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 年級 道德與法治 學科導學案 課 題 第二課:青春的心弦 第二框 青春萌動 授課時間 主備教師 授課教師 課 型 新課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青春期異性同學間關系的主要變化,明白異性同學之間交往的積極作用。 能力目標 明白知道青春期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是十分正常的,知道聯系實際分析與異性同學交往的積極意義。 知識目標 明白異性同學交往的一些積極的作用。 重 點 與異性同學交往的一些積極作用 難 點 與異性同學交往的一些積極作用 學 法 閱讀法 講授法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教 具 多媒體 【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1.步人青春期,一股從未有過的悄然涌動,帶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這是青春期的 。在異性面前,我們有 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 的肯定和接受。 2.與異性相處,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 、情感特征。與異性交往,成為好朋友,并不僅僅是性別的吸引,更是因為能從對方身上看到某些 ,這些品質吸引著我們。 3.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考驗。異性之間的友誼,可能讓人敏感、遭到質疑,但只要我們 , , ,這份友誼就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4.相遇青春,我們心中開始萌發一些對異性 ,這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5.在于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對異性的欣賞和向往不是 。 6.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的情愫,我們應 , 處理。 7.愛情需要具有 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自我的成熟、道德的完善, 也包含對家庭的責任。愛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 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強烈、 、專一的感情。真正的愛情包含尊重、 、珍惜、平等和自律。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一:教材P18~19 探究與分享 1.學生閱讀教材P18~19 情境一、情境二探討: (1)小梅和大海的苦惱有什么共同特點? (2)在成長過程中,你有過類似的苦惱嗎? (3)你認為小梅和大海怎樣才能擺脫苦惱? 探究二:教材P19探究與分享假如某校有這樣的校規: (1)你贊同這樣的校規嗎?為什么? (2)學校制定這樣的校規,表明校長和老師擔心什么?他們的擔心有哪些合理之處? (3)如果校長來聽取大家對校規的意見,你有哪些建議? 探究三:教材P20探究與分享 (1)夏夏和彬彬的心情,你能理解嗎?(2)如果你是彬彬,你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拓展延伸】訪問家人或其他比較熟悉大人,了解他們從愛情到親情的經歷。 【鞏固練習】 1.“如果只與同性同學交往而不與異性同學交往,那無異于拒絕和放棄了一半的朋友和一半的友情。”這啟示我們 ( ) A.男女同學應廣泛交往 B.男女同學應無原則地交往 C.男女同學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 D.男女同學交往就一定會獲得真摯的友情 在學校我們看到:運動場上,有女生加油,男生跑得更有勁了;在學習上,有女生的鼓勵,男生的勁頭更足了。這些現象啟示我們 ( ) A.男生的表現欲太強 B.男女生的正常交往是健康的、有益的 C.應限制男女生的交往 D.男生的潛力很大 在中學校園里,男女同學交往仍是一個敏感話題。某校就“男女生之間如何正常交往”這一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下列關于男女同學交往說法正確的是 ( ) A.男女同學正常交往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B.男女同學交往容易產生早戀,不利于青少年的發展 C.男女同學交往應該男同學主動與女同學交往 D.我們現在還小,只有到了成年才能進行進行男女同學交往 (多選)4.下列男女同學的“交往風景”中,屬于正常交往的有 ( ) A.男女同學一起學跳校園交誼舞 B.女同學為男籃隊員加油助威 C.男女同學經常“單獨交流” D.男同學拿“玩具蛇”捉弄女同學 5.曉寒是一名八年級學生,性格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最近,班上一位學習成績較好、體育拔尖的男生接二連三地給她遞紙條,想和她做個“特別的朋友”。作為曉寒的同齡人你認為對此事說法正確的是 ( ) A.應立刻報告給老師,讓老師嚴厲批評這位男生 B.對異性的好感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 C.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 D.答應這位男生的要求,無需大驚小怪 6.小玉是個美麗聰明的女孩,學習成績很好;曉峰是學校足球隊的前鋒.足球比賽時矯健的身影吸引了很多女孩子的目光。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兩個人互相愛慕,但是這種情感也一直困擾著他們。當他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正確的做法是 ( ) A.慎重對待,理智處理 B.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 C.把握青春,作出負責任的選擇 D.主動大膽地接受或付出 【小 結】 【作 業】 2 3 【板書設計】 1.對青春心理萌動的認識。 2.與異性交往的作用是什么?(必要性、好處、意義) 3.如何迎接與異性交往的考驗? 4.與異性交往的正確態度或做法? 5.怎樣正確認識異性情感 6.怎樣(如何)對待青春期情感? 7.如何正確認識愛情? 【教學反思】 2.2 C B A AB BC A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