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期中復習教學目標: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參照物。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力的概念及測量方法,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各自各樣的力。會應用慣性定律解釋慣性現象,會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實際問題。了解壓力和壓強,理解固體壓強的計算,知道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了解大氣壓強,了解流體壓強特點熟悉浮力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靈活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解題教學重難點:能找到力的三要素,學會受力分析摩擦力的判斷平衡力和牛頓第一定律固體壓力壓強計算,液體壓強大小判斷,流體壓強大小判斷浮力中的受力分析學會用特別方法解題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下列現象不屬于機械運動是( )A.一江春水向東流B.星光閃閃C.海水奔騰D.春風拂面2.汽車站并排停放著兩輛大客車,甲車突然相對地面向后行駛,乙車仍相對地面靜止,這時乙車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卻覺得乙車在向前行駛.則該乘客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A.乙車B.甲車C.房屋D.樹木3.下列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同步衛星運動的速度約為3000m/sB.教室的高度約為30cmC.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0gD.人體的密度約為1.0kg/m34.“以卵擊石”,卵破的施力物體是( )A.人B.卵C.石D.手5.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D.受力面積有關6.放在一輛足夠長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車上的兩個物體,隨車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這兩個物體在車上將會(不考慮空氣阻力)( )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兩物體質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兩物體質量不相等,一定相碰7.由于地球是球形,在我們“腳下”的阿根廷人像是腳朝天,他們能站穩也是受重力的作用,因此阿根廷那里的重力的方向應該是( )A.豎直向上B.垂直向上C.豎直向下D.垂直向下8.下列體育運動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足球守門員戴著防滑手套B.打習毛球時握緊球拍C.對賽車的軸承添加潤滑油D.體操運動員上單杠前往手上涂抹鎂粉9.如圖水平雪地上,穿著雪橇的芳芳總質量為70kg,沒有陷入雪地;而穿著運動鞋的小明總質量為50kg,卻深陷雪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芳芳對雪地的壓力比小明的小B.芳芳對雪地的壓力和小明的一樣C.芳芳對雪地單位面積的壓力比小明的小D.受力面積和壓力都不等,無法比較誰對雪地的壓強大10.對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設計時需要考慮增大壓強這一因素的是( )A.旅行包的背帶B.電鉆的鉆頭C.運動鞋的鞋底D.汽車的輪子11.下列關于壓強和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潛水艇潛水越深,所受浮力越大B.輪船從河里駛向海里,所受的浮力變大C.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測得了大氣壓的數值D.活塞式抽水機抽水時利用了大氣壓強12.如圖所示,當右端掛5N的物體A時,物體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現在要使物體B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應對物體B施加的力為( )A.水平向左,5NB.水平向右,5NC.水平向左,10ND.水平向右,10N13.在高山上將喝空的礦泉水瓶暴曬一段時間后擰緊瓶蓋,放到山腳下的陰涼處瓶子變癟,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A.瓶內的氣體分子體積減小B.瓶內的氣體分子間隔減小C.山腳下的氣壓大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小D.山腳下的溫度低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小14.如圖所示,玻璃水槽中裝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設有固定的水平金屬網.現緩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內水面上升,直到水面與水槽口相平.則在注水過程中,木塊下底面受到水的壓力變化情況是( )A.先增大,后減小B.先增大,后不變C.先不變,后增大D.一直增大15.高速列車的最大行駛速度將超過300km/h.高速行駛的列車經過時,若人靠近高速列車容易被吸進軌道,應特別注意安全,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這是高速行駛的列車與人之間的( )A.空氣流速減小,壓強增大B.空氣流速減小,壓強減小C.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D.空氣流速增大,壓強增大16.用兩種物質分別制成棱長相同的實心正方體甲、乙,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甲:p乙為( )A.8:1B.4:3C.4:1D.1:2二、知識回顧1、運動1.機械運動的描述(1)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情況時,被選作的物體。參照物的選擇應根據研究需要和方便而定,一般沒有特別指明,則選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任何物體都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物體的靜止和運動是相對于而言的,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時,若的選擇不同,則得出的結論不同。2.機械運動的分類機械運動按物體運動路線的形狀分,可分為運動和運動。作直線運動的物體按其運動速度的大小是否隨時間變化,又可分為直線運動和直線運動。3.速度與平均速度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時間相同比,二是路程相同比。平常我們通過計算物體運動速度來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的方法是屬于。(1)速度是表示物體的物理量。(2)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物體在時間內通過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是一個,它不隨運動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也不隨運動路程的變化而變化。(3)速度公式:v=,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得:s=,t=。(4)速度的單位:米/秒(m/s),千米/時(km/h)。1米/秒=千米/時。(5)平均速度是用來粗略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情況,其大小等于通過某一段路程(s)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之比,計算公式為v=s/t。2、力1.力的概念力是對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著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就是我們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研究對象。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的。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體的發生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用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和運動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2)力能使物體發生,即使物體的形狀、體積發生改變。3.重力(1)重力是由于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重力的方向總是,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2)物體的重力與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來表示。4.摩擦力(1)兩個互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發生了時,在接觸處會產生一個阻礙物體發生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有關。跟接觸面積的大小、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無關。(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加潤滑油、氣墊等。5.彈力(1)物體發生時產生的力,如繩子的拉力、物體對桌面的壓力、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彈簧的彈力等都屬于彈力。(2)彈力發生的條件是物體發生。彈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反抗形變。3、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概念: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或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相等,相反,作用在上。4、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物體在沒有受到作用的時候,總保持狀態或狀態。2.慣性的概念:物體具有保持狀態或狀態的性質,即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狀態的性質,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慣性。慣性是任何物體都具有的性質,與物體運動狀態,與物體受力情況,只與物體有關。5.壓力(1)定義:作用在物體上的力。(2)方向:指向接觸面。(注意與重力區別)6.壓強(1)定義:面積上受到的大小。注意:壓強是表示的物理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壓強就。(2)定義式:P=。(3)單位:(簡稱帕),符號:,1帕=1牛/米2(4)增大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7.密度1.密度的定義:。2.質量的符號:;體積的符號:;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為:;密度的符號:;密度公式用符號表示為:。8.液體壓強(1).產生:由于液體受到的作用。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內部朝都有壓強。(2).特點:1)同種液體,越大,壓強越大;2)同一深度的不同種液體,越大,壓強越大;3)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朝各個方向上的壓強。(3).流體壓強與流速流體(液體、氣體)流速越大,壓強;流速越小,壓強。9.大氣壓(1).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方法大氣對處于其中的物體要產生壓強,這個壓強叫大氣壓。最早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叫。(2).標準大氣壓的值通常把毫米汞柱的大氣壓叫做。1標準大氣壓=帕。目前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儀器有和。(3).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大氣壓的大小跟大氣的密度有關,隨海拔高度的增大而。2)大氣壓與天氣季節有關,晴天的氣壓比陰雨天的氣壓,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氣壓。3)液體的沸點會隨著氣壓的增大而,隨氣壓的減小而。4)大氣壓的日常應用:等。10.浮力1.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和它的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計算公式:。密度的單位為kg/m3,常用的還有g/cm3和g/L。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與物質的種類、狀態等因素有關。3.測量密度的原理:。測量器材:、(對于規則的物體也可用刻度尺)、水、細線、燒杯等。4.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體稱作。浮體所處的狀態稱為。5.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做。一切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總是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先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在空氣中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1,然后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讀出此時彈簧秤的示數F2,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F1-F2。6.液體或氣體作用在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是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為F浮=F向上-F向下。7.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同樣也適用于氣體。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為。8.物體的浮沉條件上浮F浮_G物ρ液__ρ物下沉F浮__G物ρ液__ρ物懸浮F浮__G物ρ液_ρ物漂浮F浮__G物ρ液__ρ物三、經典例題例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例2如圖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A做運動,這樣做便于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圖甲、乙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_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分析圖甲和丙,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3,說明:壓力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越大.上述實驗得到的結論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人們通過大量實驗進一步證明: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圖丁所示,在圖丙中物塊A上疊放一塊與之相同的物塊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A,使物塊B隨A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4,則F4:F3=;此運動過程中,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fB=0N.例3如圖所示,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小明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體木塊A,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在木板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例4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1的輕質彈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豎直放置,質量為m的物塊壓在彈簧A上,用一細繩跨過定滑輪,一端與m相連,另一端與勁度系數為k2的輕質彈簧B相連.現用手握住彈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點時,彈簧B恰好呈水平且沒有形變,將彈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點時,彈簧A恰好沒有形變.已知:K2<K1,則c、d之間的距離為( )A.(k1+k2)mg/k1k2B.(k1-k2)mg/k1k2C.mg/(k1+k2)D.mg/(k1-k2)例5、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兩個燒杯中裝有深度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和B兩個實心小球分別一起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小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甲液體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B.小球A的質量小于小球B的質量C.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D.小球放入后,裝甲液體的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小于裝乙液體的燒杯對桌面的壓力例6、在探究浮沉條件時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彈簧,上方連有長方體木塊A,容器底部有一個出水口,當容器中水深為20cm時,木塊A有2/5的體積浸在水中,此時彈簧恰好沒有發生形變.(不計彈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1)該木塊A的密度為_________kg/m3.此時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__Pa.(2)向容器內緩慢加水,直至木塊A剛好完全浸沒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時彈簧對木塊A的作用力為F1,打開閥門B緩慢放水,直至木塊A剛好完全離開水面時,立即關閉閥門B,此時彈簧對木塊A的作用力為F2,則F1、F2之比是_________.例7.如圖所示是很多公共廁所的自動沖水裝置.浮筒A是邊長為0.2m的正方體,蓋片B的面積為0.8×10﹣2m2(蓋片B質量、厚度不計),連接AB的是長為0.3m,體積和質量都不計的硬桿.當供水管流進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蓋片B被拉開,水通過排水管流出沖洗廁所.(1)浮筒A的體積為多少m3?(2)浮筒A完全浸沒時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3)當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水對蓋片B的壓強是多少Pa?(4)浮筒A的質量是多少?四、課堂小練1.在一直線軌道上的甲、乙兩列火車,以甲車為參照物,得出乙車向東運動的結論.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的運動情況是( )A.一定向東運動B.一定向西運動C.一定靜止不動D.向東、向西運動或靜止均有可能2.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③從第3s開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確B.只有③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D.只有②③正確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活塞式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B.一般情況下,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增大C.假如沒有大氣壓,仍然可以用吸管將碗中的牛奶“吸入”口中D.高壓鍋可以使鍋內氣壓增大,從而使水的沸點降低4.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不會產生力的作用B.沒有物體就沒有力的作用C.一個物體也會產生力的作用D.兩個物體只要接觸,就一定會產生力的作用5.你聽說過“木桶效應”嗎?它是由如圖所示的沿口不齊的木桶裝水所形成的一種“效應”.那么用該木桶裝滿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壓強大小取決于( )A.木桶的輕重B.B木桶的直徑大小C.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D.木桶最長的一塊木板的長度6.以下選項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解釋的是( )A.乒乓球運動員拉出的“弧圈球”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鷹”D.地面上刮起的“龍卷風”7.一個物體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這兩個力( )A.肯定是平衡力B.肯定不是平衡力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8.為了將圓規更好地固定在畫板上,我們把圓規一個腳做得很尖銳,其目的是( )A.增大壓力B.減小壓力C.增大壓強D.減小壓強9.如圖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若將A、B緊靠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如圖乙所示),則推力F2( )A.小于12NB.大于12NC.等于12ND.無法判斷10.如圖所示,木塊豎立在小車上,隨小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木塊沒有受到小車對它的摩擦力B.小車運動速度越大,其慣性也越大C.木塊對小車的壓力與小車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當小車受到阻力而停下時,如果木塊與小車接觸面粗糙,木塊將向左傾倒11.一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腳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為8cm2,此時芭蕾舞演員對地面的壓強接近( )A.6×105PaB.6×102PaC.6×103PaD.6×104Pa12.物塊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物塊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塊的體積是2×10-4米3C.物塊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隨深度增加而增大13.在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同時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當物體靜止后兩容器內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若液體對甲、乙兩容器底部壓強分別是P甲、P乙,液體對兩物體的浮力分別是F甲、F乙,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五、課后作業1.甲、乙、丙三架電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樓在向下運動;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運動;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運動.這三架電梯相對地面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下、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2.在物理圖象中不但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一定的物理意義,直線的斜率和面積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對圖中的兩個圖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錯誤的是( )A.圖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大B.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C.圖b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D.圖b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體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C.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狀一定改變D.以上說法皆不正確4.下列說法中,與實際不符的是( )A.水壩筑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為了減小壓強B.玻璃廠用吸盤搬運玻璃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C.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托里拆利最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5.下列有關力學知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漿向后劃水,船就會向前運動,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電梯勻速上升的過程中,電梯對人的支持力不做功D.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向前滾動,是因為足球受到了慣性的作用6.一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假設它所受外力同時消失,則物體將( )A.做圓周運動B.做曲線運動C.做勻速直線運動D.做減速直線運動7.下述哪種現象是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的是( )A.水往低處流B.鳥可以飛翔C.穿鞋走路多了鞋底磨薄D.手拍打墻壁手感覺疼8.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A.載重卡車裝有較多的輪子B.房屋的墻基做的比墻寬C.鐵軌鋪在枕木上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9.重100N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25N,要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所需的水平拉力應是( )A.100NB.125NC.75ND.25N10.青藏鐵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車去西藏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與普通列車相比,高原列車內還配有供氧系統和醫療應急系統這樣做是因為高原上( )A.大氣壓強小,空氣中含氧量小B.大氣壓強大,空氣中含氧量大C.大氣壓強小,空氣中含氧量大D.大氣壓強大,空氣中含氧量小11.小輝在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節目,如圖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膠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動,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轉動,這時下管口附近的碎紙屑被吸進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從上管口飛了出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 )A.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大于上管口的壓強B.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小于上管口的壓強C.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大于下管口的壓強D.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小于下管口的壓強12.(多選)甲、乙兩個長方體,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積分別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圖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為7000Pa.把乙取下來放在水平桌面靜止不動時,則( )A.甲、乙兩物體體積比為8:9B.甲、乙兩物體所受重力之比6:1C.桌面對乙的支持力為4ND.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7×104Pa.13.盛有液體的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500Pa;用細線拴一金屬球,將金屬球浸沒在液體中,如圖乙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600Pa;將細線剪斷,金屬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圖丙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500Pa.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為100cm2,金屬球的密度為8g/cm3,g取10N/kg.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金屬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屬球的體積是100cm3C.液體的密度是0.8g/cm3D.金屬球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是10N初中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期中復習教學目標: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參照物。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力的概念及測量方法,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各自各樣的力。會應用慣性定律解釋慣性現象,會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實際問題。了解壓力和壓強,理解固體壓強的計算,知道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了解大氣壓強,了解流體壓強特點熟悉浮力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靈活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解題教學重難點:能找到力的三要素,學會受力分析摩擦力的判斷平衡力和牛頓第一定律固體壓力壓強計算,液體壓強大小判斷,流體壓強大小判斷浮力中的受力分析學會用特別方法解題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下列現象不屬于機械運動是( B )A.一江春水向東流B.星光閃閃C.海水奔騰D.春風拂面2.汽車站并排停放著兩輛大客車,甲車突然相對地面向后行駛,乙車仍相對地面靜止,這時乙車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卻覺得乙車在向前行駛.則該乘客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B )A.乙車B.甲車C.房屋D.樹木3.下列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 )A.同步衛星運動的速度約為3000m/sB.教室的高度約為30cmC.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0gD.人體的密度約為1.0kg/m34.“以卵擊石”,卵破的施力物體是( C )A.人B.卵C.石D.手5.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C )A.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D.受力面積有關6.放在一輛足夠長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車上的兩個物體,隨車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這兩個物體在車上將會(不考慮空氣阻力)( A )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兩物體質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兩物體質量不相等,一定相碰7.由于地球是球形,在我們“腳下”的阿根廷人像是腳朝天,他們能站穩也是受重力的作用,因此阿根廷那里的重力的方向應該是( C )A.豎直向上B.垂直向上C.豎直向下D.垂直向下8.下列體育運動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C )A.足球守門員戴著防滑手套B.打習毛球時握緊球拍C.對賽車的軸承添加潤滑油D.體操運動員上單杠前往手上涂抹鎂粉9.如圖水平雪地上,穿著雪橇的芳芳總質量為70kg,沒有陷入雪地;而穿著運動鞋的小明總質量為50kg,卻深陷雪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芳芳對雪地的壓力比小明的小B.芳芳對雪地的壓力和小明的一樣C.芳芳對雪地單位面積的壓力比小明的小D.受力面積和壓力都不等,無法比較誰對雪地的壓強大10.對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設計時需要考慮增大壓強這一因素的是( B )A.旅行包的背帶B.電鉆的鉆頭C.運動鞋的鞋底D.汽車的輪子11.下列關于壓強和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潛水艇潛水越深,所受浮力越大B.輪船從河里駛向海里,所受的浮力變大C.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測得了大氣壓的數值D.活塞式抽水機抽水時利用了大氣壓強12.如圖所示,當右端掛5N的物體A時,物體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現在要使物體B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應對物體B施加的力為( C )A.水平向左,5NB.水平向右,5NC.水平向左,10ND.水平向右,10N13.在高山上將喝空的礦泉水瓶暴曬一段時間后擰緊瓶蓋,放到山腳下的陰涼處瓶子變癟,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B )A.瓶內的氣體分子體積減小B.瓶內的氣體分子間隔減小C.山腳下的氣壓大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小D.山腳下的溫度低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小14.如圖所示,玻璃水槽中裝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設有固定的水平金屬網.現緩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內水面上升,直到水面與水槽口相平.則在注水過程中,木塊下底面受到水的壓力變化情況是( C )A.先增大,后減小B.先增大,后不變C.先不變,后增大D.一直增大15.高速列車的最大行駛速度將超過300km/h.高速行駛的列車經過時,若人靠近高速列車容易被吸進軌道,應特別注意安全,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這是高速行駛的列車與人之間的( C )A.空氣流速減小,壓強增大B.空氣流速減小,壓強減小C.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D.空氣流速增大,壓強增大16.用兩種物質分別制成棱長相同的實心正方體甲、乙,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甲:p乙為( A )A.8:1B.4:3C.4:1D.1:2二、知識回顧1、運動1.機械運動的描述(1)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情況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參照物的選擇應根據研究需要和方便而定,一般沒有特別指明,則選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任何物體都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物體的靜止和運動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時,若參照物的選擇不同,則得出的結論不同。2.機械運動的分類機械運動按物體運動路線的形狀分,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作直線運動的物體按其運動速度的大小是否隨時間變化,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3.速度與平均速度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時間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時間。平常我們通過計算物體運動速度來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的方法是屬于前者(時間相同比路程)。(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是一個定值,它不隨運動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也不隨運動路程的變化而變化。(3)速度公式:v=s/t,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得:s=vt,t=s/v。(4)速度的單位:米/秒(m/s),千米/時(km/h)。1米/秒=3.6千米/時。(5)平均速度是用來粗略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情況,其大小等于通過某一段路程(s)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之比,計算公式為v=s/t。2、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著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就是我們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研究對象。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用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和運動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2)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即使物體的形狀、體積發生改變。3.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2)物體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來表示。4.摩擦力(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發生了相對運動時,在接觸處會產生一個阻礙物體發生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跟接觸面積的大小、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無關。(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使接觸面光滑些、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加潤滑油、氣墊等。5.彈力(1)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力,如繩子的拉力、物體對桌面的壓力、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彈簧的彈力等都屬于彈力。(2)彈力發生的條件是物體發生形變。彈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反抗形變。3、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概念: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4、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2.慣性的概念:物體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即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狀態的性質,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慣性。慣性是任何物體都具有的性質,與物體運動狀態無關,與物體受力情況無關,只與物體質量有關。5.壓力(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2)方向:垂直指向接觸面。(注意與重力區別)6.壓強(1)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注意: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壓強就越大。(2)定義式:P=F/S。(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帕=1牛/米2(4)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少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7.密度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2.質量的符號:m;體積的符號:V;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為:密度=質量/體積;密度的符號:ρ;密度公式用符號表示為:ρ=m/V。8.液體壓強(1).產生:由于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2).特點:1)同種液體,深度越大,壓強越大;2)同一深度的不同種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朝各個方向上的壓強相等。(3).流體壓強與流速流體(液體、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9.大氣壓(1).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方法大氣對處于其中的物體要產生壓強,這個壓強叫大氣壓。最早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叫馬德堡半球實驗。(2).標準大氣壓的值通常把760毫米汞柱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1.01×105帕。目前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儀器有水銀氣壓計和空盒氣壓計。(3).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大氣壓的大小跟大氣的密度有關,隨海拔高度的增大而減小。2)大氣壓與天氣季節有關,晴天的氣壓比陰雨天的氣壓高,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氣壓高。3)液體的沸點會隨著氣壓的增大而升高,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4)大氣壓的日常應用:真空壓縮保存袋、吸塵器、離心式水泵等。10.浮力1.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計算公式:ρ=m/V。密度的單位為kg/m3,常用的還有g/cm3和g/L。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與物質的種類、狀態等因素有關。3.測量密度的原理:ρ=m/V。測量器材:天平、刻度尺(對于規則的物體也可用刻度尺)、水、細線、燒杯等。4.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體稱作浮體。浮體所處的狀態稱為漂浮。5.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一切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先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在空氣中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1,然后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讀出此時彈簧秤的示數F2,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F1-F2。6.液體或氣體作用在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是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為F浮=F向上-F向下。7.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重力的多少。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同樣也適用于氣體。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為F浮=G液排=ρ液gV排。。8.物體的浮沉條件上浮F浮_>G物ρ液_>_ρ物下沉F浮_<_G物ρ液_<_ρ物懸浮F浮_=_G物ρ液_=_ρ物漂浮F浮_=_G物ρ液__>_ρ物三、經典例題例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D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例2如圖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A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便于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圖甲、乙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_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分析圖甲和丙,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3,說明: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上述實驗得到的結論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人們通過大量實驗進一步證明: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圖丁所示,在圖丙中物塊A上疊放一塊與之相同的物塊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A,使物塊B隨A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4,則F4:F3=2:1;此運動過程中,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fB=0N.例3如圖所示,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小明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體木塊A,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在木板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A.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例4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1的輕質彈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豎直放置,質量為m的物塊壓在彈簧A上,用一細繩跨過定滑輪,一端與m相連,另一端與勁度系數為k2的輕質彈簧B相連.現用手握住彈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點時,彈簧B恰好呈水平且沒有形變,將彈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點時,彈簧A恰好沒有形變.已知:K2<K1,則c、d之間的距離為( A )A.(k1+k2)mg/k1k2B.(k1-k2)mg/k1k2C.mg/(k1+k2)D.mg/(k1-k2)例5、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兩個燒杯中裝有深度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和B兩個實心小球分別一起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小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在甲液體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B.小球A的質量小于小球B的質量C.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D.小球放入后,裝甲液體的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小于裝乙液體的燒杯對桌面的壓力例6、在探究浮沉條件時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彈簧,上方連有長方體木塊A,容器底部有一個出水口,當容器中水深為20cm時,木塊A有2/5的體積浸在水中,此時彈簧恰好沒有發生形變.(不計彈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1)該木塊A的密度為_________kg/m3.此時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__Pa.0.4×103;2×103?(2)向容器內緩慢加水,直至木塊A剛好完全浸沒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時彈簧對木塊A的作用力為F1,打開閥門B緩慢放水,直至木塊A剛好完全離開水面時,立即關閉閥門B,此時彈簧對木塊A的作用力為F2,則F1、F2之比是_________.3:2例7.如圖所示是很多公共廁所的自動沖水裝置.浮筒A是邊長為0.2m的正方體,蓋片B的面積為0.8×10﹣2m2(蓋片B質量、厚度不計),連接AB的是長為0.3m,體積和質量都不計的硬桿.當供水管流進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蓋片B被拉開,水通過排水管流出沖洗廁所.(1)浮筒A的體積為多少m3?8×10-3m3;(2)浮筒A完全浸沒時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78.4N;(3)當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水對蓋片B的壓強是多少Pa?4.9×103Pa;(4)浮筒A的質量是多少?4kg.四、課堂小練1.在一直線軌道上的甲、乙兩列火車,以甲車為參照物,得出乙車向東運動的結論.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的運動情況是( D )A.一定向東運動B.一定向西運動C.一定靜止不動D.向東、向西運動或靜止均有可能2.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③從第3s開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確B.只有③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D.只有②③正確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活塞式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B.一般情況下,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增大C.假如沒有大氣壓,仍然可以用吸管將碗中的牛奶“吸入”口中D.高壓鍋可以使鍋內氣壓增大,從而使水的沸點降低4.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不會產生力的作用B.沒有物體就沒有力的作用C.一個物體也會產生力的作用D.兩個物體只要接觸,就一定會產生力的作用5.你聽說過“木桶效應”嗎?它是由如圖所示的沿口不齊的木桶裝水所形成的一種“效應”.那么用該木桶裝滿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壓強大小取決于( C )A.木桶的輕重B.B木桶的直徑大小C.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D.木桶最長的一塊木板的長度6.以下選項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解釋的是( B )A.乒乓球運動員拉出的“弧圈球”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鷹”D.地面上刮起的“龍卷風”7.一個物體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這兩個力( B )A.肯定是平衡力B.肯定不是平衡力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8.為了將圓規更好地固定在畫板上,我們把圓規一個腳做得很尖銳,其目的是( C )A.增大壓力B.減小壓力C.增大壓強D.減小壓強9.如圖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若將A、B緊靠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如圖乙所示),則推力F2( C )A.小于12NB.大于12NC.等于12ND.無法判斷10.如圖所示,木塊豎立在小車上,隨小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木塊沒有受到小車對它的摩擦力B.小車運動速度越大,其慣性也越大C.木塊對小車的壓力與小車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當小車受到阻力而停下時,如果木塊與小車接觸面粗糙,木塊將向左傾倒11.一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腳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為8cm2,此時芭蕾舞演員對地面的壓強接近( A )A.6×105PaB.6×102PaC.6×103PaD.6×104Pa12.物塊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A.物塊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塊的體積是2×10-4米3C.物塊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隨深度增加而增大13.在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同時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當物體靜止后兩容器內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若液體對甲、乙兩容器底部壓強分別是P甲、P乙,液體對兩物體的浮力分別是F甲、F乙,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五、課后作業1.甲、乙、丙三架電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樓在向下運動;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運動;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運動.這三架電梯相對地面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D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下、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2.在物理圖象中不但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一定的物理意義,直線的斜率和面積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對圖中的兩個圖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錯誤的是( B )A.圖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大B.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C.圖b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D.圖b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體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C.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狀一定改變D.以上說法皆不正確4.下列說法中,與實際不符的是( A )A.水壩筑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為了減小壓強B.玻璃廠用吸盤搬運玻璃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C.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托里拆利最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5.下列有關力學知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用漿向后劃水,船就會向前運動,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電梯勻速上升的過程中,電梯對人的支持力不做功D.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向前滾動,是因為足球受到了慣性的作用6.一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假設它所受外力同時消失,則物體將( C )A.做圓周運動B.做曲線運動C.做勻速直線運動D.做減速直線運動7.下述哪種現象是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的是( C )A.水往低處流B.鳥可以飛翔C.穿鞋走路多了鞋底磨薄D.手拍打墻壁手感覺疼8.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D )A.載重卡車裝有較多的輪子B.房屋的墻基做的比墻寬C.鐵軌鋪在枕木上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9.重100N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25N,要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所需的水平拉力應是( D )A.100NB.125NC.75ND.25N10.青藏鐵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車去西藏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與普通列車相比,高原列車內還配有供氧系統和醫療應急系統這樣做是因為高原上( A )A.大氣壓強小,空氣中含氧量小B.大氣壓強大,空氣中含氧量大C.大氣壓強小,空氣中含氧量大D.大氣壓強大,空氣中含氧量小11.小輝在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節目,如圖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膠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動,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轉動,這時下管口附近的碎紙屑被吸進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從上管口飛了出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 D )A.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大于上管口的壓強B.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小于上管口的壓強C.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大于下管口的壓強D.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小于下管口的壓強12.(多選)甲、乙兩個長方體,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積分別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圖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為7000Pa.把乙取下來放在水平桌面靜止不動時,則( BC )A.甲、乙兩物體體積比為8:9B.甲、乙兩物體所受重力之比6:1C.桌面對乙的支持力為4ND.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7×104Pa.13.盛有液體的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500Pa;用細線拴一金屬球,將金屬球浸沒在液體中,如圖乙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600Pa;將細線剪斷,金屬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圖丙所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500Pa.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為100cm2,金屬球的密度為8g/cm3,g取10N/kg.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金屬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屬球的體積是100cm3C.液體的密度是0.8g/cm3D.金屬球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是10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復習含浮力.doc 期中復習含浮力學生.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