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酶》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浙科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細胞的代謝》第三節的內容,內容包括酶的發現過程、酶的定義、作用的原理及作用特點等,通過酶的發現過程了解科學是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通過酶的作用特點的相關實驗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77470274955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簡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發現過程,了解科學是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3、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與特性,感受生命活動的復雜性。 3、舉例說明酶催化的高效性和專一性,逐步形成用所學只是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分析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等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科學是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對科學探究實驗有興趣。 6354000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酶的概念、本質和特性。 【教學難點】 進行有關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計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44457366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及、模型及實驗準備 2、學生準備:教材。 762092710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細胞內成千上萬個化學反應為什么能在常溫、常壓下高效有序地進行呢? 學生:討論思考,理解因為我們體內的化學反應有特殊的催化劑——酶。 【講授新課】 一、酶的發現過程 教師:酶是怎么被發現的?酶的本質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科學家的經典實驗。請同學們閱讀書本第61頁“酶的發現”部分,然后回答:1.酶在哪里產生?2.酶有什么功能?3.酶都是蛋白質嗎? 學生:閱讀書本第61頁“酶的發現”部分,思考試回答。 教師: 1773年意大利斯帕蘭札尼將肉塊放入金屬籠子內,讓鷹吞下,一段時間后取出小籠,發現肉塊消失。這個實驗的巧妙之處在哪里?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巧妙之處,把肉放在小籠內,避免發生物理消化;本實驗說明胃中發生化學性消化。 教師:對生物學家巴斯德和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的兩種觀點爭論不下。同學們如何評價?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師生互動,讓學生理解,生物學家從生物學角度解釋實驗,化學家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解釋實驗,即便是科學家,也有思維上的局限性,但爭論促生了德國的畢希納的實驗及進一步成熟的結論。 教師:1897年,德國的畢希納把酵母細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攪拌,再進行加壓過濾,得到不含酵母細胞的提取液。在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時間后就冒出氣泡。糖液居然變成了酒。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析并試回答,說明酒精發酵是酵母中的某種物質,而不是酵母細胞本身。 教師: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們相繼提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這一事實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析并試回答,酶是蛋白質。 教師: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這一事實說明什么? 學生:分析并試回答,極少數酶是RNA,稱為核酶。 教師:歸納酶的發現過程及重要的結論 二、酶的本質 教師:課件展示酶的發現過程及重要的結論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多數的蛋白質,少數是RNA。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酶是生物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不發生變化。 三、酶的作用原理 教師:酶是怎樣催化細胞中的化學反應呢?給出德國有機化學家Fisher的鎖鑰學。要點是:酶分子本身的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酶活性中心的結構具有柔性,當酶與其底物結合時,酶受底物的誘導,其構象發生改變,從而引起催化部位有關基團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結果酶的催化基團與底物敏感鍵正確契合,形成酶-底物復合物。近年來大量的實驗證明了此學說。 三、酶的特性 教師:酶是一類有機催化劑,與無機催化劑相比,具有什么特性呢?演示實驗 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結論,酶具有高效性。 教師:演示驗證酶的專一性實驗 學生:觀察分析并得出結論,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 教師:解釋酶的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合物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分析PH和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曲線。 學生:觀察分析曲線并描述曲線得出結論。 教師:解釋曲線端點的原理,請同學們設計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方案,并準備實施。 【課堂小結】 教師:1.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2.酶具有促使反應物發生化學變化,而本身卻不發生化學變化的特點。 3.酶作用的強弱用酶活性表示。 4.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更強的催化效率。 5.酶的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底物或幾種相似底物的反應。 6.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pH、溫度,pH過高過低,溫度過高都會使酶失活。 7.在一定低溫下,酶的活性低,空間結構穩定,并未失活,在適宜溫度下酶的活性可升高。 學生:互動回顧本節所學。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