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905537655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自由組合定律》 -762002641600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遺傳與進化為主導,把孟德爾定律放在了第一章,眾所周知,孟德爾定律是遺傳學誕生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把孟德爾定律在第一章顯得十分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從遺傳學的基礎學起,為以后生物的遺傳與進化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繼分離定律后,自由組合定律就成為了本章最重要的內容,只有掌握了分離定律后,才能夠更容易理解自由組合定律,也是學習自由定律的基礎,因此,自由組合定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本章的第二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生物遺傳與進化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只有掌握了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規律,才能夠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生物的遺傳與進化。本次課程教師用直觀教學、與學生討論探究、歸納推理相結合,提高學生們分析、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們掌握自由組合定律中的相關概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們了解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們對自由組合定律的實驗做出解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與學生討論探究、歸納推理相結合,提高學生們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9685568960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揭示過程,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解釋及實質是本課題的重點 【教學難點】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361959398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762014541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溫故知新法導入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了解了一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導致了性狀分離,那么兩對(或更多)相對性狀遺傳又會如何呢?是否與分離定律一樣?比例是否還是3:1? 學生回答:略 教師:好,今天讓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揭開這個疑惑吧! 1.?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教師:孟德爾也和我們有同樣的疑惑,因此他又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選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這樣兩個性狀來進行雜交,即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做親本進行雜交,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結出的種子都是黃色圓粒的。之后,孟德爾又讓F1植株進行自交,產生F2中,不僅出現了親代原有的性狀——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還產生了新組合的性狀——綠色圓粒和黃色皺粒。在所結的556粒種子中,有黃色圓粒的315粒、綠色圓粒的108粒、黃色皺粒的101粒、綠色皺粒32粒,這四種表現型的數量比接近9:3:3:1。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教師:為什么會出現以上這樣的結果呢?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 教師:這一試驗結果是否符合基因分離定律? 教師提示:從一對性狀(粒色、粒形)入手,實驗結果是否符合分離規律? 學生一:黃色: 315+101=416 綠色:108 +32=140 黃色:綠色 接近于3:1 學生二:圓粒:315+108=423 皺粒:101 +32=133 圓粒:皺粒接近于3:1 教師:由此可見,從一對性狀的角度去衡量這一試驗是符合分離定律的。那么,新組合的性狀是如何產生的呢? 通過對上述遺傳實驗的分析,在F2不僅出現了與親本性狀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現了兩個新組合的形狀: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并且兩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接近3:1。這說明什么問題? (PPT放映) 學生:可能在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組合上發生了自由配對的現象 教師:對,這表明兩對性狀在共同的遺傳過程中性狀分離和等位基因的分離是互不干擾,各自獨立的。由于一對性狀的分離是隨機的、獨立的,那么,兩對性狀在遺傳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隨機組合。 從實驗結果來看,在F2中:粒色:黃色:3/4 粒形:圓形:3/4,綠色:1/4 ,皺形:1/4,也就是說,在3/4的黃色種子中,其中應該有3/4是圓粒的,1/4是皺粒的;在1/4的綠色種子中,應該有3/4是圓粒的,1/4是皺粒的。反過來也一樣,即在3/4的圓粒種子中,應該有3/4是黃色的;有1/4是綠色的。在1/4的皺粒種子中,應該有3/4是黃色;1/4是綠色。 兩對性狀結合起來應該是556粒種子應出現的性狀 黃色圓粒:3/4 x 3/4=9/16 556 x 9 /16=313 黃色皺粒: 3/4 x l/4=3/16 556 x 3/16=104 綠色圓粒: 1/4 x 3/4=3/16 556 x 3/16=104 綠色皺粒: 1/4 x l/4=1/16 556 x l/16=34 雜交實驗的結果也正是如此,在556粒種子中,黃色圓粒315粒,黃色皺粒101粒,綠色圓粒108粒,綠色皺粒32粒,正好接近:9/16:3/16:3/16:1/16,即:9:3:3:1。 學生活動:閱讀書本P16至P17。 教師:孟德爾假設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即黃色和綠色分別由Y和y控制,圓粒和皺粒分別由R和r控制,那么,根據子一代的表現型,能否說明親本的顯隱性關系? 學生:由于子一代表現為黃色圓粒,說明親本中黃色相對于綠色為顯性性狀,圓粒相對于皺粒為顯性性狀。 教師: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 學生:純種黃色圓粒的基因型為YYRR;純種綠色皺粒的基因型為yyrr 教師:兩個親本產生配子的情況如何?F1的基因型是什么? 學生: YYRR產生的配子可能為YR,yyrr產生的配子為yr。F1的基因型為YyRr。 教師:F1形成配子時,各等位基因之間的分離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不同對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隨機結合,請同學們思考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幾種?比例如何? 學生: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種,即YR、Yr、yR、yr,比例為: 1:l:l:1。 教師: 關于雜種F1產生配子的種類和比例是發生自由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F1產生配子的過程。 雜種F1(YyRr)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Y和y、R和r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進入不同的配子,而不同對的等位基因之間隨機組合在同一配子中,F1基因型 等位基因分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 YR Yr yR yr 比例為1: 1: 1:1 由于Y與R和r組合的幾率相同,R與Y和y組合的幾率也相同,所以四種配子的數量相同。 教師:雜種F1形成配子后,受精時雌雄配子是如何隨機組合的? 請同學們思考F1的配子結合的方式有多少種? 學生: 結合方式有16種。 教師:以上結合方式中;共有幾種基因型、幾種表現型? 學生:有九種基因型、四種表現型,表現型數量比接近于9:3:3:1。 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 教師:科學實驗要經得起檢驗,那我們要怎樣驗證呢? 學生:測交。 教師:這里應是誰和誰雜交? 學生:讓F1代和雙隱性綠色皺縮豌豆雜交。 教師:這是理論上推導的預期測交,即是按孟德爾提出的假說,能產生4種配子,它們的數目相等,而隱性純合子只產生一種配子,故測交后代有4種表現型。黃圓:黃皺:綠圓:綠皺=1:1:1:1。 請同學在練習本用基因遺傳圖解表示,教師到下面巡視同學作圖情況。找一位同學來黑板上寫出測交過程及后代的表現類型及其比例,然后進行講解。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另一條重要的遺傳規律--自由組合定律,要著重掌握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以及后代的表現類型及其比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核心內容。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每隊等位基因的彼此分離,同時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自由組合定律”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的觀察、推測、歸納和總結。對于實驗現象,則讓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及學習興趣等各方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