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龍子湖區優質課比賽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蚌埠第三十一中學劉筱2017年4月26日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蚌埠三十一中劉筱【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在學習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盡管本節課內容涉及微觀結構,很抽象,但在理解了組織、器官等概念的基礎上學習,難度有所減少。教材從宏觀人手,也就是從學生感性認知入手,再逐層揭示植物體的組成層次。要求學生能全面地認識由六大器官構成的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以及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本節課與生活實際結合緊密,如幾種器官的辨認、實物的解剖等,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學情分析】本節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七年級的學生一方面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喜歡動手探索,容易與他人合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常識的知識零碎,感性認識強,而理性認識較弱。通過提問、探究、講授知識逐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利用實物觀察、教具演示、多媒體的交互功能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把感性認識建樹成理性認識,掌握較為系統的知識。【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概述植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3、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4、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二、能力目標:1、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2、初步培養大膽猜測、推理、想象的能力及類比的思維方式。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中的親手操作和實踐中的親身經歷逐漸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教學重點】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植物的各種組織均有分生組織分化形成的。【教學難點】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概念。【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創設情景】溫故而知新復習提問:1、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是怎么構成的?人的生長發育是從什么結構開始的?什么是分化?什么是組織?什么是器官?導入新課:非常好,大家對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已經很清楚了,動物和植物都屬于生物類。那么,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否與動物相似呢?這節課我們由宏觀到微觀來研究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認真聽題,積極思維并回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復習舊知與前面學過的知識發生聯系,便于概念的構成。【講授新課】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二、探究:植物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展示微課微課反饋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探究。【發現問題】:展示番茄實物,引導學生由外及內觀察番茄,品嘗番茄誘導學生產生疑問。【猜測假設】: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地猜測【設計方案】:引導學生設計方案,點撥探究中的注意問題。學生觀看微課學生完成練習題形成整體知識體系理論聯系實際,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器官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二、探究:植物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實施方案】學生制作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組織【表達和交流】學生把所做的臨時裝片進行展示【歸納總結】果皮:蜂窩狀細胞,整齊、緊密,具有保護作用。果肉:壁薄,含有豐富營養的細胞。細絲:管狀細胞組成的管道,具有運輸作用。經分析得出結果:果皮──保護組織,果肉──營養組織,細絲──輸導組織。教師提醒:除了這三種組織之外,植物中還有其他組織通過觀察分析各組織細胞的特點推測其功能。聯系生活,體會機械組織存在。1、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素養。2、體會實驗探究的過程。3、復習臨時裝片的制作和顯微鏡的使用通過根、莖、葉、果實等植物器官實物的觀察,認識植物器官是由各種組織構成的。通過觀察分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點推測其功能,進一步認識結構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你可以說說植物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是怎么樣的嗎?學生能夠答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認同結構層次是由部分到整體的學科觀念。鞏固練習布置作業比較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布置作業學生列表比較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