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群落演替》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為浙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群落》的第五節《群落演替》,教材從宏觀的角度講述了群落演替的原因,演替的類型及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本部分內容既是對前面知識點的延續,旨在讓學生理解群落的動態發展過程,本節還設有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可見我國政府積極改善生態的決心。 -10795132080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明群落的演替過程及類型。 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材料分析,培養自學、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較、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增強生態意識。 6354000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演替過程及類型。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4318013081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及、模型及掛圖 2、學生準備:教材。 -4953015938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回顧復習,群落的空間結構的形成的原因?群落的空間結構的類型有?群落中各物種的生態位分幾種類型?各自有什么特點?群落的主要類型有那些? 學生:思考回答前面學習的相關生態概念常識。 教師:現有的群落類型,一開始是這樣的嗎?隨時間的推移會不會變化? 【講授新課】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教師:請同學們再思考火山噴發后,地面上的植物發生怎么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并試回答。 教師:修正并讓學生明白群落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生命系統。由于氣候變遷、洪水、火燒、山崩、地殼運動、動物的活動和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動改變了內部環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類活動的結果,使群落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一些生物的種群消失了,就會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種群來占據它們的空間,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另一些生物的種群興起,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教師:課件展示群落演替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群落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類型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裸巖上的演替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的區別。 學生:分組討論并試表達這兩個演替過程。 教師:修正并讓給出群落的演替類型 1、初生演替 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 原有的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的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三、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小路邊的植物類型。 學生:根據平時的觀察并積極回答。 教師:你能解釋小路周圍雜草的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如小路廢棄后,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嗎? 學生:思考并試回答。 教師:修正并讓學生明白,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四、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關于我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的政策。 學生:閱讀了解。 五、生物入侵 教師:人類活動有時會有意或無意地將一種新的物種引入到某一群落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脫離了原有生物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新物種 往往會大肆擴散和蔓延,迅速成為優勢種,打破原有群落的穩定性,危及已有物種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當地經濟、社會造成巨大危害。 學生:閱讀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 【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整理本節內容。 學生:積極參與小結本節所學。 教師:同學們要意識到群落演替是一個動態過程,也要有全球生態系統 的觀點,熱愛我們生存的地球,并積極維護她的現有穩態,才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