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機械運動,力教學目標: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學會選用參照物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理解s-t圖像正確描述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單位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教學重難點: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狀態的判斷速度計算,S-t圖像,v-t圖像相互作用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用力推課桌的下部,課桌會沿地面滑動,而推課桌的上部,則課桌可能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A.與力的大小有關B.與力的方向有關C.與力的作用點有關D.與受力面積有關2、下列情況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A.物體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D.行駛中的汽車3、對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速度v與路程s成正比B.速度v與時間t成反比C.當t一定時,v與s成正比D.速度v不隨路程s和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4、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所示。經過12秒,兩車的位置關系是()A.甲在乙前面1.2米處。B.甲在乙前面2.4米處。C.乙在甲前面1.2米處。D.乙在甲前面2.4米處。(12246810501.262.43.64.8t/秒甲車61234500.91.82.73.6t/秒乙車s/米s/米)5、關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就沒有力的作用B.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C.我們通常說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還有一個施力物體,只不過省略不談了D.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其施力物體不一定存在6、兩個物體間有力的作用時()A.一定要相互接觸B.可以不接觸C.互相接觸,并要發生形變D.互相接觸并發生相對運動7、如圖,分別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壓同一彈簧。該實驗表明,彈簧受力產生的效果與力的:()A.大小有關B.作用點有關C.方向有關D.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有關8.我們在乘坐觀光電梯勻速下降過程中,感到周圍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的。9.“以卵擊石”,卵破的施力物體是( )A.人B.卵C.石D.手10.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通過的路程是200m,則通過這段路所用的時間是( )A.1hB.5minC.50sD.10s1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們快步如飛,關于運動的快慢,有如下幾種說法( )①觀眾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②終點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③物理學上用觀眾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④物理學上用裁判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D.受力面積有關13.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如圖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的受力圖,正確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 )A.B.C.D.14.如圖所示的圖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種運動形式的是( )A.A與BB.A與CC.C與DD.B與C二、知識回顧1、參照物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2、機械運動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叫做機械運動。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4.分類:(1)根據運動軌跡: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根據運動速度: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3)勻速直線運動: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B.速度的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C.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D.計算公式:變形,E.主單位:m/s常用單位:km/hF.換算:1m/s=G.人步行速度約1.2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2m合4.32km/h(4)變速直線運動: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v=s/t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E.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運動速度:人步行速度1.2m/s自行車速度4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5.s-t圖象:(tS)(1)上圖是運動的s-t圖像。(2)s-t圖像的橫軸表示,縱軸表示,斜率表示。(3)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勻速運動的物體速度v是個,與路程S時間t沒關系。6.平均速度在非勻速直線運動中,不同時間(或不同位移)內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須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對哪段時間來說的。3、力力的概念:力是的作用。2.力產生的條件:(1)必須有的物體。(2)物體間必須有作用(可以不接觸)。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用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有關。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圖示:A.定義:用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做法。B.具體做法: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線段的末端的畫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用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圖中附有標度。⑵力的示意圖:不需要嚴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簡易圖示叫力的示意圖。8.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1)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如右圖所示。(2)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是:①測量前要了解彈簧測力計的,要明確,還必須要。②在實際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的方向一致。③讀數時,眼睛觀察指針的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的刻線。④在記錄結果時,既要記錄,還要注明。三、經典例題例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例2如圖所示的裝置處于靜止,細繩和彈簧測力計的質量忽略不計,不考慮細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兩端掛的重物各為10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小車受到的合力分別為( )A.10N,20NB.10N,10NC.10N,0ND.20N,10N例3小明騎車上學,前100m路程用了30s,后80m路程用了20s,請問:小明在整個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變:小明騎車上學,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2,則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二變:小明騎車上學,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2,則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三變:一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從A地經B地到達C地。如果汽車在A、B兩地間行駛所用的時間為t,平均速度為V1;汽車在B、C兩地間行駛的平均速度為V2,行駛的路程為S,則汽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例4、一列火車以54千米/時的速度完全通過一個1100米長的鐵橋,用時1分20秒。求這列火車的長度。例5如下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彈簧都處于水平位置,它們的右端受到大小皆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況各不相同:圖①中彈簧的左端固定在墻上,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l;并處于靜止狀態。圖②中彈簧的左端受大小也為F的拉力作用,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2并處于靜止狀態。圖③中彈簧的左端掛一小物塊,物塊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3。則Xl、X2、X3的大小關系是:XlX2,X2X3例6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力去推它,使其發生如圖(a)(b)(c)(d)所示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觀察薄鋼條發生的形變: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的是圖;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的是圖.例7某學習小組同學在做水火箭實驗時,對水火箭的水平飛行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在容積為2000ml的可樂瓶內裝上不同體積的水,每次發射的角度均為20°,向瓶內打氣直至橡皮塞從瓶口沖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們在實驗中收集到的容積:2000ml的可樂瓶發射角度20度裝水量(ml)300400500600700第一次距離(m)18.2819.620.9519.9516.98第二次距離(m)17.4220.324.3623.3614.36第三次距離(m)22.3319.5821.3221.3419.34平均距離(m)19.3419.8322.2121.5516.89(1)由實驗方案可知,他們研究的問題是.(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可樂瓶容積、發射角度相同的情況下,.(3)可樂瓶內的水向后噴出,水火箭就向前飛出,這一現象說明了.四、課堂小練1.人們常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和“月亮在云里穿行”這兩種現象,在這兩種現象里,人們選擇的參照物分別的()A.地球、月亮B.太陽、云層C.地球、云層D.太陽、月亮2.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小紅同學坐在航行的游艇內,若說她是靜止的,則所選擇的參照物是()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邊的樹3.在新型飛機研制中,將飛機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模擬氣流迎面吹來,便可以模擬空中的飛行情況.此時,機艙里的飛行員感覺飛機在飛行,則他所選的參照物是()A.飛機B.模擬氣流C.地面D.他本人4.教室里用鐵絲吊在天花板下的日光燈,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體是()A.日光燈B.鐵絲C.天花板D.地球5.關于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B.馬車在行駛過程中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C.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D.柳枝在空中搖擺的現象中,受力物體是柳枝,沒有施力物體6.關于力的測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常用的是彈簧測力計B.彈簧測力計和天平都是測力計C.握力計和測力計都是測力計D.彈簧測力計中的單位通常是牛7、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B.物體受力的同時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接觸的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8、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B.兩物體在15~2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C.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0~20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9、忽略一切阻力,原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頭被另一塊小石頭水平撞擊,大石頭的運動情況是( )A.始終靜止不動B.動了一點點,很快停下來C.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慢慢停下來D.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做勻速直線運動10.用大小相同的力,以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點,塑料尺彎曲的情況不同.此現象表明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A.作用點B.方向C.作用時間D.大小11、下列數值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兩只雞蛋所受的重力約1NB.寧波地區夏季的氣溫可以達到35℃以上C.一名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走過的距離約0.6mD.劉翔跑完110m欄全程用時約8s12.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速度分別為15m/s和10m/s,則兩車都運動10s時間后的路程之比為( )A.1:1B.3:2C.2:3D.1:313.圖是某物體運動的v-t圖象,則圖中能相應表示出該物體運動的s-t圖象的是( )A.B.C.D.14.唐朝大詩人李白根據北魏散文家酈道元的“朝辭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寫成千古名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則該船的平均速度約( )A.41.67km/hB.83.33km/hC.20.83km/hD.166.67km/h五、課后作業1.(多選)如圖是甲、乙兩輛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小車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A.甲、乙兩車在整個過程中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經過5秒鐘,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長C.經過10秒鐘,甲、乙兩車相遇D.在0~5秒時間內,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小2.小汽車勻速行駛在公路上,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小紅觀察到小汽車速度表的指針始終在110km/h位置處,在超越相鄰車道上同向勻速行駛的另一輛大客車的過程中,小紅發現自己經過該車的時間約為5s,則下列四個選項中最接近大客車速度的是( )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3.某同學在體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時間,她的運動速度為( )A.6.25m/sB.6.25km/hC.400m/sD.0.16m/s4.游泳時,使人向前行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A.人B.水C.地球D.其他人5.小明在欣賞茶藝表演的時候發現,表演者在改變茶水流出的方向時要不停的改變手拿茶壺的位置,這體現出( )A.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D.力的作用效果與以上三者都有關6.洛溪橋全長1916m,正橋全長480m,一輛汽車勻速通過正橋時,車上速度表如圖2所示,汽車通過正橋所用的時間為()A.172.4s B.47.9s C.43.2s D.12s7.如果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一定是()A.10m/sB.7.5m/sC.5m/sD.2.5m/s8.兩只手同時用5N的力分別向兩側拉一把彈簧測力計的秤鉤和秤環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A.OB.2.5NC.5ND.lON9.下列關于使用彈簧測力計的說法,錯誤的是( )A.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B.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線的值C.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必須沿豎直方向,不能傾斜D.彈簧測力計在使用中,指針、掛鉤、彈簧不能和外殼摩擦10.某同學用手拿住彈簧測力計圓環抽動刻度板進行調零,然后將彈簧測力計倒掛在鐵架臺上,把一根頭發系在圓環上,用力拉頭發的另一端,當把頭發拉斷時的讀數是1.2牛頓。則這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A.1.2牛B.小于1.2牛C.大于1.2牛D.以上判斷都不正確11.某同學的爸爸攜全家駕車去太湖漁人碼頭游玩,在途經太湖路時,路邊躥出一只小貓,他緊急剎車才沒撞到它。如圖為緊急剎車前后汽車行駛的時間——速度圖像,對此圖像分析不正確的是()A.緊急剎車發生在8:27B.在8:23~8:27時間段內他駕車勻速前進C.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時D.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平均速度為60千米/小時12.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運動過程中力F始終保持不變,則小球的運動軌跡(用虛線表示)不可能的是()13.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初中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機械運動,力教學目標: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學會選用參照物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理解s-t圖像正確描述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單位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教學重難點: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狀態的判斷速度計算,S-t圖像,v-t圖像相互作用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用力推課桌的下部,課桌會沿地面滑動,而推課桌的上部,則課桌可能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C)A.與力的大小有關B.與力的方向有關C.與力的作用點有關D.與受力面積有關2、下列情況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B)A.物體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D.行駛中的汽車3、對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速度v與路程s成正比B.速度v與時間t成反比C.當t一定時,v與s成正比D.速度v不隨路程s和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4、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所示。經過12秒,兩車的位置關系是(D)A.甲在乙前面1.2米處。B.甲在乙前面2.4米處。C.乙在甲前面1.2米處。D.乙在甲前面2.4米處。(12246810501.262.43.64.8t/秒甲車61234500.91.82.73.6t/秒乙車s/米s/米)5、關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D)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就沒有力的作用B.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C.我們通常說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還有一個施力物體,只不過省略不談了D.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其施力物體不一定存在6、兩個物體間有力的作用時(B)A.一定要相互接觸B.可以不接觸C.互相接觸,并要發生形變D.互相接觸并發生相對運動7、如圖,分別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壓同一彈簧。該實驗表明,彈簧受力產生的效果與力的:(C)A.大小有關B.作用點有關C.方向有關D.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有關8.我們在乘坐觀光電梯勻速下降過程中,感到周圍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的。答案 電梯(自己、電梯內的人等)9.“以卵擊石”,卵破的施力物體是( C )A.人B.卵C.石D.手10.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通過的路程是200m,則通過這段路所用的時間是( D )A.1hB.5minC.50sD.10s1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們快步如飛,關于運動的快慢,有如下幾種說法( A )①觀眾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②終點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③物理學上用觀眾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④物理學上用裁判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C )A.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D.受力面積有關13.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如圖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的受力圖,正確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 B )A.B.C.D.14.如圖所示的圖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種運動形式的是( D )A.A與BB.A與CC.C與DD.B與C二、知識回顧1、參照物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2、機械運動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簡單,最普遍的現象。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4.分類:(1)根據運動軌跡: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根據運動速度: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3)勻速直線運動: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B.速度的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C.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D.計算公式:v=s/t變形s=vt,t=s/vE.主單位:m/s常用單位:km/hF.換算:1m/s=3.6km/hG.人步行速度約1.2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2m合4.32km/h(4)變速直線運動: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v=s/t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E.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運動速度:人步行速度1.2m/s自行車速度4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5.s-t圖象:(tS)(1)上圖是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2)s-t圖像的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路程,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3)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勻速運動的物體速度v是個恒量,與路程S時間t沒關系。6.平均速度在非勻速直線運動中,不同時間(或不同位移)內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須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對哪段時間來說的。3、力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生的條件:(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2)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及大小。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有關。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圖示:A.定義:用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做法。B.具體做法: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線段的末端的畫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用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圖中附有標度。⑵力的示意圖:不需要嚴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簡易圖示叫力的示意圖。8.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1)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如右圖所示。(2)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是:①測量前要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明確最小刻度,還必須要調零。②在實際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③讀數時,眼睛觀察指針的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的刻線垂直。④在記錄結果時,既要記錄力的大小,還要注明單位。三、經典例題例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D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例2如圖所示的裝置處于靜止,細繩和彈簧測力計的質量忽略不計,不考慮細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兩端掛的重物各為10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小車受到的合力分別為( C )A.10N,20NB.10N,10NC.10N,0ND.20N,10N例3小明騎車上學,前100m路程用了30s,后80m路程用了20s,請問:小明在整個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變:小明騎車上學,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2,則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2二變:小明騎車上學,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2,則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2V1V2/(V1+V2)三變:一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從A地經B地到達C地。如果汽車在A、B兩地間行駛所用的時間為t,平均速度為V1;汽車在B、C兩地間行駛的平均速度為V2,行駛的路程為S,則汽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V1t+S)/(t+S/V2)例4、一列火車以54千米/時的速度完全通過一個1100米長的鐵橋,用時1分20秒。求這列火車的長度。100例5如下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彈簧都處于水平位置,它們的右端受到大小皆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況各不相同:圖①中彈簧的左端固定在墻上,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l;并處于靜止狀態。圖②中彈簧的左端受大小也為F的拉力作用,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2并處于靜止狀態。圖③中彈簧的左端掛一小物塊,物塊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3。則Xl、X2、X3的大小關系是:XlX2,X2X3答案:等于,等于例6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力去推它,使其發生如圖(a)(b)(c)(d)所示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觀察薄鋼條發生的形變: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的是(a)和(b)圖;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的是(a)和(c)圖.例7某學習小組同學在做水火箭實驗時,對水火箭的水平飛行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在容積為2000ml的可樂瓶內裝上不同體積的水,每次發射的角度均為20°,向瓶內打氣直至橡皮塞從瓶口沖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們在實驗中收集到的容積:2000ml的可樂瓶發射角度20度裝水量(ml)300400500600700第一次距離(m)18.2819.620.9519.9516.98第二次距離(m)17.4220.324.3623.3614.36第三次距離(m)22.3319.5821.3221.3419.34平均距離(m)19.3419.8322.2121.5516.89(1)由實驗方案可知,他們研究的問題是水火箭飛行距離與裝水量的關系.(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可樂瓶容積、發射角度相同的情況下,裝水量為5OO毫升時,水火箭飛行距離最遠.(3)可樂瓶內的水向后噴出,水火箭就向前飛出,這一現象說明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課堂小練1.人們常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和“月亮在云里穿行”這兩種現象,在這兩種現象里,人們選擇的參照物分別的(C)A.地球、月亮B.太陽、云層C.地球、云層D.太陽、月亮2.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小紅同學坐在航行的游艇內,若說她是靜止的,則所選擇的參照物是(B)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邊的樹3.在新型飛機研制中,將飛機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模擬氣流迎面吹來,便可以模擬空中的飛行情況.此時,機艙里的飛行員感覺飛機在飛行,則他所選的參照物是(B)A.飛機B.模擬氣流C.地面D.他本人4.教室里用鐵絲吊在天花板下的日光燈,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體是(B)A.日光燈B.鐵絲C.天花板D.地球5.關于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A.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B.馬車在行駛過程中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C.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D.柳枝在空中搖擺的現象中,受力物體是柳枝,沒有施力物體6.關于力的測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B)A.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常用的是彈簧測力計B.彈簧測力計和天平都是測力計C.握力計和測力計都是測力計D.彈簧測力計中的單位通常是牛7、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B.物體受力的同時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接觸的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8、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C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B.兩物體在15~2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C.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0~20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9、忽略一切阻力,原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頭被另一塊小石頭水平撞擊,大石頭的運動情況是( D )A.始終靜止不動B.動了一點點,很快停下來C.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慢慢停下來D.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做勻速直線運動10.用大小相同的力,以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點,塑料尺彎曲的情況不同.此現象表明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B )A.作用點B.方向C.作用時間D.大小11、下列數值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D )A.兩只雞蛋所受的重力約1NB.寧波地區夏季的氣溫可以達到35℃以上C.一名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走過的距離約0.6mD.劉翔跑完110m欄全程用時約8s12.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速度分別為15m/s和10m/s,則兩車都運動10s時間后的路程之比為( B )A.1:1B.3:2C.2:3D.1:313.圖是某物體運動的v-t圖象,則圖中能相應表示出該物體運動的s-t圖象的是( C )A.B.C.D.14.唐朝大詩人李白根據北魏散文家酈道元的“朝辭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寫成千古名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則該船的平均速度約( A )A.41.67km/hB.83.33km/hC.20.83km/hD.166.67km/h五、課后作業1.(多選)如圖是甲、乙兩輛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小車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CD )A.甲、乙兩車在整個過程中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經過5秒鐘,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長C.經過10秒鐘,甲、乙兩車相遇D.在0~5秒時間內,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小2.小汽車勻速行駛在公路上,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小紅觀察到小汽車速度表的指針始終在110km/h位置處,在超越相鄰車道上同向勻速行駛的另一輛大客車的過程中,小紅發現自己經過該車的時間約為5s,則下列四個選項中最接近大客車速度的是( B )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3.某同學在體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時間,她的運動速度為( A )A.6.25m/sB.6.25km/hC.400m/sD.0.16m/s4.游泳時,使人向前行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B )A.人B.水C.地球D.其他人5.小明在欣賞茶藝表演的時候發現,表演者在改變茶水流出的方向時要不停的改變手拿茶壺的位置,這體現出( C )A.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D.力的作用效果與以上三者都有關6.洛溪橋全長1916m,正橋全長480m,一輛汽車勻速通過正橋時,車上速度表如圖2所示,汽車通過正橋所用的時間為(C)A.172.4s B.47.9s C.43.2s D.12s7.如果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一定是(C)A.10m/sB.7.5m/sC.5m/sD.2.5m/s8.兩只手同時用5N的力分別向兩側拉一把彈簧測力計的秤鉤和秤環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C)A.OB.2.5NC.5ND.lON9.下列關于使用彈簧測力計的說法,錯誤的是( C )A.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B.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線的值C.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必須沿豎直方向,不能傾斜D.彈簧測力計在使用中,指針、掛鉤、彈簧不能和外殼摩擦10.某同學用手拿住彈簧測力計圓環抽動刻度板進行調零,然后將彈簧測力計倒掛在鐵架臺上,把一根頭發系在圓環上,用力拉頭發的另一端,當把頭發拉斷時的讀數是1.2牛頓。則這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B)A.1.2牛B.小于1.2牛C.大于1.2牛D.以上判斷都不正確11.某同學的爸爸攜全家駕車去太湖漁人碼頭游玩,在途經太湖路時,路邊躥出一只小貓,他緊急剎車才沒撞到它。如圖為緊急剎車前后汽車行駛的時間——速度圖像,對此圖像分析不正確的是(D)A.緊急剎車發生在8:27B.在8:23~8:27時間段內他駕車勻速前進C.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時D.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平均速度為60千米/小時12.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運動過程中力F始終保持不變,則小球的運動軌跡(用虛線表示)不可能的是(D)13.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1,2節.doc 第一章1,2節學生.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