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重點在中和反應現象的運用,酸堿指示劑怎么用,稀釋問題和看圖能力,總結下酸性和堿性物質,尤其純堿為啥溶于水堿性 第二節課 物質的酸堿性 1 物質的變化 01 教學目標 1 了解電離過程以及與電解的區別,掌握酸堿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 2 重難點 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02 教學內容 1 電離(初中階段基本不考,但會作為選擇題的干擾選項) 概念:物質溶于水或受熱熔解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電離的表示方法:電離方程式,如NaOH==Na++OH-。物質電離時產生的 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 和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 相等,所以,整個溶液不顯電性。 2 酸:物質電離時產生的 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 的化合物。如硫酸、鹽酸、硝酸、醋酸。 注意(這部分課本沒有但考試選擇題常考):酸≠酸溶液≠酸性溶液 這三者的區別如下 酸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純凈物 酸溶液是混合物,是指溶質一定是酸的溶液,比如硫酸,鹽酸,甚至是硫酸鹽酸的混合物 酸性溶液是指ph小于7的溶液,但是溶質不一定是酸,比如KHSO4,是鹽溶液但是酸性,故也是酸性溶液。 3 堿:物質電離時生成的 陰離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注意:堿≠堿溶液≠堿性溶液 理由同酸 4 酸堿指示劑: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能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 指示劑 酸性溶液(pH<7) 堿性溶液(pH>7) 石蕊試液(紫色) 紅色 藍色 酚酞試液(無色) 無色 紅色 藍色石蕊試紙 紅色 不變色 紅色石蕊試紙 不變色 藍色 注意:1.指示劑加入溶液變色時,變色的是指示劑并不是溶液,故不能說指示劑使酸性或者堿性溶液變色。酸堿指示劑與酸性或堿性溶液反應是化學反應。 不溶性的酸或堿不能使指示劑變色,因為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 指示劑用來檢測溶液的酸堿性的缺點是:只能反應酸堿性,不能反應酸堿的強度,即酸堿度。 5 pH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 (1)pH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如圖所示:(ph試紙上的顏色需要記住考試會考) 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強; ②pH=7溶液呈中性; ③pH>7溶液呈堿性。pH越大,溶液堿性越強。 (2)pH的測定方法 a 測定溶液pH可以用pH試紙或pH計。 b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方法: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上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溶液的pH值。 注意(1)測定pH時,不能直接將pH試紙浸入溶液中(原因是污染溶液)。 (2)測定前不能將pH試紙濕潤。(若提前潤濕會有誤差:酸性溶液偏大,堿性溶液偏小,中性溶液和氣體沒有影響) (3)pH試紙測出數值為整數,不是小數。若要準確測量溶液PH值可用酸堿計。 (4)酸性溶液稀釋時pH逐漸增大,但不會大于或等于7;堿性溶液稀釋時pH逐漸減小,但不會小于或等于7。 (5)酸堿中和反應pH的變化情況 7.溶液的酸堿性對生活、生產及人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1)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進行; (2)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一般適宜在pH接近于7或等于7的土壤中生長; (3)測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 隨堂練習 1、取三種植物的花瓣分別放在研缽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許花汁,用稀酸和稀堿進行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種類 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顏色 花汁在堿溶液中的顏色 玫瑰 粉紅色 粉紅色 綠色 萬壽菊 黃色 黃色 黃色 雛菊 無色 無色 黃色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研磨花瓣過程中加入酒精是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時,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會變成粉紅色 C.可用雛菊花汁來區別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種花汁都能用作酸堿指示劑 2、如圖,向點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別滴入指示劑后,①②③④滴孔內溶液顯示的顏色依次是( A) A.無色、紅色、藍色、紅色 B.紅色、藍色、黃色、紫色 C.藍色、紅色、紫色、無色 D.無色、藍色、紅色、藍色 3、化學學習中有很多“一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溶液一定都能導電 B.堿中一定同時含有含有氫、氧元素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4、某同學在化學晚會上用毛筆蘸取一種無色液體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了“化學魔術”四字,然后再噴上另一種無色液體,白紙上立即出現了紅色的“化學魔術”四字.該同學所用的兩種無色液體可能是( A ) A. NaOH溶液、酚酞溶液 B. CuSO4溶液、NaOH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 酚酞溶液、“雪碧”飲料 5、把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CO2體中,石蕊試紙不變色.將CO2氣體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劑的水中,溶液變紅色.再將該溶液敞口加熱一段時間,發現溶液的紅色褪去,冷卻到原溫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變紅色.上述實驗現象不能說明的是( )D A. CO2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熱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減弱 D. CO2具有酸性 6、小季同學將一張濾紙在某示劑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寫下“大師”兩字,立刻顯紅色.再將其懸掛于鐵架臺上,并在濾紙的下方(如圖)放置一個盛有某溶液的燒杯,過一會兒,發現紅色的字消失,則濾紙上的指示劑和燒杯中的溶液分別是( )A A B C D 濾紙上的指示劑 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 燒杯中的溶液 濃氨水 濃鹽酸 濃氨水 濃鹽酸 A.A B.B C.C D.D 7、把氯化氫、生石灰、食鹽分別溶于水后,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現的顏色依次是(B ) A. 紅色、藍色、無色 B. 紅色、藍色、紫色 C. 藍色、紅色、紫色 D. 藍色、紅色、無色 8. 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蘭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該溶液遇酸溶液顯紅色,遇堿溶液顯黃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蝴蝶蘭花的溶液與酸作用顯紅色是化學變化 B. 能使蝴蝶蘭花的溶液顯黃色的一定是堿 C. 將氯化鈉溶液滴入蝴蝶蘭花的溶液后,溶液仍為紫色 D. 蝴蝶蘭花的溶液可用作酸堿指示劑 9. 趣味化學聯歡會上,小鵬和小亮給同學們變起了“魔術”.小鵬說:“我會‘白花變紅花’”,于是他將一朵自制好的白花放入一種無色液體中,立刻得到一朵紅花.小亮說:“這沒什么,我還會‘水變牛奶’呢”,只見他將兩種無色澄清的液體倒在一起,果真得到一杯像“牛奶”的液體. (1)小鵬自制的白花可能用 堿 進行了處理,那種無色液體可能是 酚酞 ; (2)“水變牛奶”的“魔術”可以通過許多化學反應來完成,請用化學方程式例舉其中一種:石灰水變渾濁 . 10. 小紅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紅色、藍色、紫色的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就變紅,遇堿性溶液就變藍.于是她做了如下家庭實驗:把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變成了藍色.她又將另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浸泡在家庭廚房里的某種調味品中,喇叭花由紫色變成了紅色.請你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回答: (1)肥皂水的PH > 7(填“>”“=”“<”);測定溶液PH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 比色卡 ; (2)小紅選用的調味品可能是 醋 ; (3)喇叭花汁液的性質與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 紫色石蕊 性質相似. 11. 取四種植物的花瓣,分別放在研缽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量,用稀酸和稀堿進行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種類 花汁在中性溶液中的顏色 花汁在酸性溶液中的顏色 花汁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 大紅花 粉紅色 橙色 綠色 玫瑰 粉紅色 粉紅色 綠色 萬壽菊 黃色 黃色 黃色 紫菊 紫色 淡紅色 綠色 請回答:(1)不能做指示劑的花汁有 萬壽菊 , (2)大紅花汁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顯示的顏色是 綠色 . 12.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用酚酞溶液和濃氨水做“氨分子的擴散”實驗,結果發現試管內濾紙條上沒有變色,而試管口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紅色.導致這種現象產生錯誤操作可能是 棉花浸入酚酞溶液 ,這一實驗說明,所用的兩種試劑中 濃氨水 具有揮發性. 提高篇 1.從物質的組成角度解釋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C ) A. 酸中都含有氫元素 B. 酸都含有酸根 C. 酸都能電離出H+ 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2.硫酸、鹽酸、硝酸都是常見的酸,之所以認為它們是酸,是因為( D ) A. 它們都有酸味 B. 它們的PH小于7 C. 它們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D. 它們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只有氫離子 3.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CsOH,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C ) A.CsOH溶液能與CO2反應 B.Cs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C.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SO4 D.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Cs+、OH? 5.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見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C A. 堿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B. 活潑金屬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活潑金屬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D.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則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6.向一無色溶液中滴入數滴酚酞試液,溶液使酚酞變紅,說明該溶液肯定是( B) A. 酸性溶液 B. 堿性溶液 C. 酸的水溶液 D. 堿的水溶液 7.小明學習了酸堿指示劑后,根據探究活動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藍汁酸堿指示劑。小明在家中找到了如下用品:廢塑料盒、搗蒜用的杵、筷子、紗布、白酒、紫甘藍,并用這些用品完成了實驗。 第一步:制紫甘藍汁。 (1)將紫甘藍在廢塑料盒中搗爛,加入__白酒___浸泡一段時間; (2)將(1)中得到的不溶物與液體分離,______紗布過濾____(寫具體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藍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藍汁測出家中爐具清潔劑和廁所清潔劑的酸堿性,先上網查得下列資料,如表所示: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紫甘藍汁 紅色 黃色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廁所清潔劑放入廢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藍汁,發現溶液變為紅色,得出廁所清潔劑顯__酸_性;小明又取少量爐具清潔劑放入廢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藍汁,發現溶液變為_黃__色,得出爐具清潔劑顯堿性。 小明認為紫甘藍汁可以替代實驗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堿指示劑。 8.(2019.臺州)下表是人體內一些體液的正常PH值范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人體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 人體的胰液一定呈堿性 C. 人體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D. PH試紙可精確測得以上體液的PH 9.(2019.樂清)當魚、肉的新鮮度發生變化時,其浸出液的pH值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如圖所示,當魚、肉的浸出液pH變大時,其新鮮度的變化情況為( B ) A. 越來越新鮮 B. 趨向腐敗變質 C. 沒有發生變化 D. 魚肉越來越新鮮,其他肉類則趨向腐敗變質 中考題訓 1.下列關于pH 測定方法及有關pH說法正確的是( )B A. 將玻璃棒用水清洗后,立即蘸取待測試液滴在pH試紙上,測定溶液的pH B. 當雨水的pH小于5.6時所降雨水才是酸雨,pH越小,雨水酸性越強 C. pH的范圍為1-14 D. 某學生用pH試紙測得雨水的pH為4.6 2.向盛有20g10%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鹽酸,下列是關于溶液總質量或溶液pH隨鹽酸質量變化的關系圖(Q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B ) A. B. C. D. 3.(2019.浙江)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C A.稱量固體的質量 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 C.點燃酒精燈 D.測定溶液的pH 4.有A.B兩種酸堿指示劑,它們顯示的顏色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它們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顯示的顏色如表,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D 溶液指示劑 甲 乙 A 黃色 藍色 B 無色 粉紅色 A. 甲溶液呈酸性 B. 乙溶液的pH可能為11 C. 只用A指示劑就可鑒別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餾水三種液體 D. 在滴有A指示劑的甲溶液中不斷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綠色 5.有一種“白紙血印”的街頭騙術,原本是一張雪白的紙,只見“大師”用力一拍,紙上竟然出現了一個血手印,表明妖魔鬼怪被降服,接下來“大師”把紙放入水中,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表明妖魔鬼怪被驅走了。其實“大師”事先在手上涂了碳酸鈉溶液,在白紙和水中各加入了一種化學試劑,則在水中加入的化學試劑可能是( )A A. 稀鹽酸 B. 酚酞試液 C. 氫氧化鈉溶液 D. 氯化鈉溶液 9.某校同學開展了如下“溶液酸堿性的檢驗”的實驗活動: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圖1所示分別滴加到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鹽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顏色 紅色 紅色 紫色 綠色 綠色 ①圖1中存放紫薯汁的儀器名稱是__滴瓶_______; ②據上表推測,紫薯汁能做酸堿指示劑,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顯示的顏色是__紅色_____; (2)用pH試紙測定圖1中部分溶液的酸堿度:草木灰水的pH>7,屬于__堿___(填“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白醋的pH__<_(填“>”“<”或“=”)7; (3)圖2是三位同學分別測定土壤酸堿度的操作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__B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導致被測溶液pH數值發生改變的錯誤操作___C提前潤濕會導致測量數值不準備__A污染溶液_____. 10:小寧和小明同學學習完酸、堿、鹽后發現:堿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堿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是因為堿在水中解離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種粒子使酚酞試液變紅呢?小寧設計了如下圖三個實驗,請你、小寧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問題: (1)Na2CO3屬于__鹽_(填“酸”、“堿”、“鹽”); (2)實驗Ⅰ的目的是為了_證明鈉離子不能是無色酚酞變紅_________; (3)實驗Ⅱ加入蒸餾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小明同學認為實驗Ⅱ沒必要做,你認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氯化鈉溶液里存在很多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蕩,酚酞試液變紅,向變紅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過量的CaCl2溶液后,振蕩,紅色逐漸消失,同時還觀察到生成了__白色沉淀_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實驗Ⅰ、Ⅱ、Ⅲ得出結論:溶液中的CO32-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