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2)說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3)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圖。 2.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2)區別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異同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臨時裝片制作的實驗活動,體驗研究求實的科學精神。 (2)在實驗過程中訓練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分工合作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實學生學習生物的第二節實驗課,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卻是第一次,所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起點較低,操作不熟練,操作時間一定較長。通過“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一方面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規范操作,另一方面直觀地認識到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并初步學會繪制生物學細胞結構圖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區分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洋蔥、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紗布、吸水紙、消毒牙簽、生理鹽水、清水、稀碘液、太空泥等。 五、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一組房子照片,眾所周知,磚石是構建這些房子的基本建筑材料,那人、蝴蝶、北極熊和花這些生物的“基本建筑材料”或者 說基本結構是什么呢? 講授新課 1.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細胞是生物的結構的基本單位。 問:①整個身體就是一個細胞,叫做? ②絕大多數生物由許多細胞構成,叫做? 細胞的發現(軟木塞的秘密) 關于細胞的發現,講述羅伯特虎克的故事,接下來我們跟隨前人的步伐一起探究學習細胞的結構。 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視頻:了解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制作過程。PPT中展示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完成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注意操作的規范正確,并利用平板拍照上傳。 交流:將學生拍照上傳的圖片點開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生物繪圖 用鉛筆在圖紙上以點、線為主繪出觀察到圖像 要求: ①圖形大小、位置要適當圖形畫于偏左上方 ②用點的疏密表示明暗 ③標注結構名稱時,一般在圖的右側引出 水平指示線 ④在圖的下方寫出所繪圖形的名稱 將畫好的圖拍照上傳,對畫的好看的點贊,獲贊最多的講述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展示:一些其他細胞的圖并講述功能 制作生物模型 在線搜索什么是生物模型。 利用手中的材料(太空泥),根據剛剛制成的臨時裝片,制作生物模型。 同屏展示動植物細胞的模型,并讓學生講解各部分結構。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細胞結構的名稱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液泡 展示其他的生物模型,有興趣課后可以制作。 引發學生思考 要求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 學生按老師分好的小組準備做實驗,先自學了解實驗的過程,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做兩個實驗。并在顯微鏡下觀察自己制作的裝片,找到細胞。 學生繪圖,并拍照上傳 利用太空泥制作生物模型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以房子的例子,類比到人體構成的基本單位。并引出本節課。 在學生初步認識生物在細胞組成角度的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讓學生先初步感知實驗過程,自己動手做試驗,體現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 學生通過繪圖更好的掌握細胞的結構。 學生第一次接觸生物模型這個詞,先利用在線搜索,百度什么是生物模型。再自由發揮制作生物模型 繪圖和制作生物模型后,學生已經掌握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在進行比較,淺顯易懂。 板書設計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 二、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具體表現為:體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核心的理念。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上,更要創設氛圍情景,注重學習的方法訓練,思維的過程展示,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通過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