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的第一節《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是在學習第二章《內環境與穩態》人體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高等動物的免疫調節。本節是第三章的序曲,旨在了解免疫的相關概念和非特異性防衛的機制。為第二節特異性免疫學習打下基礎。 36830132080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說出免疫的概念 2.簡述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方式 3.識記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綜合運用、分析、歸納、綜合等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人痘預防傳染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9685156210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免疫的概念,人體如何通過兩道防線抵御病原體侵入機體 【教學難點】 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的機制 4445159385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及、模型及掛圖 2、學生準備:教材。 7620130810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第二章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知識。 學生:師生互動復習舊知識。 教師:與到流行病大暴發時,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能發生作用嗎? 那生命體又該如何應對呢? 學生:討論思考。 【講授新課】 一、免疫的概念 教師:解釋,生命體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也隨時可能受到細菌、病毒的入侵,體內自身也可能產生衰老、破損、死亡、異常的細胞,這時需要通過免疫調節維持穩態。那完成免疫調節的結構是什么呢?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知識并試回答。 教師:師生互動后歸納出相關概念。1、概念:免疫是機體通過免疫系統的調節維持機體穩態的一種調節機制。2、分為非特異性免疫(也叫非特異性防衛)和特異性免疫(也叫特異性反應)。3、免疫系統的組成。 學生:聽講記錄。 教師:講解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 學生:聽講記錄。 教師:課件展示幾種非特異性防衛,引導學生體會非特異性。 學生:觀察分析并試回答每一個問題。 二、非特異性防衛 教師:小結對上述幾種非特異性防衛的認識,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第一道防線,由溶菌酶和白 細胞等組成第二道防線。 學生:聽講記錄。 教師:免疫除了能守能攻還特殊在哪兒? 學生:思考試回答。 教師:講解歸納,非特異性防衛通過能夠識別 “自己”、 排除 “非己”, 以維持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是機體先天就有的防衛能力。 教師:若學生有問題,教師可拓展講解機體如何識別入侵者? 【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復述本節所學知識。 學生:回憶復述。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