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9.2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課題9.2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學課時第1課時班級目標教學預設目標組別、姓名1、理解消化系統的組成。2、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結構特點3、蛋白質、糖類、脂肪的消化過程和吸收。4、關注合理營養和飲食衛生。第小組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消化系統的組成。2、蛋白質、糖類、脂肪的消化過程和吸收。教、學方法自學展示、合作探究、思維拓展、反饋檢測等自學展示知識結構:。--:(攪拌、咀嚼)--:(既是食物通道也是空氣通道)--:(基本沒有消化吸收功能)消化道--:(吸收水和酒精)--:(吸收大部分水、無機鹽、維生素、甘油、脂肪酸、氨基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維生素)消化系統--:--:(分泌唾液淀粉酶)--:(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消化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分泌腸液,含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食物的消化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2、淀粉遇碘變藍。淀粉酶麥芽糖酶3、淀粉麥芽糖葡萄糖(開始于口腔,主要在小腸消化)唾液、胰液、腸液胰液、腸液蛋白酶肽酶蛋白質……氨基酸(始于胃,主要在小腸中消化)胃液、胰液、腸液胰液、腸液膽汁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只能在小腸消化)乳化胰液、腸液合作探究P32食物在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組長檢查本組同學基礎學習完成情況。組內討論交流基礎學習內容。展示小組學習成果,組織全班同學交流。思維拓展一位學生懷疑吃的帶“膠囊”的藥丸在人體內(?http:?/??/?www.21cnjy.com?)不會被消化,就將一粒膠囊放入水中浸泡。24h后,膠囊膨脹了很多,但是并沒有被溶解。因此,他得出結論:這種膠囊在人體內不可能被消化,因而難以發揮藥效。他的結論對嗎?反饋檢測1.[2019·岳陽]對血液中的葡萄糖具有一定貯存功能的器官是( )A.大腦B.心臟C.肝臟D.胰腺2.[2019·湘西]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胃B.腎小管C.大腸D.小腸3.[原創]我們要生存,都需要“填飽肚子”。“填飽肚子”一般指人體消化道的哪個器官中有較多食物( )A.口腔B.食道C.胃D.大腸4.[2019·郴州]食物通過吞咽動作經食道到胃,能在胃中初步分解的成分是( )A.脂肪B.淀粉C.蛋白質D.麥芽糖5.[2019·聊城]下圖中的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系統內的消化程度,其中表達錯誤的一條是( )A.甲B.乙C.丙D.丁6.[2019·株洲]下圖為與人體消化有關的模式圖,X代表物質,Y代表結構,Z代表X在Y結構中被分解后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X代表麥芽糖,Y代表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B.若X代表蛋白質,Y代表胃或小腸,則Z代表氨基酸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膽囊或肝臟,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7.[原創]小腸中的營養物質要進入血液,最少需要經過幾層細胞( )A.1層B.2層C.3層D.4層8.[2019·煙臺]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其結構中不能體現與功能相適應的特征是( )A.小腸約長5~6米,是人體最長的器官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D.[2]和[3]的壁都是由單層細胞構成的9.[2019·綿陽]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某同學設置了三組實驗(如圖所示),一起放到37℃溫水中。一段時間后,請比較三組試管內剩余淀粉的含量(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10.[2019·郴州]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示意圖,根據圖示填空。(1)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_______和_______組成。(2)人體消化系統最大的器官是[_____](填序號),它能分泌______,能乳化脂肪。(3)[_____]______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教學反思作業布置思維拓展:不對。因為水中沒有消化液,而人體消化液中的各種酶能溶解膠囊。反饋檢測:1.C 2.D 3.C 4.C 5.C 6.A 7.B8.C 9.B10.(1)消化道 消化腺 (2)1 膽汁 (3)8 小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