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電荷與電流一、摩擦起電1、摩擦能使物體帶電。物體帶了電,能吸引輕小物體。2、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3、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現象。4、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正電荷: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負電荷: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上所帶的電荷。5、摩擦起電現象的實質:物體之間的摩擦會使一個物體上的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的那個物體就帶負電了,另一個失去電子的物體就帶等量的正電。這種現象稱為摩擦起電。摩擦起電的電不流動,稱為靜電。6、摩擦起電原因:不同種物質,原子核對電子束縛本領強弱不同造成的。7、摩擦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而是電子發生了轉移!物體帶電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8、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能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9、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二、電荷與電流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2、電流的方向:科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3、金屬內存在著大量可自由移動的電子。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是由帶負電的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因此,電子運動的方向與我們規定的電流方向恰好相反。4、能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①干電池:帶有銅帽的碳棒是正極,鋅筒是干電池的負極。②蓄電池③發電廠通過電網遠距離輸送。5、需消耗電能的電器,叫做用電器。實驗室常用的用電器是小燈泡。6、開關的作用:控制電流的通或斷。7、導線的作用:輸送電能。8、電路的元件: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9、連接電路的注意點:將導線露出的銅芯絲線順時針絞成一股,順時針彎成半圓形。連接時開關一定要斷開。10、電路的三種狀態:①通路(也叫做閉合電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關閉合時,電路中有電流),這樣的電路叫做通路。②開路(也叫做斷路)開關斷開,或電路中某一部分斷開時,電路中不再有電流通過,這樣的電路叫做開路。③短路(分電源短路、部分電路短路)(1)電源短路:如果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用導線將電源兩極連接起來,叫做電源短路。電源短路時,由于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會損壞電源,嚴重時會引發火災。(2)部分電路短路:電流不經過某一段電路,而使這段中的用電器不能工作,叫做部分電路短路。11、形成電路的條件:①有電源②通路(閉合電路)三、電路圖1、電路圖:用元件符號代替實物表示電路的圖稱為電路圖。3、畫電路圖的要求:⑴元件位置安排要適當, 分布要均勻;⑵拐角處不畫元件符號;⑶整個電路圖應畫成矩形, 導線要橫平豎直。(4)用鉛筆繪制,易修改。4、由電路圖連接實物連接要點: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依次經過開關、燈泡,最后接到電源的負極。5、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串聯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流過的路徑只有1條。并聯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路徑有多條(有干路和支路)。并聯電路的特點:①電流有兩條(或多條)路徑);②各元件可以獨立工作,互不影響;③干路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的開關只控制本支路。第2節電流的測量一、電流強度1、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某一截面的電荷的多少。2、符號:I(I=Q\t)3、單位:安培,簡稱安符號A毫安符號mA微安符號μA4、單位換算:1安(A)=103毫安(mA)1毫安(mA)=103微安(μA)5、人體中的微電流:①心肌脈沖電流應用:心電圖②腦電流應用:測謊儀6、人體通過電流時人體感覺和反應:1mA開始有麻感。10mA以上時,人就有生命危險。二、電流的測量1、測量電流的大小的儀器:電流表2、電流表的符號:3、電流表的構造:4、電流表的使用規范:⑴正確選擇量程。(試觸法選量程)⑵電流表必須串聯在被測的電路中。⑶使電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⑷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5、電流表的讀數:①首先判斷電流表所接的量程②根據量程確定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的電流值③眼睛應該正視表盤上的刻度值,估讀一位④最終示數由大格讀數和小格讀數之和6、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I1=I2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和。I=I1+I2第3節物質的導電性與電阻一、物質的導電能力1、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電能力。(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質(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橡膠、玻璃、瓷、塑料、干木頭、油和干燥的空氣都是絕緣體)(3)純凈的水是不導電的,但由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質,因此生活中所用的水(自來水、井水、河水、海水)一般是能導電的。2、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導體、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轉變。(如燒紅的玻璃能導電;潮濕的空氣能導電;潮濕的木頭能導電;被氧化或腐蝕的導體(如生銹的鐵絲)導電能力下降。)3、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有大量的自由電荷;金屬能導電是因為有大量的自由電子;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幾乎沒有自由電荷。4、半導體:導電能力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如:硅和鍺)5、絕緣體與導體的電阻:導體的電阻較小,導電能力強。絕緣體的電阻非常大,導電能力弱。6、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字母R表示,它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在電路圖中,電阻的符號:7、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強,電阻就越大。8、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長度、導體橫截面積(粗細)、導體材料、溫度。9、同種材料的導體長度越長,電阻越大,橫截面積越小(越細)電阻越大。金屬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玻璃溫度越高電阻越小。10、超導現象:一些金屬或合金,當溫度降低到某一溫度時,電阻變為零的現象。11、超導體:能夠發生超導現象的物質叫做超導體。第3節變阻器一、滑動變阻器1、滑動變阻器結構:8、將滑動變阻器用導線連接,開關合上前,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應在最大阻值處,目的是為了保護電路,防止電路中電流過大。9、其它變阻器:⑴旋鈕型變阻器⑵插孔式變阻器⑶旋盤式電阻箱二、變阻器的應用1、調光臺燈原理:調光器通過改變電阻,使流過燈泡的電流發生變化,以調節燈泡亮度。2、音量旋鈕開關原理:通過改變流過聽筒、揚聲器中的電流大小來控制音量。3、調音臺原理:利用一組可變電阻可改變各種音調的聲音成分的響度,從而改變聲音的品質。4、電動車控制速度旋鈕、電動汽車剎車原理: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動機上的電流,從而改變行車速度的。第5節電壓的測量一、電壓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推動電荷定向移動)2、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3、電壓符號:U4、國際主單位:伏特,簡稱伏(V)其他單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00伏1伏=1000毫伏1毫伏=1000微伏5、一些常見電壓值一節普通干電池、紐扣電池電壓1.5V一只蓄電池電壓2V汽車電源電壓12V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36V我國家庭照明電路電壓220V工廠動力用電電壓380V二、電源1、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2、電源種類有:干電池、蓄電池、發電廠發電機組3、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一種裝置。①化學電池②干電池的原理:它的軸線上是一根碳棒(為正極),包圍整個電池的鋅筒作為電池的負極,中間是二氧化錳、炭黑和氯化銨等的糊狀混合劑(因此叫干電池)。③水果電池④新型電池: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三、電壓的測量1、測量電壓的儀表:電壓表2、電壓表的符號:5、電壓表的使用規范:測量電壓時,必須正確選擇電壓表的量程。(選量程)②測量某一部分電路的電壓時,必須把電壓表與這部分電路并聯。(并聯)③把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在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那端,“-”接線柱接在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那端。(“+”進“-”出)6、串、并聯電路電壓特點串聯電路:U=U1+U2并聯電路:U=U1=U2第6節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一、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電路中的幾個物理量物理量物理意義符號國際單位測量工具電流自由電荷定向移動IA電流表電壓使電荷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UV電壓表電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RΩ2、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變量: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1這個實驗研究對象是什么?定值電阻R2電壓表測量的是誰的電壓?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3電流表測出的電流是經過哪個元件的電流?定值電阻R4改變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的方法有哪些?串聯滑動變阻器R′,改變電池的數量5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6實驗結論1:電阻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3、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控制變量: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研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1這個實驗研究對象是什么?變值電阻R2電壓表測量的是誰的電壓?變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3電流表測出的電流是經過哪個元件的電流?變值電阻R4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保持變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不變5多次測量的目的是什么?獲得普遍規律實驗結論2:電壓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的阻值成反比。二、歐姆定律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2、公式:I=U/R單位:I(安)U(伏)R(歐)3、公式變形:U=IRR=U/I4、有人根據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電阻R說成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答:不對。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只跟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電阻跟電流、電壓無關。5、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導體的電阻(伏安法測電阻)(1)實驗原理:R=U/I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定出電壓和電流,再計算出電阻值。(2)滑動變阻器上標有“2A20Ω”或“1A10Ω”的字樣,這表示什么意思?2A或1A是表示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20Ω或10Ω是表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3)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改變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4)為了減少誤差,我們可以怎么做?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第7節電路分析與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