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二戰后,世界被劃分為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兩個部分,他們是怎么形成的,彼此之間又如何相處?導入冷戰目標020301記住冷戰政策的含義,冷戰政策的具體表現。知道德國分裂的原因、產生的影響。了解北約與華約對峙的過程及影響。經濟對抗政治對抗文化對抗軍備競賽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稱霸的欲望十分強烈。美國還認定社會主義國家都具有侵略性。 強大起來的蘇聯,成為美國稱霸的障礙。蘇聯認為美國是蘇聯潛在的防御對象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原因經濟斗爭其他政治斗爭如果你是美/蘇,你會如何對抗?思考(世界已經分成兩個敵對營壘)“幾乎所有國家必須在兩種生活方式中挑選一種”。一種是“自由國家”,一種是“極權政體”。美國有領導“自由國家”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的演講1947年3月實質:干涉別國內政,遏制共產主義和蘇聯,稱霸世界。影響: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杜魯門主義 時間:1947年6月目的: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實質: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稱霸世界。評價: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步驟。馬歇爾計劃德國分區分歧變大爆發解除4.,蘇聯沒有封鎖空中通道,美、英通過空運向西柏林供應物資。美國也沒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蘇聯對水陸交通的封鎖。11個月后,雙方解除封鎖。2.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蘇聯與美、英、法在德國的分歧越來越大。1.美、蘇、英、法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及其首都柏林3.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引起蘇聯的抗議。6月,蘇聯切斷西占區與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美、英立即對蘇占區實行反封鎖。柏林危機聯邦德國建立: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民主德國建立: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德國分裂時間地點標志內容影響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簽訂任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締約國將作出集體反應;維護共同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美國軍事上控制西歐各國,威脅了蘇聯的安全,加劇了冷戰北約1234時間地點參與國家內容影響1955年,波蘭華沙蘇聯同東歐7個社會主義國家任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締約國以一切方式援助。兩大集團全面冷戰對峙的形成,兩極格局最終確立華約經濟其他政治冷戰有何利弊?思考利弊(1)兩大軍事集團彼此勢均力敵,都不敢輕易動武,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2)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長期對抗,不同程度上地從對方身上借鑒了經驗,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在客觀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美蘇兩強相爭,使世界長期得不到安寧;導致了霸權主義的存在,世界局勢動蕩不安,局部“熱戰”時有發生。影響冷戰含義開始表現美國蘇聯二戰后,美、蘇兩大集團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狀態。“杜魯門主義”出臺經濟:“馬歇爾計劃”政治:“杜魯門主義”軍事:“北約”軍事:“華約”兩極格局形成德國分裂課堂小結1945年5月8日,美國有位外交官清醒地指出:“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這里的后一個“戰爭”開始的標志是( ) A.薩拉熱窩事件 B.珍珠港事件 C.德國閃擊波蘭 D.杜魯門主義出臺D當堂訓練既有利于美國控制西歐,又有利于遏制共產主義的是()A.提出杜魯門主義B.實行馬歇爾計劃C.建立北約D.制造德國分裂B當堂訓練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冷戰.pptx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mp4 柏林墻的倒塌.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