破壞力和激烈程度均達到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空難。科技成果被應用于戰場,是戰爭發展的需要,科技的發展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戰爭的空難,戰爭的需要也反過來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小結:梳理知識框架結語: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板書設計:一、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3、具體原因: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形成二、進程1、開始的標志2、交戰雙方3、主要戰線4、重要戰役5、結束三、評價1、性質2、影響四、啟示(共35張PPT)(1914—1918)課程標準: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小小辯論臺有人說:如果普林.西普不刺殺斐迪南大公,那么一戰可能就不會爆發。矛盾重重暗流涌動——探戰爭之源第一篇章英、法、德、美比較表項目英德法美19世紀中期工業產量所占位次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13243142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5241870-1913年工業增長倍數1.31.98.14.6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結論:觀察表中各國家在不同時期工業產量位次的變化,再比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說:“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1、漫畫中德國水兵在英國水兵面前挑釁似地揮揚著德國國旗。德國人憑什么那么“牛”?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迅速發展,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2、“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什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殖民地。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說:“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1、漫畫中德國水兵在英國水兵面前挑釁似地揮揚著德國國旗。德國人憑什么那么“牛”?2、“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什么?3、德國在全球為爭奪“陽光下的地盤”都做了哪些準備?意巴爾干問題突尼斯問題英法德奧俄世界市場、殖民地問題巴爾干問題普法戰爭后果187919041907三國協約1892三國同盟18821882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奧188218821907代表同盟國集團代表協約國集團軍備競賽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之間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局部沖突不斷,大戰一觸即發。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具體原因“火藥桶”巴爾干半島“只需要一點點星星之火,就可能釀成滔天大禍!”——美國總統顧問豪斯上校1914年3月——巴爾干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地位是十分重要。德皇威廉二世薩拉熱窩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德皇威廉二世叫嚷:“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不發動就永遠沒有發動的機會了。”硝云彈雨炮火連天——再現一戰經過第二篇章閱讀課本P36-37,思考以下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標志: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三條主要戰線:4、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交戰雙方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日本意大利一戰爆發后,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德奧作戰,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協約國進行的戰爭具有一定的正義性。?B列強之間的關系以自身利益為轉移。C意大利要幫助塞爾維亞實現民族獨立。?D意大利的背信棄義導致了三國同盟的分裂。【B】請思考西線: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英法德東線:波羅的海沿岸至羅馬尼亞俄德、奧匈南線:巴爾干塞爾維亞奧匈主要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形勢凡爾登戰役1916年,法德展開的一場會戰,雙方投入兵力100萬傷亡70萬.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使用了毒氣彈,是一戰的轉折點相關史料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福煦車廂思考:哪些因素加速了一戰的結束?美國參戰一戰開始后,美國宣布中立,這種政策一直持續到1917年4月,美國加入到協約國一方作戰。1、為什么美國在戰爭開始時保持中立?2、美國在此時參戰的原因?3、美國參戰的作用?1917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退出了戰爭。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也在1917年對同盟國宣戰。第三篇章感悟歷史學史尋鑒——反思一戰教訓思考和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小孩:不一定。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他們倆誰說得更有道理?思考和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德國的目的是實現世界霸權??????德國還要催垮英國的海上壟斷權,奪取英、法的殖民地。奧匈帝國的目的是奴役巴爾干,使塞爾維亞淪為附屬國??????英國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敗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瓜分德國的殖民地和德國艦隊??????法國的目的是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奪取德國的薩爾區??????樹立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俄國的目的是摧毀德、奧在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勢力,確立自己在這一地區的統治??????日本的參戰,是為了奪取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和攫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意大利則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權??????美國參戰是為了撈取戰利品,爭奪戰后世界霸權。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目的——性質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但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非正義性。戰爭造成巨大損害戰爭歷時4年零3個多月(1914.7.28—1918.11.11)參戰國家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戰爭范圍14個國家的400萬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過15億“一戰”是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美國獲得百年難逢的發財良機。大戰結束時,全世界進出口總額減少了40%,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卻猛烈擴大……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約100億美元。世界黃金儲備的40%在美國手中。 日本利用“大戰的天踢良機”趁火打劫,掠奪殖民地,擴張海外市場……日本基本上由農業國變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國,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 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使它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沿著盛極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經濟發達的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 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 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世界經濟史》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美國、日本迅速崛起材料: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世界上較蒙昧的人們決不再僅僅占據他們以前所占據的地方。在他們所占據的地方,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基爾生《變化世界中美國的困境》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123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給對方以巨大的殺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入使用的德國飛機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使用的氯氣彈拓展延伸一戰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均運用于戰爭,給雙方及整個人類帶來巨大災難!新式武器的出現說明了什么的進步?它對戰爭有何作用?科技與戰爭的關系?請思考:我們應該運用科技造福于人類!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戰爭范圍、規模、殺傷力、破壞力和激烈程度均達到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科技成果被應用于戰場,是戰爭發展的需要,科技的發展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戰爭的災難,戰爭的需要也反過來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何啟示?1、珍愛和平,遠離戰爭。2、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3、科技是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陣亡者的墓地遍布歐洲大陸4、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當堂達標:1.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藥桶”和“火星”是指( )A.巴爾干——薩拉熱窩事件B.意大利——薩拉熱窩事件C.德國——慕尼黑陰謀D.蘇臺德區——慕尼黑陰謀2.發生在一戰中,因為戰役極其慘烈,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的戰役是( )A.滑鐵盧戰役B.凡爾登戰役C.斯大林格勒戰役D.攻克柏林戰役3.恩格斯說:“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模空前、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最先驗證了恩格斯說法的戰爭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BA當堂達標:4.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場戰爭中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A.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C.戰爭引起民族解放運動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D.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5.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使國際危機和局部戰爭不斷發生,這兩大軍事集團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B.軸心國集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三國協約、三國同盟D.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6.(2013?山東濟寧?15)結盟是戰爭的序幕,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同盟國和協約國。屬于同盟國的是( )A.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B.英國、法國、俄國C.德國、俄國、意大利D.英國、奧匈帝國、法國D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凡爾登戰役.swf 薩拉熱窩事件.swf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ppt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doc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評 測 練 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