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細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主要內容是學習細菌、真菌的形態特點以及繁殖方式的。本節課是本章的第二節,首先講述了細菌的發現過程,然后通過巴斯德的實驗證實了細菌是由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在這里可對學生進行感情教育和唯物主義教育。接著學習細菌的三種形態:桿狀、螺旋狀和球狀;細菌的體型非常小,只能通過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本課通過“觀察與思考”認識細菌的結構,并通過回憶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從而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細菌沒有細胞核,通過分裂方式生殖。遇到不良環境的時候,細菌會形成休眠體即芽孢來度過不良環境。此外,細菌沒有葉綠體,這就決定了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本章主要是帶領大家進入微觀世界認識微生物,細菌真菌在生物的分類中地位非常重要。本課就是在學習了細菌真菌的群落特點和生存條件的基礎上對細菌加深認識。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細菌的主要結構特征;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3、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情感目標:1、通過觀察演示巴斯德實驗,激發學生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唯物主義精神。2、通過對細菌結構的認識,掌握細菌的生活條件,從而對學生進行衛生教育。三、教學重點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特征及營養方式;細菌的生殖。四、教學難點巴斯德實驗的理解;細菌的結構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的生殖及分布廣的原因。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先學后教。先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預習,同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自學思考題。思考題能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找出答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再通過提問學生答案以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再針對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講解、分析。在先學后教中滲透小組探究、討論等合作性學習。七、教學準備1、精心設計自學指導和自學流程2、準備細菌結構圖片3、準備多媒體課件和相關視頻資源4、準備相應課后練習八、教學策略本節課采用以下教學策略:1、新課導入由于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細菌真菌的菌落等特點,但細菌真菌的差異遠不止這些。因此,抓住學生好奇心導入新課。在新課學習之前,可以引入一些關于細菌的視頻材料或者一些報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細菌的發現細菌的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請一位同學簡單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在講述巴斯德的發現的時候,先從課件里鏈接到介紹巴斯德生平和貢獻的網頁,再用課件動畫演示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方法和過程,從而樹立嚴謹的科學觀。3.細菌的形態在觀察細菌的形態時,教師可有目的的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健康有關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結核桿菌等,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細菌的圖片后自己總結歸納出細菌的三種形態。4.細菌的結構細菌的結構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細菌的永久裝片親身體會細菌的顯微結構特點,也可以課件展示細菌細胞的三維結構,再展示動物、植物細胞結構,讓學生通過回憶和比較形成對細菌結構的感性認識。在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描述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征。同時要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對細菌營養方式的推測。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比較動物植物和細菌的結構。5.細菌的生殖對于細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材無法將動的過程展示出來,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體會。九、教學過程設計【新課導入】1′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了細菌真菌的群落特點,知道了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特點不同,他們個體結構也相差甚遠。現在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細菌。請根據屏幕上出示的自學指導(課件顯示自學指導),閱讀書本58-61頁。【學生自學】5′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主學習、探究,小組之間討論。自學指導內容:1、能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2、了解巴斯德;其鵝頸瓶肉湯實驗證明了什么?3、說出細菌的三種形態;4、觀察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相比較,并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5、說出細菌的繁殖方式;遇到不良環境時候,細菌是如何度過的?【新課教學】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具體資源及環境1、新課導入2′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差異,但細菌和真菌的差異遠遠不止這些。下面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細菌。板書課題:細菌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差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承上啟下,引入新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開展新課的學習2、情景創設4′播放介紹細菌的視頻,提示學生思考:細菌的形態和結構怎么樣?細菌如何繁殖?觀看視頻,并思考適當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從初步認識細菌。播放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創設情景。3、自主探究8′教師巡邏監督、指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知識。教師提出自學指導后,讓學生自主探究,便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的重要舉措。課件顯示自學指導,學生自學或者小組探究。4、細菌的發現6′細菌分布在我們周圍,但我們對細菌并不太了解,因為細菌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見。以前,人們并不知道有細菌的存在,后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借助顯微鏡才發現有細菌的存在。那么細菌的發現過程是在怎樣的呢?下面請一個同學簡單講述下過程。列文·虎克發現細菌之后,人們知道食物、水果等腐爛是由于細菌感染的結果,但是當時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后來巴斯德通過設計巧妙的實驗證明了細菌并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已經存在了的細菌產生的。下面讓我們先來了解巴斯德的故事,再觀察巴斯德的實驗過程,請思考每一個步驟的設計目的。學生概述細菌的發現過程。學生閱讀課件鏈接網頁的巴斯德的介紹。然后觀察動畫展示巴斯德實驗操作過程,思考每一個步驟的目的。請學生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綜合能力。通過動畫模擬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能激起學生的思考,產生思維的碰撞。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和實事求是、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究精神。課件顯示列文·虎克的肖像和他所使用過的顯微鏡。課件鏈接到介紹巴斯德的網頁。播放模仿巴斯德實驗的動畫,并提示5、細菌的形態3′細菌非常微小,要借助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到。下面是一些細菌的圖片,看完后請同學們總結歸納出細菌的形態特點。學生觀察圖片,并總結歸納細菌的形態特點,然后說出來。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課件播放多種細菌的形態圖片6、細菌的結構8′細菌雖然很微小,但是具有細胞結構。以前我們學習過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現在細菌的結構與其是否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下面請同學觀察書本“觀察與思考”上細菌的結構圖片,結合視頻信息,認識細菌的結構形態,并比較動植物和細菌結構的異同。小結:細菌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不同形態,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的還有莢膜、鞭毛、另外,細菌沒有葉綠體,只能靠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營養方式是:異養型。觀察、思考課本的活動,然后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最后發表見解:1、細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2試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代謝類型是什么?讓學生認識細菌的結構,并與植物細胞進行比較,根據兩種細胞異同點分析細菌的代謝類型,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展示細菌結構圖片,再展示植物、動物細胞結構圖片,最后列表比較結構的異同。7、細菌的繁殖5′細菌非常小,不能像動物和植物那樣繁殖,那么它們通過何種方式繁殖的呢?芽孢是什么?計算:如果你手上有100個細菌,細菌每30分鐘繁殖一代,4小時候你手上共有多少細菌呢?小結: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學生回答細菌的繁殖方式和芽孢分別是什么。學生進行計算并匯報計算結果。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考察學生自學能力。注意區分出芽生殖和芽孢,這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名詞。通過計算感受細菌的繁殖速度之快,同時對學生進行衛生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生活習慣。課件播放細菌正在分裂的一組圖片和動畫,給學生非常直觀的信息。5、課堂小結2′教師提示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到了什么:(1)細菌的發現者是:(2)巴斯德被稱為:“”,并創立了巴氏消毒法,他肉湯的實驗證明了:(3)細菌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4)細菌雖然有遺傳物質DNA,卻沒有;像植物細胞一樣有細胞壁,卻沒有;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面還有和.(5)細菌通過方式繁殖。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小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小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細菌的認識得到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提升。課件顯示小結要點6、課堂小測5′教師巡視監督。教師詢問學生答案,必要時進行講解。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小測題。學生自我批改。通過課后練習鞏固知識;通過課堂小測來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策略,并作出及時的補救措施。課件顯示練習題及答案教學流程圖十、教學反思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細菌的形態和結構以及繁殖方式,通過學生自學然后教師點撥,突出重點,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難點問題。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地方需要注意和改進:1、自學指導要精心設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去學習,并且能學有成效,教師必須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課堂組織者和促進者、指導者。教師的指導作用就表現在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所以,自學指導非常重要。2、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是培養出來的,如果老師能大膽放手給學生自己探究學習,這樣學生的能力更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在我的課堂中,我覺得我還未能完全放開,這與我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關,以后我將會逐漸放開,讓學生大膽自主探究。3、教師盡量要少講精講。教師少講,不代表不講,而是只講述學生不懂的,學生通過自學已經學懂了的,教師不要多講,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這樣,一節課堂就會顯得非常緊張和充實有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思想也充分表現出來。附:【課堂小測】一、選擇題1與洋蔥表皮細胞相比,細菌的細胞中沒有()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成形的細胞核2細菌的繁殖方式是()A孢子B芽孢C分裂生殖D出芽3在你的周圍有數不清的細菌。你知道下列哪位科學家為細菌的發現作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A.袁隆平B.達爾文C.米勒D.巴斯德4細菌細胞是由下列哪組結構構成的()A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B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細胞膜細胞質二、綜合題5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但里面沒有成形的,外面有一層細胞壁,細胞內沒有,所以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營養方式是型。6右圖為細菌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細菌結構中,①是,⑥是。(2)與植物細胞相比,大多數的細菌不含,所以不能自己制造,營養方式為。(3)細菌的生殖方式是生殖,如果你的口腔中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30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最適合狀態下,4小時后,在你口腔內的細菌數目會達到個。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