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群數量的波動及調節》 -33020698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安排在種群的增長方式之后,學生對有關種群的數量變化已有所了解的基礎上,來繼續探討“種群數量的波動”,同時介紹了影響種群數量的調節因素,包括外源性調節因素和內源性調節因素。通過具體實例中的相關數據和坐標曲線圖,辨別種群數量波動的類型,簡述產生波動的原因,并能夠說出種群的平衡密度。 -20320160655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簡述種群數量的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波動; 說出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 舉例說出外源性調節因素和內源性調節因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 據相關數據,畫出坐標曲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增強保護瀕危物種的意識。 6354000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群數量的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波動;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 【教學難點】 外源性調節因素和內源性調節因素。 -4318013081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及、模型及掛圖 2、學生準備:教材。 -4953015938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回顧復習,種群數量是如何增長的?種群的指數增長和邏輯增長有什么不同?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與到流行病大暴發時,第一、二道屏障被病原體的突破了,并可能入侵到細胞中繁殖時,我們的機體怎么辦呢?又該如何應對呢? 【講授新課】 一、種群數量的波動性 教師:除上述兩種模外,種群的增長還會有其它類型沒? 教師:資料展示人們將綿羊引入澳大利亞一個孤島。該種群100年來的數量變化曲線模型。 該種群數量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種群的數量為什么不可以長時間的穩定在K值呢? 學生:分組討論并試回答,理解種群波動的類型有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 教師:多媒體展示歐洲灰鷺、東亞飛蝗、旅鼠、雪兔和猞猁種群的數量波動旅鼠種群的數量波動曲線。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 教師: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的曲線有什么區別?嘗試自己畫圖。 學生:嘗試自己畫圖。 教師:?講解,地球的環境容納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間是影響生物多少和增長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種群都已達到穩定期,總體上看,許多種群的種群數量一般不再增長,而是波動或變動。也就是說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種群數量都不可能永遠上升,也不可能永遠下降,總是圍繞著種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動。 教師:什么是種群平衡密度?為什么種群數量總是圍繞種群平衡密度波動? 學生:思考試回答。 教師:種群平衡密度:是指種群在生物群落中,與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維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的現象叫種群的自然平衡,這個密度水平叫做平衡密度。種群數量的調節因素有那些呢?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種群數量的調節因素的類型。 二、種群數量的調節 教師:請同學們舉例說出影響種群數量的外源性調節因素?為什么會影響種群數量變化?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整理,說出實例并說明理由。 教師:師生交流互動。外源性調節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2)生物種間因素競爭、捕食、寄生等。加深理解這些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 教師:請同學們舉例說出影響種群數量的內源性調節因素?為什么會影響種群數量變化?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整理,說出實例并說明理由。 教師:師生交流互動。內源性調節因素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等。加深理解這些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 【課堂小結】 教師:整理本節的概念體系,和學生討論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 學生:積極參與小結并思考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