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1學年八校聯考九年級第二次月考試卷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D A B D C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C B A B D B B21.(1)(2分)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2)(2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3)(3分)環境問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威脅人民的身體健康,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 (4)(4分)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22(1)主要原因是入口增多,過度開采資源,破壞環境。(3分)(2)a該村必須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該村居民必須注意節約資源,走循環經濟道路。 c 加強對村民的環保教育,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 d 利用本地蘑菇、草藥等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本村特色的致富之路。 e植樹造林。(3分)(3) 計劃生育搞得好,小康社會來得早。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碧水青山。保護環境,造福后代 人人愛心獻環保,明天生活更美好。(2分)23.(1)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內蒙古自治區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奮斗;④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等(只要答出3點,即可給3分) (2)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②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3分)(3)①要認真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增強民族團結意識。②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與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③以實際行動自覺維護各民族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3分)24、(1)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分)(2)“低碳哥”辛酸無奈的“被低碳”反映了我國還存在住房難等民生問題,說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分)(3)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4分) (4)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分)、25(1)①青藏鐵路的通車。 ②“神七”航天員首度空間出艙。 ③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④天宮一號發射成功。(2)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我國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 ②但是,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仍然處于初級階段。(4)①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當前我們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26.(1)可持續發展理念 ,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3分)(2)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二的調查結果說明了某小區民眾的低碳生活意識在增強,但是實際行動還不夠。老師們倡導低碳生活新方式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民眾的低碳生活意識,促進低碳行動,使低碳生活從觀念走向實踐,從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分)(3)宣傳發動階段:編寫、張貼宣傳標語、進行校園廣播等;行動實施階段:隨手關燈、紙張重復利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學習用具等; 獻計獻策階段:建議課本循環使用、開展“低碳之星”評選等。(3分)2011學年八校聯考第二次月考試卷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親愛的同學:1、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為開卷考試,你可以參閱任何參考資料,但必須獨立答卷,不得借閱別人的試卷和參考資料.2、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卷一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填涂到答題卡上)1.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其中的關鍵因素和本質分別是 A.人口 資源 B.人口 環境 C.資源 環境 D.人口 發展2.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是①人口數量大 ②人口素質不高 ③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人口密集A.① 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3、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是A控制人口數量 B. 降低人口出生率 C.保護資源和環境 D.提高人口素質4、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是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C堅持改革開放 D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5、巨化合成氨廠通過技術改造,對高溫氣化爐碳黑水進行熱能回收利用。據初步測算,一年就可以從廢水中“撈”出百萬。這說明①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②節能減排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③環境問題與資源問題密切相關 ④我國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奧運會、世博會、世園會三大國際盛會相繼在我國舉辦,說明我國①已成為發達國家 ②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政通人和③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④已經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 “我叫少林寺,我想上學上不了;我叫吐魯番,一年四季缺衣穿;我叫海南島,一天三頓吃不飽。”根據小品《超生游擊隊》創作的這段順口溜說明①人口越少越好 ②人口過多制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人口過多影響素質提高 ④實行計劃生育符合我國的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有利于A、 改善生活環境 B、提高資源的利用率C、擴展資源開發的空間 D、改變資源的時空分布9面對當前資源短缺的問題,“開源”與“節流”無疑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在“開源”與“節流”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是 A、科學技術 B、人民群眾 C 、立法工作 D、黨的領導10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公平性原則 B.共同性原則C.持續性原則 D.互補性原則11 我國在建設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時,成功探索出一條“工程未動,環保先行”的新路子,打破了“先破壞后治理”的管理模式,這表明A.我國一切工作都應以環保為中心B.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C.環境保護要堅持以預防為主D.西部大開發最根本的是保護西部的資源與環境12、經濟特區“特”在實行A.“一國兩制” B.特殊和優惠的經濟政策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少數民族文化政策13.下列在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延安精神 ②“兩彈一星”精神 ③載人航天精神 ④抗震救災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4、一方面,企業為招不到掌握熟練技術的員工而著急;另一方面,大量務工人員為找不到工作而擔憂。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A.經濟發展,能完全滿足人們就業需要B.人口眾多,已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大國C.人口素質偏低,給社會就業帶來壓力D.實行計劃生育,與解決就業問題無關15、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A.“一國兩制” 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社會主義本質 D.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6、“銀色”浪潮是指A老年人口數量增多 B、人口總數增多 C男女比例失調 D、女性人口數量增多17、在我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要成功應對“銀色浪潮”要求我們①嚴格控制人口數量,盡力降低人口出生率②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③必須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④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8、“當年曾分田翻身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對聯中的兩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社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C.農業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讀書”,這句話體現了我國哪項基本國策A.保護環境 B.計劃生育C.保護資源 D.改革開放20.陸域狹小、資源短缺的浙江,擁有的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蘊藏量卻均居全國前列。因此,開發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②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③因地制宜、海陸互補 ④增加資源總量、擴大海域面積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卷二二、材料題(60分,做到答題卷對應的位置上)21 .( 11分)材料: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水土流失:面積360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7.5%;荒漠化:面積260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27.3%,每年仍以246平方千米的速度在發展;環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000億元以上;30%國土受酸雨危害;全國75%的城市噪聲超標;每年固體廢棄物污染總量5.6億噸;1990年廢水排放量354億噸,70%未經處理。(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內容反映了我國環境問題哪兩個方面的表現?(2分) (2)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2分) (3)請概述環境問題的危害?(3分) (4)面對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你認為我們的出路在哪里?(4分) 22 閱讀下列材料(8分)有一個山村,山清水秀,盛產竹木、草藥、蘑菇等,特別是山上到處有泉水,各家各戶都用竹管將泉水引到家門,用上了“自來水”。但該村村民在過去有一段時間內生孩子很多,一對夫婦,少的生三四個,多的生五六個。他們還濫砍亂伐樹木,毀林開荒。原來茂盛的竹木幾乎被全部砍光買掉。遍地的草藥、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瀕臨絕種。最后,青山成了禿嶺,”自來水”從少到無,只好到山下挑水。現在該村很想致富,但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特別是人們懷念的”自來水”也沒有流出來。請回答:(1)請大家想一想:該村過去的做法有哪些失誤? (3分)(2)為該村能持續發展,使人們走上富裕的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至少答三點)(3分)(3)現在,國家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了該村的可持續發展,請你為這個村莊設計兩條宣傳標語。(提示:要求主題鮮明,語言簡潔。可從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各個方面去設計至少答2個。)(2分)23(9分)材料一:今年,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4周年,64年來,內蒙古大草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從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百元增加到城鎮居民10358元、農牧民3342元;曾經封閉落后的貧困之地,變成人均GDP列于全國前10名、經濟增長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的富裕文明之鄉。材料二:截至目前,我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在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4%多。同時,建立了1173個民族鄉。請問:(1)材料一中內蒙古自治區64年來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三點)(3分)(2)材料二中的數據反映了我國一項什么制度?目前我國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3分)(3)我們青少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3分) 24、(10分)材料一:百姓呼聲——“讀不起,選個學校3萬底;住不起,1萬多元1平米;病不起,藥費讓人脫層皮,救護車一響,幾頭豬白養……”材料二:一網友在天涯發帖稱:“自己無房無車無老婆,早就被低碳了”。該發帖者也被網民冠以“低碳哥”稱呼。低碳哥們辛酸、無奈的被低碳,引發了網民的熱議。(1)“百姓呼聲”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仍存在什么主要矛盾?(2分)(2)“低碳哥”們辛酸、無奈的“被低碳”反映了怎樣的基本國情?(2分)(3)以基本國情為依據,我們黨在基本路線中提出了怎樣的奮斗目標?(4分)(4)解決“低碳哥”“百姓呼聲”所反映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什么?(2分)25、(12分)2011年10月1日,我們迎來了建國62周年大慶。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2周年,教育系統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我市某校九年級(6)班學生圍繞“歌頌偉大祖國、肩負神圣使命”的主題活動,請你參與進來吧?【感受祖國變化】(1)新中國成立近62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可喜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巨大變化,請你列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2分)【了解發展歷程】(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是什么?(2分)【關注基本國情】今天的中國讓世界刮目相看:奧運會金牌榜名列第一,神舟七號發射成功,經濟高速發展。2009年,中國經濟排名又上升了,超過法國和英國,排在世界第四位! 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譜寫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國而精彩!” 在分組討論中,小強自豪地說: “太棒了,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3)請對小強的觀點簡要評析。(4分)【思考評析】(4)在活動中,小明同學感慨地說:“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國家今后必須抓住改革開放這個中心工作”。同學們認為小明的說法是片面的,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說服了他。你認為同學們是怎樣告訴小明的?(4分)26[低碳生活](10分)材料一:穿棉布衣服還是化纖衣服?坐電梯還是爬樓梯?開車還是走路?在一部分中國人眼中,這不是隨機的選擇,而是嚴肅的生活態度問題,他們追求的是“低碳”或“樂活”的生活方式。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小改變來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是所謂的“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一樣流行起來的 概念還有“樂活”,這是英文LOHAS的音譯,指的是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1)“低碳”或“樂活”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什么發展理念?有利于建設什么樣類型的社會?(3分)材料二:某小區低碳生活情況調查表序號 調 查 題 目 調查結果對比2009年 2010年① 你是否知道低碳生活的內涵和意義? 知道36% 知道65%② 你是否知道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 知道25% 知道35%③ 你家里是否使用節能燈? 是:17% 是:20%… …… …… ……材料三: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的老師們,紛紛提出自己的低碳行動主張,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新方式。【衣】蔣老師穿衣的宗旨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食】陳老師出去吃飯,只要吃不完,她一定要求打包,不浪費糧食。【行】章老師坦言平時可以走路或是騎單車到達的地方絕不會乘車。(2)結合材料二、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老師們倡導低碳生活新方式的必要性。(4分)(3)結合老師們的低碳行動主張,學校組織了“低碳生活,我們也在行動”的創建活動,請聯系實際完成如下表的個人行動方案(部分)(3分)活動階段 我的具體做法宣傳發動行動實施獻計獻策2011學年八校聯考第二次月考試卷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社會政治答題卷二、非選擇題(21題11分、22題8分、23題9分、24題10分25題各12分,26題10分共60分)21.(1)(2分)(2)(2分)(3)(3分)(4)(4分)22.(1)(3分)(2)(3分)(3)(2分)23.(1)(3分)(2)(3分)(3)(3分)24.(1)(2分)(2)(2分)(3)(4分)(4)(2分)25.(1)(2分)(2)(2分)(3)(4分)(4)(4分)26. (1)(3分)(2)(4分)(3)(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社會答案.doc 社會答題卷.doc 社會試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