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的鑒別、分離、提純復習要點 重點掌握常見氣體:O2、H2、CO2、CO等和常見離子:H+、OH-、、Cl-、等的鑒定方法.在混合物分離和提純中,記住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強化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并對復分解反應條件加深理解和應用. 典型例題 例1.不用其它試劑鑒別①Na2CO3②KCl③Zn(NO3)2④CuSO4四種溶液,先直接鑒別出一種,再逐一鑒別出其余物質,則鑒別的正確順序是( ) A. 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題目立意:考查學生根據特征顏色,再根據鑒別物質與其它物質反應中特征,正確分析.答案為B.) 例2.水煤氣的主要成分是H2、CO、N2、CO2和水蒸氣,把該混合氣體依次通入足量的燒堿溶液,灼熱的氧化銅,澄清的石灰水和濃硫酸,最后剩余的氣體是____. (題目立意:考查學生利用物質之間相互反應及其特性而除掉氣體.答案N2) 例3.為了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試從A、B、C中選擇所加試劑,再從①②③中選擇操作方法,把正確序號填在空格內. 所加試劑:A.鹽酸 B.硝酸銀溶液 C.水 操作方法:①過濾 ②過濾、蒸發 ③過濾、洗滌物質 雜質 除雜質應加的試劑KNO3溶液 KCl溶液 Cu CuO (題目立意:考查根據化學反應原理來選擇除雜質的試劑和操作方法) 例4.硝酸鈉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種雜質,為使三種物質轉化為沉淀分離出來,提供的試劑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種試劑,濾出一種沉淀,那么所加試劑順序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題目立意:考查常見物質溶解性及復分解反應條件應用) 例5.現有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三種溶液,請你從中選擇兩種溶液,用化學方法進行鑒別.要求:①選擇試劑時,同類物質在鑒別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鑒別一步完成;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處理.請回答:新 課 標 第一網 (1)你認為鑒別方法最多的兩種溶液是:____. (2)鑒別上述兩種溶液,你所選擇的試劑分別是:____. (3)填寫用上述任意一種試劑鑒別這兩種溶液的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2007年中考試題,考查酸、堿、鹽化學性質及其應用) 測試題 一、選擇題: 1.除去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銅,其主要操作過程是( ) A.在空氣中燃燒 B.加適量稀硫酸、微熱、過濾 C.加適量水、微熱、過濾 D.加適量稀硫酸、微熱、蒸發 2.下列括號中的物質是除去雜質所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 A.CaO中有少量CaCO3(鹽酸) B.H2中有少量HCl(苛性鈉溶液) C.FeSO4溶液中有少量CuSO4(鐵粉) D.CO2中有少量CO(灼熱的銅網) 3.鑒別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方法是( ) A.使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B.用燃著的木條檢驗 C.使氣體分別通過澄清的石灰水 D.使氣體分別通過赤熱的銅網 4.有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①Ba(NO3)2②NaCl③KOH④CuSO4⑤K2SO4.如不用其它任何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將它們一一鑒別開來.則下列順序合理的是( ) A. 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⑤①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⑤④③② 5.在試管的內壁附著下列物質,用稀鹽酸浸泡而不能除去的是( ) A.用足量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后留下的物質 B.用足量氫氣還原氧化銅后留下的紅色物質 C.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體 D.硫酸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留下的紅褐色固體 二、填空題 1.為鑒別硫酸鉀、氫氧化鋇、鹽酸、氯化鉀、氫氧化鉀五種無色溶液,先加入一種試劑,鑒別出一種物質,并把未鑒別出的物質分為兩組,再進行鑒別,填空回答:先加入一種____試劑就可以鑒別出____.把余下四種物質分成兩組,甲組是____,乙組是____.在甲組中加入適量的____或____試劑就可以區別開來,在乙組中加入適量的____或____試劑就可以區別開來. 2.欲除去KCl溶液中的Ba(OH)2雜質,若只準加一種試劑,則這種試劑是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 3.要除去硝酸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鋇和硝酸銀雜質,而所加試劑只能是酸,據此,請填寫下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除何雜質 化學方程式(1)加適量的____ 生成白色沉淀 (2)取第(1)步中過濾后的濾液加適量的____ 除去Ba(NO3)2 三、解答題 1.某氯化鈉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雜質碳酸鈉,為測定其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加入的A溶液是____B溶液是____白色沉淀C是____. (2)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____%. 2.在實驗室中要除去細碎銅屑中的少量細碎鐵屑,某學生設計兩個方案 兩個方案中較好的是____(填序號)理由是____ 你是否有更簡單的方法,若有,請寫出____.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