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列舉和人類親緣關系最密切的動物; 2.說出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相似特征; 3.明確人類起源于動物,而不是神創造的,認同人類是在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二、教學重點 比較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明確人類起源于動物,而不是神創造的,認同人類是在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三、教學難點 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 五、教學手段 板書授課和多媒體教學 六、教學流程 【引入新課】:以視頻"人類的起源"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關于人類的起源問題一直是人們積極探索的,西方人認為人是由誰創造的?而我們中國人卻認為人是由女媧創造的,那你們認同這兩種觀點嗎? 學生:不認同。因為他們缺乏科學的根據,沒有說服力。 教師:很好,關于人類的起源我們不能主觀臆測,我們需要找到科學依據才能說明問題。在生物圈中,我們能不能找到與我們人類非常相似的動物呢? 學生:能找到。比如猿猴、猩猩等。 教師: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這些與人類行為極為相似的動物稱為類人猿。而我們現在認為類人猿與我們人類有著較近的親緣關系。 【學生討論】:為什么類人猿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說明理由。 此環節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間結合教材上的表格進行討論。 討論結束后,教師在小組中抽取幾位學生代表起來發表觀點,然后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教師進行補充,幫助學生完善表格。 (一)、類人猿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特征 人類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征,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中人類與類人猿在形態、表情、結構、行為等方面非常相似。原因是:經過研究,證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PPT展示:) 項目 實 例 外部形態 類人猿顏面扁平,兩眼在一個平面,無尾,整個外部形態和人接近。 身體結構 類人猿的骨骼和人相似;乳頭一對,位于胸部,單子宮;腦的結構上,大腦遮蓋了小腦。這些都和人相似。 面部表情 類人猿大多有喜、怒、哀、樂等多樣表情,和人的面部表情相似。 行為表現 類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會使用枝條作工具等。 其他 類人猿喜歡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強直立行走等。 教師:以上都是類人猿與人類在宏觀方面所表現出的共同特征,現如今科學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我們能不能從微觀方面找到他們更多的相似點呢? 學生思考 教師展示化石證據、構成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種類、比較DNA分子的組成等證據,讓學生直觀認識到人類與類人猿確實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生物分類,我們知道生物間的相似程度越高,證明他們的親緣關系越近。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大膽地推測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二者有共同的祖先呢? 學生:能。 展示生命進化樹,發現人類與類人猿有著較近的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 (二)、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 提問:為什么類人猿與人類有著如此相似的特征呢? 布置學生閱讀課文第22至23頁,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棲息在樹上生活的。一些地區由于氣候變化,森林減少,在樹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為現代的人類。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在與環境斗爭的過程中雙手變得越來越靈巧,大腦越來越發達,逐漸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并形成了社會。而一直生活在樹上的森林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步形成現代的類人猿。所以,兩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 233362599060388620099060森林古猿(樹棲) 類人猿祖先(樹棲) 類人猿 3771900148590 人類祖先(地面) 人類 【活動】: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 1、先讓學生五指并攏解開鞋帶然后再系好鞋帶,教師計時 2、再讓學生五指分開,正常狀態解開鞋帶再系好鞋帶,同樣計時。 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自己親自體會手的進化所帶來的好處。 教師總結:手的進化有助于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而勞動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和人類語言文化的產生。 (三)當堂檢測 課后習題,當堂鞏固 七、板書設計 第3節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一、人類與現代類人猿起源于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猿向人的過渡 雙足直立行走是猿與人的分界標志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非常感興趣,所以整堂課課堂氛圍很好。總體來講,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教學過程緊湊,重點難點把握得較為準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地地方,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在適當地放手,“少講”一些,我想可以讓學生在本節課前先去搜集關于人類起源方面的資料,那么整堂課應該會更加豐富和精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