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第二單元知識點1: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可分為機械部分、光學部分、調節部分(2)機械部分名稱結構特點作用鏡座顯微鏡最底部呈馬蹄狀或圓形的結構具有支持和穩定鏡身的作用鏡柱鏡座以上直立的短柱具有支待鏡柱以上部分的作用鏡臂與鏡柱上端相連的彎曲部分支持和固定其他部件,具有連接作用載物臺中間有通光孔,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壓片夾可用來固定玻片標本鏡筒鏡臂上端的金屬圓筒,上端安放目鏡,下端連接物鏡轉換器連接目鏡和物鏡(3)光學部分:目鏡安裝千鏡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鏡頭,能夠放大物像,其上標有放大倍數,如“5×”“10×”“12.5×”等。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接近觀察標本的鏡頭,裝在物鏡轉換器上,能夠放大物像,其上標有放大倍數,如“10×”“40×”“100×”等。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特別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反光鏡:位于載物臺下方,圓盤狀,可以轉動。作用:可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反光鏡有兩個鏡面,平面鏡:有反光作用,光線強時用;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光線弱時用(4)調節部分粗準焦螺旋靠近鏡筒部位較大的旋鈕,用于升降鏡簡,調節焦距,順時針旋轉,鏡筒下降,逆時針旋轉,鏡筒上升。調節范圍大,用于調節物鏡與被觀察標本之間的距離。細準焦螺旋靠近鏡筒部位較小的旋鈕,用于升降鏡筒,調節焦距,順時針旋轉,鏡筒下降,逆時針旋轉,鏡筒上升。調節范圍小,用于調節物像的清晰度。遮光器緊貼載物臺下方,圓盤狀,可以轉動。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圓孔,叫光圈。轉動遮光器,選擇不同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可以調節進入鏡筒內的光線的多少。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物鏡轉換器位于鏡筒下面,圓盤狀,可以轉動,上面有幾個孔,可以安裝放大倍數不同的物鏡。轉動物鏡轉換器可調換物鏡。(5)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等過程安放1.取顯微鏡時一只手握鏡臂,另一只手托鏡座。2.將顯微鏡平穩地放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安裝好目鏡和物鏡。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轉動遮光器,讓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3.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必須睜開,將反光鏡轉向光源,調節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直至從目鏡里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放片將玻片放在載物臺上,使待觀察部分位千通光孔中心,用壓片夾壓住載玻片兩端。調焦下降鏡頭:眼睛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讓物鏡靠近玻片,但不要壓到玻片。2.上升鏡頭、調清物象: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睜開,慢慢涸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目標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租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觀察1.繪圖: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右眼睜開,繪制觀察到的目標物像。2.繼續觀察,研究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的關系: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像,因此,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相反。整理和存放實驗結束后,轉動粗準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載玻片。用紗布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若物鏡、目鏡被弄濕或弄臟,要用擦鏡紙輕輕擦拭干凈。轉動物鏡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豎立反光鏡。將顯微鏡放回鏡箱中,送回原處。【典例精講】1.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錯誤的是( ?。?br/>A.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步驟是: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鏡B.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注視物鏡與玻片的距離C.觀察時欲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D.在玻片上寫的字母“P”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答案】C【解析】①②③一端無螺紋為目鏡,④⑤⑥有螺紋為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小,應選用放大倍數大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短目鏡③和長物鏡④。2.如圖所示,若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是細胞質流動方向(圖中箭頭)和葉綠體(圖中黑點)所在位置,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和葉綠體的實際位置是( ?。?br/>A.順時針、右邊B.逆時針、右邊C.順時針、左邊D.逆時針、左邊【答案】D【解析】由于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圖中葉綠體在視野的右側,因此細胞內葉綠體的實際位置是在左側;由于細胞質的流動的環流,因此細胞質實際流動的方向與顯微鏡下觀察的方向相同,都是逆時針方向流動。3.要使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應選用的顯微鏡鏡頭組合是( ?。?br/>A.①和④B.②和⑥C.③和④D.①和⑥【答案】C【解析】①②③一端無螺紋為目鏡,④⑤⑥有螺紋為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小,應選用放大倍數大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短目鏡③和長物鏡④。4.當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均為“10×”時,某學生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圖所示。如果僅將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是( ?。?br/>A.2個B.4個C.10個D.40個【答案】A【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目鏡不變,物鏡由“10×”換為“40×”,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擴大了4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倍數擴大了4倍,因此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是原來的1/4,因此在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是:8÷4=2(個)。5.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室內光線較強時,應選擇( ?。?br/>A.平面反光鏡、小光圈B.凹面反光鏡、大光圈C.平面反光鏡、小光圈D.凹面反光鏡,小光圈【答案】C【解析】①②③一端無螺紋為目鏡,④⑤⑥有螺紋為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小,應選用放大倍數大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短目鏡③和長物鏡④。6.紅微藻是一種藻類植物,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紅微藻。若要進一步觀察紅微藻A的內部結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谙蛴乙苿友b片?、巯蜃笠苿友b片?、苷{節細準焦螺旋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①④D.③①④【答案】D【解析】若要進一步觀察微藻A的內部結構,首先向左移動裝片把A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7.圖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丙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是植物細胞。在制作有甲細胞的裝片時,載玻片上應滴一滴__________。(2)細胞的代謝與遺傳受[D]________控制,其內含有遺傳物質。將細胞和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的,控制著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的結構是________。(3)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已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調節顯微鏡的[3]____________。(4)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________上。(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圖像是________。A.qB.dC.pD.b(6)如圖①所示,在一個視野中看一行細胞,此時將顯微鏡物鏡由原來的10×換成了40×,那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將_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要將視野中如圖②所示的細胞移動到中央,應向________移動裝片。(7)如圖所示,1、2、3、4是這臺顯微鏡的鏡頭,1、2有螺紋,3、4無螺紋;5、6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欲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其對應組合是( )A.1、3、5B.2、4、6C.2、3、5D.2、4、5(8)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視野內有一物體做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是____________。(填“順時針”或“逆時針”)(9)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如果發現光線過強,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來減小亮度。A.改用大光圈B.改用平面鏡C.改用小光圈D.關掉所有燈【答案】(1)乙;生理鹽水 (2)細胞核;細胞膜 (3)細準焦螺旋 (4)目鏡 (5)A (6)減少;左 (7)C (8)順時針 (9)BC【解析】(1)由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可知:[A]細胞壁,[B]細胞膜,[D]細胞核,[C]線粒體,[E]液泡.乙圖與甲圖相比除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外,乙圖還有細胞壁、線粒體、液泡.由此可知,甲圖是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乙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因此在制作有甲細胞的裝片時,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看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B細胞膜、D細胞核,D細胞核中有遺傳物質,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控制著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的結構是細胞膜。(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已經看到了物像,要想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該調節細準焦螺旋.(4)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題干中,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一定在目鏡上.(5)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轉180度后得到的是“q”.(6)顯微鏡物鏡倍數變大,細胞數目將變少。視野中目標在哪個方位,裝片就往哪個方向移動。(7)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放大倍數大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短目鏡3和長物鏡2,在觀察的時,高倍物鏡距離玻片就近,高倍鏡距離近,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5.(8)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顯微鏡觀察到在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也是順時針.(9)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方法為: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暗.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第二單元知識點1: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可分為機械部分、光學部分、調節部分(2)機械部分名稱結構特點作用鏡座顯微鏡最底部呈馬蹄狀或圓形的結構具有支持和穩定鏡身的作用鏡柱鏡座以上直立的短柱具有支待鏡柱以上部分的作用鏡臂與鏡柱上端相連的彎曲部分支持和固定其他部件,具有連接作用載物臺中間有通光孔,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壓片夾可用來固定玻片標本鏡筒鏡臂上端的金屬圓筒,上端安放目鏡,下端連接物鏡轉換器連接目鏡和物鏡(3)光學部分:目鏡安裝千鏡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鏡頭,能夠放大物像,其上標有放大倍數,如“5×”“10×”“12.5×”等。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接近觀察標本的鏡頭,裝在物鏡轉換器上,能夠放大物像,其上標有放大倍數,如“10×”“40×”“100×”等。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特別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反光鏡:位于載物臺下方,圓盤狀,可以轉動。作用:可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反光鏡有兩個鏡面,平面鏡:有反光作用,光線強時用;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光線弱時用(4)調節部分粗準焦螺旋靠近鏡筒部位較大的旋鈕,用于升降鏡簡,調節焦距,順時針旋轉,鏡筒下降,逆時針旋轉,鏡筒上升。調節范圍大,用于調節物鏡與被觀察標本之間的距離。細準焦螺旋靠近鏡筒部位較小的旋鈕,用于升降鏡筒,調節焦距,順時針旋轉,鏡筒下降,逆時針旋轉,鏡筒上升。調節范圍小,用于調節物像的清晰度。遮光器緊貼載物臺下方,圓盤狀,可以轉動。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圓孔,叫光圈。轉動遮光器,選擇不同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可以調節進入鏡筒內的光線的多少。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物鏡轉換器位于鏡筒下面,圓盤狀,可以轉動,上面有幾個孔,可以安裝放大倍數不同的物鏡。轉動物鏡轉換器可調換物鏡。(5)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等過程安放1.取顯微鏡時一只手握鏡臂,另一只手托鏡座。2.將顯微鏡平穩地放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安裝好目鏡和物鏡。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轉動遮光器,讓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3.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必須睜開,將反光鏡轉向光源,調節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直至從目鏡里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放片將玻片放在載物臺上,使待觀察部分位千通光孔中心,用壓片夾壓住載玻片兩端。調焦下降鏡頭:眼睛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讓物鏡靠近玻片,但不要壓到玻片。2.上升鏡頭、調清物象: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睜開,慢慢涸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目標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租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觀察1.繪圖: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右眼睜開,繪制觀察到的目標物像。2.繼續觀察,研究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的關系: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像,因此,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相反。整理和存放實驗結束后,轉動粗準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載玻片。用紗布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若物鏡、目鏡被弄濕或弄臟,要用擦鏡紙輕輕擦拭干凈。轉動物鏡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豎立反光鏡。將顯微鏡放回鏡箱中,送回原處。【典例精講】1.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錯誤的是( ?。?br/>A.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步驟是: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鏡B.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注視物鏡與玻片的距離C.觀察時欲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D.在玻片上寫的字母“P”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2.如圖所示,若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是細胞質流動方向(圖中箭頭)和葉綠體(圖中黑點)所在位置,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和葉綠體的實際位置是( ?。?br/>A.順時針、右邊B.逆時針、右邊C.順時針、左邊D.逆時針、左邊3.要使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應選用的顯微鏡鏡頭組合是( ?。?br/>A.①和④B.②和⑥C.③和④D.①和⑥4.當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均為“10×”時,某學生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圖所示。如果僅將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是( ?。?br/>A.2個B.4個C.10個D.40個5.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室內光線較強時,應選擇( ?。?br/>A.平面反光鏡、小光圈B.凹面反光鏡、大光圈C.平面反光鏡、小光圈D.凹面反光鏡,小光圈6.紅微藻是一種藻類植物,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紅微藻。若要進一步觀察紅微藻A的內部結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谙蛴乙苿友b片?、巯蜃笠苿友b片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①④D.③①④7.圖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丙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是植物細胞。在制作有甲細胞的裝片時,載玻片上應滴一滴__________。(2)細胞的代謝與遺傳受[D]________控制,其內含有遺傳物質。將細胞和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的,控制著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的結構是________。(3)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已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調節顯微鏡的[3]____________。(4)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________上。(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圖像是________。A.qB.dC.pD.b(6)如圖①所示,在一個視野中看一行細胞,此時將顯微鏡物鏡由原來的10×換成了40×,那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將_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要將視野中如圖②所示的細胞移動到中央,應向________移動裝片。(7)如圖所示,1、2、3、4是這臺顯微鏡的鏡頭,1、2有螺紋,3、4無螺紋;5、6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欲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其對應組合是( )A.1、3、5B.2、4、6C.2、3、5D.2、4、5(8)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視野內有一物體做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是____________。(填“順時針”或“逆時針”)(9)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如果發現光線過強,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來減小亮度。A.改用大光圈B.改用平面鏡C.改用小光圈D.關掉所有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顯微鏡的使用--知識點講解+習題(學生).doc 第二章--顯微鏡的使用--知識點講解+習題(教師).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