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機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細胞中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生物活性及核酸的分類、分布和功能等。先學習了細胞成分中無機物及有機物中的糖類和脂質及蛋白質化學結構之后,再通過對蛋白質空間結構和核酸的進一步學習,最后學習核酸的分類、分布和功能,使學生對于細胞的分子組成的認識能更加系統,也更完整。為后續相關知識(如細胞的代謝、遺傳和變異等)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77470274955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概述細胞中糖類的種類和作用,舉例說出細胞中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2、學生能說出蛋白質的功能并解釋蛋白質功能多樣的原因;會寫氨基酸的通式;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理解肽鍵的形成原理。 3、說明核酸的種類和分布及功能。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交流學生能用自己的描述各種有機化合,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釋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各種化合物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特點相統一的辨證觀點,理解“秩序”對于生命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生物的興趣。 6354000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與生物活性、核酸的的及功能 【教學難點】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主要功能 44457366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及掛圖 2、學生準備:教材。 762092710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主要元素經過共價鍵或離子鍵構成細胞的物質,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了解了無機化合物,也具體學習了水和無機鹽的生理作用,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機化合物。 【講授新課】 教師:構成細胞的物質主要是有機化合物,細胞所含的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很多,為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P7,理解有機物的多樣性主要是由碳原子的結構決定的。 教師:展示碳原子結構示意圖。講述:碳原子之間共用電子,形成C—C,結果形成長的碳鏈,成為碳骨架,其中的碳還可以與其他原子共用電子。于是,就形成了碳的各種結構。碳鏈中碳原子游離的鍵還可以與H、O、N、S、P等結合,就可以形成許多有機化合物了。所以說碳是生命系統中的核心元素。我們已經知道四類主要的有機化合物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這些分子因為相對分子質量非常大,所以被稱為生物大分子。 一、糖類 教師:大家喜歡吃什么作為早餐?午餐和晚餐呢?為什么吃這些食物會飽呢?這些物質的成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討論試著回答。 教師: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PPT展示糖類分子由C、H、O三種元素構成,多數糖類分子中H : O=2 : 1,類似水分子,也稱為“碳水化合物”。請同學們舉例說明哪些物質屬于糖類? 學生:思考答出葡萄糖,冰糖,白砂糖;還有淀粉,纖維素等。 教師:根據糖類是否能夠水解及水解后的產物,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那么這些單糖、二糖和多糖有哪些種類,分布情況以及功能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P8-9,作回答。 概念 種類 分布 功能 單糖 不能水解的糖 葡萄糖 動植物細胞 細胞內主要的單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質 果糖 多在植物細胞,少在動物細胞 —— 半乳糖 動物細胞 —— 核糖 主要在細胞質 是核糖核酸(RNA)的組成成分 脫氧核糖 主要在細胞核 是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組成成分 二糖 水解后能生成二個分子的單糖 蔗糖 植物細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等單糖 麥芽糖 植物細胞 乳糖 動物細胞 多糖 水解后能生成多個單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細胞 (稻米、面粉等) 植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纖維素 植物細胞(木材和棉花等) 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 糖元 動物的肝臟和肌肉 動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教師:歸納 二、脂肪 教師:當人們進食過多,不運動,就會發胖?主要是因為什么增多? 學生:討論思考。 教師:那脂類還有哪些種類,組成元素是什么? 學生:觀看P9圖1-6 ,明白主要由C、H、O3種元素組成(提示有的含有N、P),油脂、植物蠟、磷脂和膽固醇。 教師:人體內和食物中常見的脂質?油脂的主要作用?油脂在動植物的稱呼區別? 學生:討論試答。 教師:歸納 常見種類 作用 油脂 貯能、保溫及保護內臟器官 磷脂 細胞內各種膜結構的重要成分 膽固醇 人體所必需的(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但過多攝入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積,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植物蠟 對植物細胞起保護作用 三、蛋白質 教師:出示肉、蛋、奶、蠶絲、羊毛等的圖片,這些東西主要是由什么構成的? 學生:觀察思考作答。 教師:這些東西在外觀和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它們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就像鳥的羽毛和人的頭發、指甲就是由同一種蛋白(角蛋白)組成的。蛋白質具有這么多的功能,根據我們前面內容的學習,不難猜到它們具有復雜多樣的結構,那么蛋白質的結構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看構成蛋白質的單位,出示集中氨基酸的化學結構圖,并讓學生觀察找出共同點。 學生:觀察找出共同點并描述,通過師生一起的互動,得出氨基酸的通式。 教師:教師繼續出示其他氨基酸的化學結構圖,師生一起合作尋找通式中的R基團,并得出R基團決定氨基酸的種類的結論。 教師:這些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那么這些基本單位怎樣的構成使得蛋白質擁有這么多的功能? 學生:觀察教材p13的圖1-8來回答問題,理解氨基酸構成不同,多肽就不同,構成的蛋白質也不同,因此蛋白質的種類不同是由氨基酸的組成造成的。那么,氨基酸組成的那些因素引起了蛋白質多樣的結構呢? 教師:講述脫水綜合反應。讓學生思考氨基酸之間是怎樣形成肽鍵的?一條肽鏈中氨基酸的數目、肽鍵的個數及脫下的水分子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思考。 教師:講述①氨基酸以不同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形成不同的肽鏈。②若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數為n,肽鏈條數為m,則該蛋白質分子中肽鍵的數目和脫下的水分子數目均為n-m。③一個蛋白質分子可以含有一條或幾條鈦鏈,肽鍵之間通過一定的化學鍵連接在一起。但肽鏈并不呈直線,也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形成非常復雜的空間結構。 教師:課件演示兩種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蛋白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種多樣的空間結構?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正是蛋白質獨特的三維結構才使其具有特有的生物學活性,表現出蛋白質種種獨特的功能。也就是說蛋白質多種多樣的空間結構決定了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從而也表現出多種多樣的功能。正如恩格思曾經說過的“生命是蛋白的存在方式”,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由此可見蛋白質對于生命的重要性。 教師:蛋白質有哪功能?舉例說明。 學生:讀教材內容,答出生物體和細胞的“建筑”材料如肌肉中的蛋白質;推動的化學反應如食物中的消化酶;與疾病作斗爭如血清中參與清除病原體的抗體;幫助物質出入細胞如細胞膜上的載體;調節血糖平衡胰島素也是蛋白質。 教師: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一成不變嗎? 學生:閱讀課文P13第三自然段。(指導學法,重要的詞句劃下來,并尋求簡捷的記憶方法) 教師: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并不穩定,而一旦空間結構改變,便會影響其生物活性。其中較高的溫度(超過40~500 C)以及物理、化學因素都可能改變蛋白質的生物活性。如雞蛋煮熟后其中的成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就發生了變化,失去了原有的生物活性。另外過酸或過堿的環境也會改變蛋白質的生物活性。 核酸 教師:在細胞的組成成分中,還有一種起著重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即核酸。核酸是如何分類的?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讀教材內容后回答。 教師:歸納,核酸是細胞內控制生命活動的大分子,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核酸共分為兩種——核糖核酸(簡稱RNA)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在生物體的每個細胞內都既有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細胞內的DNA中貯藏的遺傳信息控制著細胞的所有活動,并決定細胞和整個生物的遺傳特性;RNA在合成蛋白質時是必需的。[來 【課堂小結】以上我們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細胞的幾種成分及其相關的一些重要功能,但并不是它們的全部功能,例如水還有調控生命活動的功能,生物體內水的含量的多少以及水的存在狀態的改變都影響著細胞的新陳代謝。雖然各種化學成分有著許多的生理功能,但是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即蛋白質、核酸、脂質、糖類、無機鹽和水等化學物質是細胞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