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的題目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一、教材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的重要功能,這承接了上一章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的結構,同時本章節的理論知識是學習下一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的基礎,所以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同時,高一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增強,對事物的探究有熱情。基于這樣的學情,本節通過動畫、文字、圖表資料等具體展示某些物質跨膜運輸的事例,引導學生觀察討論,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正確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鑒于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首先是生命觀念,(1)生命觀念:在理解核心概念(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其次是科學思維(2)科學思維:通過對比不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提高歸納與邏輯推理能力;下來是科學探究(3)科學探究:根據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設計實驗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最后是社會責任(4)社會責任: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正確處理自我和社會的關系。四、教學重點、難點根據生物必修一新課程標準,以及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為了學生準確的區分三種運輸方式,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為三種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教學難點:主動運輸是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物質,從而要載體與能量的參與,學生可能很難理解這種特殊性。因此本節課的難點為主動運輸。五、教法學法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采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提出問題→解釋原理→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等技能,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然后是學法分析: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下面我就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PPT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教師提問:為什么大部分人去到那里,會產生頭痛、惡心甚至暈厥等高原反應?有人說缺氧,那氧氣究竟是如何跨膜轉運的?人體內的其他物質又是怎樣進出細胞的?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2)動畫演示,歸納被動運輸。【展示動畫1】氧氣進入肺泡細胞的過程。【引導觀察】氧氣是如何通過細胞膜的?運輸的過程中有沒有借助載體蛋白?學生觀察討論回答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分析小結】像這樣,分子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轉運,不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叫作自由擴散。【銜接過渡】高原旅行不僅要注重氧氣的供應,還要注意能源的補充,葡萄糖作為最主要的能源物質,它是如何進入紅細胞,隨血液循環被運輸到全身的?【展示動畫2】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過程。【啟發提疑】觀察葡萄糖跨膜運輸的方向是怎樣的?它和自由擴散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點撥小結】由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載體蛋白協助,不消耗能量,這種運輸方式稱為協助擴散。【引導比較】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何共同特點?學生回答:都是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都不消耗能量。【歸納總結】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運,也叫順濃度梯度轉運,都屬于被動運輸。(3)科學探究,突破主動運輸。物質能不能逆濃度梯度進行轉運呢?學生猜測能,教師點撥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比如人體攝食約3小時后小腸上皮細胞內葡萄糖的濃度遠遠高于細胞外,若旅行途中你沒有能源物質可以補充了,那外面這些稀少的葡萄糖如何逆濃度梯度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呢?【模型演示】假如山腳一個貨物,它如何逆流而上,到達頂峰?學生回答:用小車載著物體并給它一個外力。進行解釋,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4)列表比較,鞏固遷移。引導學生結合類比模型從運輸方向、載體、能量、影響因素、實例等方面對各方式進行列表比較。(5)回顧舊知,學習胞吞胞吐。引導學生回憶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得出胞吐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顯示有關圖片。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6)課堂總結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2.隨堂訓練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預計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完成全部教學內容,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