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期末復習重難點知識集錦選擇性必修二第六單元醫療與公共衛生(知識點)重點難點:1.重點:知道古代歷史上疫病的流行與危害,了解中醫藥的主要成就和西醫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2.難點:理解疫病對歷史的影響。重難點梳理:一、歷史上的疫病(一)概念:疫病指由細菌、病毒等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二)表現與影響:疫病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甚至導致政治、經濟的變動。1、古代疫病:(1)天花:①古埃及時期天花盛行,席卷尼羅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②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過天花。被天花傳染的普通百姓不計其數。(2)鼠疫:①6世紀時,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國人口銳減一半。②14世紀時,歐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現眾多黑斑,故被稱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了3個世紀,歐洲人口死亡過半,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歐洲許多地區發生嚴重饑荒。③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前期,雅典突然爆發嚴重的鼠疫,死亡軍民人數在一半以上,雅典將軍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明顯轉變。④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亞歷山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⑤中國明朝末年鼠疫橫行,明軍、大順軍以及大量民眾染病,患病者發高燒,脖子腫大,大批患者死亡。2、近代疫病:(1)黃熱病:17世紀爆發于墨西哥的黃熱病,在美洲、非洲與歐洲國家流行,肆虐兩個世紀。這些疫病給歷史發展造成一定影響。(2)斑疹傷寒:20世紀早期,斑疹傷寒在俄國和波蘭大流行,造成數百萬人死亡。(3)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發,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萬人以上。二、中醫藥的成就(一)《黃帝內經》成書于戰國至西漢間的《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量的醫家經驗,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是變化,闡明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理論著作。(二)臨床經驗的積累1、戰國時的扁鵲已經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診斷。2、東漢晚期,名醫華佗精通外科手術,創制了麻醉藥“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戲”。3、醫學家張仲景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4、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總結前代經驗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稱為“藥王。5、針灸建立在經絡學的基礎上,治療效果顯著、簡便經濟,影響深遠。(三)中藥典籍數量巨大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2、明朝李時珍總結千百年來中藥學的經驗,著成《本草綱目》。這部著作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醫藥的發展1、在中西醫結合方針的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使得中醫藥的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2、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與中醫院校,掀起學習研究中醫的高潮。3、屠呦呦等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受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關于青蒿抗瘧記載的啟發,從青蒿中分離出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對人類防治瘧疾發揮了巨大作用。4、21世紀以來,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三、西醫在中國的傳播1、背景:近代以來,西醫以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在解剖學、診斷學、藥學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表現:(1)17世紀,英國生理學家威廉·哈維著成《心血運動論》,揭示了血液循環的規律(2)荷蘭人列文虎克通過手工磨制的顯微鏡,對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進行了細致觀察。(3)19世紀人們將生理與臨床結合起來,探索各種藥物的功能和作用,創立了實驗藥理學。2、傳播歷程:(1)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但影響有限(2)近代以來:①西式醫院在中國的發展A.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以及其他近代西醫成就陸續被引入中國。B.西醫院校也建立起來。它們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②西方公共衛生知識及措施傳入中國,影響深遠A.西醫憑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驗等手段,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隔離傳染源、治療感染者、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B.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三、疫病對歷史的影響:(1)黑死病導致歐洲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發生嚴重饑荒。(2)古代雅典爆發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走向明顯轉變。(3)公元前23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身染疫病而亡,而亞歷山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4)中國明朝末年的鼠疫給明末歷史帶來影響。(5)近代以來的疫病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第15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重點和難點:1.重點:了解現代醫療衛生實業的建立及發展。2.難點:醫療衛生體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重難點梳理:一、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一)概念: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包括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等內容。(二)西方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20世紀中期以來,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各層級的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單位大量出現:(2)公共衛生監督工作也取得很大進展,威脅人類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肺結核等重大傳染病得到控制。2、西方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其藥品供應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收入,都享有一定的醫療服務權利。3、二戰后,現代醫療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國家推廣。(1)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三)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逐漸建立起來。(1)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2)大力推行計劃免疫,積極防治傳染病;(3)把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視為重要的工作。2、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不斷發展。(1)我國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不斷擴大。國家逐步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等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2)藥品供應體系也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有效緩解了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3、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推進。(1)20世紀60年代,國家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2)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醫。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狀況1、世界:(1)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基礎醫學突飛猛進,自然科學領域的新技術廣泛應用到臨床中,為治療一系列威脅人們健康的疑難雜癥奠定了基礎。(2)許多國家把防疫工作視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中之重,不少長期困擾人類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較徹底的消除;(3)孕產婦與初生嬰兒死亡率大大降低;(4)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提高。2、中國:(1)在斷肢再植手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造瓣膜、試管嬰兒等領域,都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2)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觀,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8年的77歲,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3)積極應對病毒的挑戰,有效抗擊“非典”和新冠肺炎等疫情。(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1、世界:(1)二戰后,許多國家和地區注重公共衛生的建設,凈化飲用水,科學處理垃圾、糞便與污水;(2)鄉村居室、廚房、廁所、禽畜圈舍的衛生條件都有所改觀;(3)刷牙、洗手、洗臉、洗澡等行為成為個人衛生習慣。2、中國:黨和政府把公共衛生事業當作一件大事,將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清理環境、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愛國衛生運動。它體現出我國衛生工作的鮮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三)醫療事業的發展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1、許多國家的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傳染病的預防、食品藥品與公共衛生的監管,以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取得巨大進步。2、不少國家越來越注重精神衛生,大力普及精神醫學知識,提倡對精神障礙早發現、早治療,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復。而普通人也能夠重視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預防精神疾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生活,從而實現身心幸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