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571516954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遺傳與進化為主導,把孟德爾定律放在了第一章,眾所周知,孟德爾定律是遺傳學誕生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把孟德爾定律在第一章顯得十分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從遺傳學的基礎學起,為以后生物的遺傳與進化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然后,將染色體與遺傳放在了第二章,體現了學習遺傳逐步深入的一個過程,其中,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對于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其設為本章的第一節。本節內容主要是以染色體的動態行為變化為主軸線,抽象地闡明了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因此如何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分析、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并形成減數分裂的概念,達到真正意義的理解,這是個關鍵性問題。第一課時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構建減數分裂模型,使學生獲得對減數分裂的感性認識。 -4508510795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們掌握簡述染色體形態、結構以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變化規律。 概述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行為、精子、卵細胞的產生和受精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模型的構建,提高學生們動手、邏輯和空間想象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活動,構建減數分裂模型,使學生獲得對減數分裂的感性認識。 -7302514541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染色體與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變化規律 精子、卵細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 【教學難點】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變化規律 361959398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減數分裂各時期圖解,打亂其編排順序 762014541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溫故知新法導入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什么是有絲分裂?有絲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了染色體和染色質兩種形態,它們存在怎么樣的聯系? 學生回答。 教師: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他們之間的本質相同,存在形態不同。 1. 染色體 學生活動:閱讀P25-26總結染色體的組成、種類的知識點。 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 板書: ①染色體結構:著絲粒、長臂、短臂 ②染色體類型 端著絲粒染色體 近端著絲粒染色體 中間著絲粒染色體 ③常見動植物的染色體 教師:生物體內染色體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生物染色體數量不一樣。 2. 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教師:在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可以用“”2n”來表示,為什么染色體數由體細胞的“2n”轉變為了“n”?(這也是理解減數分裂的關鍵。) 學生討論: ①有絲分裂,復制一次,分裂一次 ②減數分裂,復制一次,分裂二次 ③無絲分裂,不復制,分裂一次 教師與學生互動共同得出,減數分裂應該是遺傳物質復制一次,而染色體連續分裂兩次的細胞分裂方式,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因為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也會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 教師:下面我們以精子細胞為例系統地學習減數分裂的過程。 (PPT放映) ?產生部位? 22815551549401176655160655睪丸中的曲細精管??????? 精原細胞??? ??? 精子細胞?????????????????????? 原始生殖細胞?? ?成熟生殖細胞? 教師要把握精原細胞來源和去路問題??精原細胞不但可以有絲分裂產生精原細胞,還可以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子細胞。? ?減數分裂過程(PPT放映) 總體分析整個減數分裂過程,讓學生總體上先把握減數分裂幾個重要階段。 ①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不同起點和終點 ②精子細胞變形成精子的過程不屬于減數分裂的范疇。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大部分的細胞質,只留下精子頭部細胞核。 ③一個精原細胞最后產生四個精子細胞,染色體數為體細胞的一半。 ④教師說明,根據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特征將減數分裂分為減數分裂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減數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末) 3. 精子與卵細胞的產生和受精 教師:精原細胞(減數分裂間期) ①DNA復制,有關蛋白質合成 ②染色體呈現染色質形態 ③復制后DNA數量加倍,染色單體形成,染色體數不變 初級精母細胞 (1)前期I 教師提示學生觀察染色體特點。 ① 每條染色體都有2個DNA,2條姐妹染色單體 ② 染色體會出現兩兩配對的現象。 ③ 配對的這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學生觀察并總結同源染色體特點。) ④ 配對的這一對染色體由于有四條染色單體,所以又稱為四分體。 ⑤ 在四分體時期有交叉互換,適當講解交叉互換的意思。 教師:1個四分體=1對同源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 教師: ① 在生物體細胞中存在著同源染色體嗎?有絲分裂過程中有同源染色體嗎?會出現配對的現象? ② 人總共有46條染色體,那么同源染色體有多少對?能理解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嗎? ③ 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一定相同嗎? 中期I 特點:每一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的兩側 那么,這樣排列有什么樣的生物學意義?(為學習同源染色體后期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隨機組合做準備) 后期I 特點:紡錘絲牽引下,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比較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行為的不同點。(特別要注意非同源 染色體的概念和行為) 圖示:分析細胞兩極得到的非同源染色體的可能性。(PPT放映) ABa b 學生分析,教師總結:到兩極的染色體可能性 兩種可能性1、AB和ab 2、Ab和aB 拓展:假設現在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呢?比如人體23對呢? 學生總結:同源染色體為n對,兩極的染色體組合類型? 末期I:細胞質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著絲點沒有分開。 教師: 注意同原染色體分離后,非同原染色體組合的類型決定了次級精母細胞的類型。 次級精母細胞 前期Ⅱ ① 再次強化初級精母細胞同源染色體對數與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種類的關系。 ② 分析次級精母細胞的特點 (注意:沒有同源染色體,并且次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 ③ 染色體散亂的排布在細胞上 ④ 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子代細胞的染色體數量是親代細 胞的一半。 中期Ⅱ: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 后期Ⅱ:著絲點分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Ⅱ:染色體到達細胞兩極,兩個子細胞各自分開最終形成四個精子細胞。 教師: ① 減數分裂中沒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那些? ② 真正意義上使染色體數量減半的應該是減數第一次還是減數 第二次? ③ 教師圖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數量。(PPT放映) ④ 把表中的數量轉變為曲線圖(PPT放映) 教師: ①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有同源染色體的時期 ②歸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特殊行為。 學生總結: ①減數第Ⅱ次分裂時已經沒有同源染色體了。 ②減數第Ⅰ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回出現配對的現象,配對的染色體會發生局部的交叉互換。 ③ 減數第Ⅰ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非同源染色體在兩 極自由組合。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細胞形成過程的比較。 形成過程:減數分裂中同樣有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 細胞質不均等分裂: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末期,由于細胞質分配的不均等,所以,只形成了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第一極體,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又是由于細胞質分配的不均等,而只能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第二極體,同時第一極體細胞質均等分裂產生兩個第二極體。 意義:這種分裂方式,使較多的細胞質存在于卵細胞中,以保證精子和卵結合成的受精卵在發育初期所需要的養料,這是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 卵細胞一經形成,不需要變形,這一點也是與精子的形成過程的不同點。 一個卵原細胞只能產生一個卵細胞和三個第二極體,一個精原細胞能夠產生四個精子細胞。 受精作用及其意義 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在一起,因此,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原來的體細胞的數目,其中一半來自精子(父方),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從同源染色體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都是成單存在,但精子帶有其中的一條,卵細胞帶有其中的另一條,受精后,這兩條同源染色體到了一個細胞中,它們就成對存在了,所以,關于同源染色體的概念說,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就是這個意思。 受精作用的特點: 精核和卵核的融合,但是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由卵細胞提供的。 受精作用的意義: ① 遺傳的角度 減數分裂使染色體數目減半,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原來 的數目,從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保持恒定 ② 變異的角度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的一些特殊行為產生了多種多樣的配子,從而使后代產生了變異,推動了生物的進化。 【課堂小結】 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比較 1、請學生總結,可前后左右鄰近的學生互相討論,在歸納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列成下表:(PPT放映) 根據同源染色體的變化規律分析如何判定細胞分裂的圖象。 (PPT放映) ① 有同源染色體。 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有配對的現象) 有絲分裂(同源染色體沒有配對的現象) ② 無同源染色體 減數第二次分裂 教師:生物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生殖細胞,再通過生殖的結合產生合子(受精卵),使染色體數再恢復體細胞水平,通過有絲分裂使體細胞數量增多,在通過細胞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從而成為一個新的生物個體。在這個過程中既有遺傳,又產生了一定的變異。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減數分裂”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及學習興趣等各方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