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對全球環境的影響》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浙科版必修三第七章《人類與環境》的第三節《人類對全球環境的影響》,是本模塊的最后一章內容,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兩大模塊知識,生態環境問題即溫室效應及其帶來的影響、臭氧層變薄的原因及危害、酸雨的形成與危害和水體污染及治理;物種滅絕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主要讓學生對全球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有個基本的認識,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更好地關注身邊的環境,關注社會生活。在知識體系上,起到總結本模塊的作用。 -29845183515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和措施。 關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環境保護需從我做起的意識。樹立愛護環境、保衛家園、熱愛美好祖國的情感。 6357810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和措施。 【教學難點】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與解決。 -43180130810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4953015938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前一節所學,全球人口的變化趨勢是?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有那些?。 學生:回憶作答。 教師:點評,這些問題是目前全球面臨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類對全球環境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教師:同學們知道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溫室效應的成因: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教師: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是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溫室效應的后果:降低農業生產能力;改變全球降雨格局,擴大干燥區域;導致極地冰川加速融化,抬升海平面,使得凍土帶松動;加速熱帶疾病的流行等。 教師:如何緩解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呢?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緩解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的措施:改善人類能源結構,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和使用;從生態系統固碳的角度出發,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還草、減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臭氧層變薄及其危害 教師:引導學生從臭氧層變薄的原因、危害及解決措施的角度討論學習。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 1.成因:主流假說認為人類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烴等化學物質(如制冷劑、發泡劑、清洗劑等)在大氣對流層中不易分解,進入平流層后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產生氯游離基,高效催化臭氧分解,使臭氧濃度減小,造成臭氧層嚴重破壞甚至出現空洞。 2.危害:威脅人類生存,使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缺陷和發育停滯等疾病發病率上升。 3.解決措施:檢測臭氧和太陽輻射;評價臭氧耗損對人類健康影響、對生態系統和氣候影響等;嚴格控制氯氟烴類物質的生產和消耗。 三、酸雨及其危害 教師:引導學生從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解決措施的角度討論學習。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 1.成因:pH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現狀:我國酸雨區主要集中在華中、西南和華南。 3.危害: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與鈣、鎂、鉀等結合,使土壤貧瘠化;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最難以定量確定的。 4.解決措施: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原煤脫硫技術 、煙氣脫硫、開發新能源等。 四、水體污染及其解決措施 教師:引導學生從水體污染的現狀、原因、危害及解決措施的角度討論學習。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 1.成因: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2.現狀:全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全國 1/3 的水體不適于魚類生存,1/4 的水體不適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 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40% 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3.危害 通過飲水或食物鏈危害人的健康;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4.解決措施 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嚴格控制污染源;加大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建立污水處理廠;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改進、改良生產工藝。 五、物種滅絕與生物多樣性下降 教師:引導學生從物種滅絕的現狀、生物多樣性的不同層面角度討論學習。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 1.物種滅絕的現狀:由于人類活動,造成大量野生生物滅絕。如:大海雀、美洲野牛、大海牛等。 2.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層次: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 教師:生物多樣性有什么價值呢?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直接價值:工農業原料、藥用價值、科研和遺傳價值、美學價值等;間接價值:生態價值——維持生態系統穩態;潛在價值:每一種野生生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基因庫,現在毫無用處,將來可能成為極有利用價值的生物。 教師:人類活動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可從那些方面闡述呢?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生存環境的改變或破壞;掠奪式地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或引種不當。課件展示旅鴿的滅絕,是鳥類中著名代表,典型群居生活 ,每群可達1億只以上,原分布于北美洲的東北部。由于土地開墾,森林破壞,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殺食用其肉,甚至用作肥料,到19世紀末,已減少到很難見到幾只鴿的小群。當人類采取保護措施時已太遲,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鴿被殺死。 課件展示白鰭豚的消失。1997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對白鰭豚進行大規模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鰭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此次考察的結果則是0。2007年:8月19號,安徽銅陵一市民偶然發現一頭白鰭豚,并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 課件展示濫挖甘草對毛烏素沙地周圍地區等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偷挖者往往在遠離公路、村莊的地方對生長甘草的地區進行“地毯式”挖掘,“老子、兒子、孫子”一網打盡,借用農業上的術語為“平茬”。 課件展示生態入侵,薇甘菊(飛機草)是喜生長于光照、水分條件較好和年均溫度在21℃以上的地區,對土壤的要求很低,具有超強繁殖能力的攀援藤本植物。在攀上灌木和喬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蓋之勢,并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長。對于6~8米高的幾乎所有樹種都有嚴重威脅,通常造成成片樹林枯萎死亡。 教師: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呢? 學生:討論試表達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述并歸納講解保護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生物技術保護 ,如基因庫、種子庫;法律法規強制保護。課件展示各種保護措施,如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保護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及它們的生存環境。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植物有人參、紅松等。珍稀動物有梅花鹿、東北虎等。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繁育中心。法律法規強制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 學生:思考理解,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其子孫后代共有的寶貴財富。 【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整理小結本節內容。 學生:積極參與小結本節所學。 -20955154940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