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物質的特性梳理卷第1課時 第1—3節姓名 班級 學號 ?分子運動論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 ,但不是唯一的微粒。?2.分子之間存在空隙(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 。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時,分子間的空隙是 的。?(2)一般來說,分子之間的空隙: > > 。?(3)一定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均勻后總體積 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3.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1)不同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空隙中的現象叫 。?(2)擴散現象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發生,并且溫度越高,擴散越 。?(3)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 。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又叫 。溫度越高,熱運動越 。?4.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 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間存在著 ,將分子與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各種固體和液體。分子之間也存在著 ,使物質內部的分子很難靠得很近。?例1 (2019·杭州市西湖區)圖中,小金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二氧化氮氣體為紅棕色),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后,使兩個瓶口貼緊,將會看到 現象,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 。若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做此實驗,抽取中間的玻璃板后觀察到上述實驗現象所需的時間將 (填“變長”“不變”或“變短”)。?【跟蹤練習1】 (2019·臨海)如圖所示為超市賣的一種“自熱米飯”,很適合外出旅行時使用。撕開外包裝,將里面自帶的水包倒在發熱包上,水和發熱包自動混合升溫,將米飯和菜肴蒸熟,8~15分鐘即可食用。(1)菜肴包的包裝,選擇符合衛生標準的金屬鋁,目的是更快速地使菜受熱,因為鋁具有良好的 。?(2)上層盛裝米飯的為塑料制品,塑料中的增塑劑分子加熱更容易進入食物,因此建議大家不要經常食用自熱米飯。請你從微粒的觀點解釋“增塑劑分子加熱更容易進入食物”的原因:? 。?質量1.一切物體都是由 組成的。物體所含 的多少叫質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 ,不會隨物體的 、 、 、 的改變而改變。?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 。常用單位還有: 、 、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噸= 千克,1千克= 克,1克= 毫克。?3.托盤天平的使用(1)放:先將天平放在 上。?(2)移:將游碼移到 處。?(3)調:調節天平橫梁兩端的 ,使指針對準 或 。若指針右偏(左端往上翹),左右兩端平衡螺母向 調節。?(4)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已調好的天平的 盤內,估計待測的質量,用 按 的順序向 盤依次添加砝碼,增減砝碼并移動游碼(向右調節游碼相當于往天平右盤 ),直至橫梁平衡。?(5)讀:被測物體的質量= 。?(6)收:稱量完畢,用 將砝碼逐個放回 ,并使游碼歸零。? 例2 (2019·長興、安吉)2018年11月16日,在新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通過投票,正式讓“國際千克原器”(由鉑銥合金制造)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數作為新標準來重新定義“千克”。現代科學認為,再精密的人工制品,都無法真正做到永恒不變。事實上,盡管鉑銥合金是已知最穩定的合金之一,但科學家發現,它已經損失了大約50微克。這也正是重新定義的緣由。(1)“千克”是 的單位。?(2)50微克= 千克。?(3)“鉑銥合金是已知最穩定的合金之一”,這句描述的是它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跟蹤練習2-1】 (2019·寧波市北侖區)小科同學在用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中,首先拿出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上后,發現如圖甲所示。甲 乙 丙(1)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2)天平調節平衡后,小科按如圖乙所示方法來稱量物體的質量,老師對小科說:“你操作時至少犯了兩個錯誤。”老師所說的兩個錯誤是:① ;② 。?(3)小科改正錯誤后,正確稱量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丙所示,則所稱量物體的質量是 克。?(4)小科發現砝碼盒中的砝碼已磨損,用這樣的砝碼測物體質量,測量結果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實驗室天平的配套砝碼及橫梁標尺如下圖所示:100g 50g 20g 20g 10g 5g 小科同學用此托盤天平稱量一鐵塊的質量,當調節橫梁平衡后,他錯將鐵塊放在天平的右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左盤,同時移動游碼,當天平平衡時,他讀出鐵塊的質量是77.8克,測量結束后,他還未覺察出自己的失誤,則鐵塊的實際質量應該是 克。?【跟蹤練習2-2】 (2019·寧波市鎮海區)天平是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1)小科同學用已經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鐵塊的質量,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他在操作中的錯誤有:① ;② 。?(2)另一組的小寧同學也在進行同樣的實驗,遇到如下問題(砝碼盒里的砝碼有100g、50g、20g、20g、10g、5g):①若她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出現了如圖b所示的情形,則橫梁 平衡(填“已經”或“沒有”)。?②在測量時,她在右盤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碼各一個,再往右盤里放一個20g的砝碼時,指針位置如圖c所示;用10g砝碼將一個20g砝碼替換下來,指針位置如圖a所示,則該鐵塊的質量在 之間。? A.70~80gB.80~90gC.90~100gD.100~110g③她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使天平橫梁平衡。(填字母)?A.調節平衡螺母B.取下10g的砝碼,再加入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C.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左偏,再移動游碼D.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右偏,再取下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密度的計算1. 的某種物質的 ,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 ,ρ表示 ,m表示 ,V表示 。?3.密度的單位: (符號 ), (符號 ),1克/厘米3= 千克/米3。?4.密度是物質的一種 。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 ,同種物質的密度會隨外界條件的變化而 。?5.水的密度是 ,它表示的意義是 。? 例3 (2019·縉云)一杯水的質量大約是200 (填適當的單位),如果將這杯水密封后用飛船帶到太空中去,水的質量是 (填“變化”或“不變化”)的。圖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圖所示,分析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可以得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的比值為 。?【跟蹤練習3】 (2018·仙居)如意金箍棒是《西游記》中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如圖),書中記載:“金箍棒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余長……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查當時史料可知:“斗來粗”的面積約為0.145平方米,“兩丈多”長約為7米,“一萬三千五百斤”約為現在的8.06噸。請你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金箍棒的密度,并根據計算結果判斷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ρ鐵=7.9×103千克/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密度的測量1.測量固體的密度(1)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m。(2)向量筒中倒入 的水,記下刻度值V1。?(3)用細線將小石塊拴住,緩緩放入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 ,記下水面刻度值V2,石塊的體積為 。?(4)根據密度公式ρ= 算出石塊的密度。?2.測液體的密度(1)將適量鹽水倒入燒杯,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質量為m1。(2)將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測出 的質量為m2。?(3)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 。?(4)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5)根據密度公式ρ= 算出鹽水的密度。?例4 (2019·杭州市西湖區)如圖所示,圓柱形容器中裝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1)剛倒入時液體總體積為V1,將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慮水和酒精的蒸發),液體總體積為V2,則V1 V2。(填“>”“=”或“<”)?(2)小金想測量該混合液體的密度,設計了如下方案:①測出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記為m1;②將容器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測出量筒中液體體積,記為V;③測出 的質量,記為m2;?④計算該液體密度為 (用方案中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跟蹤練習4】 (2019·武義)小剛同學想測醬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如圖甲所示。m1=14g m2=44g m3甲 乙(1)請寫出對應的實驗步驟:第一步:測出空瓶的質量,記為第二步:在瓶中裝滿水,測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記為第三步: ,記為m3,如圖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則?(2)請你根據小剛測量的數據幫他計算出醬油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參考答案第1課時 第1—3節考點一:1.微粒 2.(1)空隙 不同 (2)氣態 液態 固態 (3)小于 3.(1)擴散 (2)快 (3)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熱運動 劇烈 4.相互作用 引力 斥力例1 裝空氣的玻璃瓶中出現紅棕色 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變長【跟蹤練習1】 (1)導熱性 (2)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考點二:1.物質 物質 屬性 形狀 狀態 溫度 位置2.千克(kg) 噸(t) 克(g) 毫克(mg) 1000 1000 10003.(1)水平桌面 (2)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 (3)平衡螺母分度盤中央刻度線 指針左右擺動幅度相同 左 (4)左 鑷子 從大到小 右 加小砝碼 (5)右盤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左端指示的質量值 (6)鑷子 砝碼盒例2 (1)質量 (2)5×10-8 (3)化學【跟蹤練習2-1】 (1)向右調節平衡螺母 (2)①用手拿砝碼 ②物體和砝碼放錯了托盤 (3)42.4 (4)變大 (5)72.2【跟蹤練習2-2】 (1)①物體和砝碼位置放反 ②稱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 (2)①已經 ②B ③C、D考點三:1.單位體積 質量 2.ρ=m/V 密度 質量 體積 3.千克/米3 kg/m3 克/厘米3 g/cm3 1000 4.特性 不同變化 5.1.0×103kg/m3 每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0×103kg例3 克 不變化 4∶1【跟蹤練習3】 所以可能是鐵做的。考點四:1.(2)適量 (3)完全浸沒 V2-V1 (4)2.(2)燒杯和剩余鹽水 (3)m1-m2 (5)(m1-m2)/V例4 (1)> (2)容器和剩余液體 【跟蹤練習4】 (1)在瓶中裝滿醬油,測出瓶子和醬油的總質量47.4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