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第四章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第二節細菌(導學案)設計者:蘄春縣第三實驗中學陶麗娟教師寄語:科學上偉大的發現,都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學習目標】1.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3.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的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重點難點】1.重點:對細菌的主要特征的描述;細菌的繁殖方式。2.難點:通過比較得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播放動畫演示課本“想一想,議一議”中人體感染破傷風桿菌后易患破傷風的情景,提出問題:破傷風是由什么生物引起的呢?從而引出課題。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任務一:細菌的發現:1、請同學們閱讀P71-P72第一自然段的故事,回答以下問題:(自主學習)(1)17世紀后葉,荷蘭人 制作了能放大 倍的顯微鏡,從而發現了細菌。(2)腐敗肉湯中大量的細菌是怎樣產生的?(當時有哪兩種觀點)(3)巴斯德的實驗結果向世人證實了 ,他還發現了 、 ,提出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被后人稱為“ ”。2、讀了故事,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么新認識?(小組討論)任務二:細菌的形態與結構:閱讀課本P72第二自然段--P73內容,完成以下任務:(自主學習)(1)說出細菌有哪三種形態?并指出多媒體課件中的細菌分別屬于哪一種形態的細菌。(2)到黑板上寫出多媒體課件上標號中細菌的各結構。并歸納:哪些是細菌的基本結構?哪些是細菌的特殊結構?(3)細菌能夠像植物那樣自己制造有機物嗎?為什么?細菌獲取有機物的方式如何?比較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結構及營養方式的異同:(細胞結構上有就打“√”)(小組討論完成下表)比較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細菌細胞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液泡莢膜鞭毛營養方式(自養或異養)任務三:細菌的生殖學生仔細閱讀P74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以下問題:(自主學習)細菌是怎樣進行生殖的?(2)在環境適宜的時候,細菌大概多長時間繁殖一次?(3)如果遇到不良環境,細菌將如何應對?2、假設你手上此刻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4小時后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這對你搞好個人衛生有什么啟示?(小組討論)三、盤點收獲: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細菌的發現、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以及細菌的生殖有關的知識點內容。課堂檢測(在課件上以開心知識競賽的形式完成)(一)選擇題1、與洋蔥表皮細胞相比,細菌的細胞中沒有()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成形的細胞核2、細菌的繁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B.形成孢芽C.斷裂生殖D.營養生殖有關細菌的形態不正確的是(????)A.卵形???????B.桿形????????C.球形????????D.螺旋形芽孢的作用是(????)A.繁殖后代 B.生殖方式C.通過休眠度過惡劣環境 D.貯藏養料(二)綜合題5、在右圖中,內圈表示細菌形成的過程,外圈表示細菌進行?的過程。6、右圖為細菌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細菌結構中,①是,⑥是。(2)與植物細胞相比,大多數的細菌不含,所以不能自己制造,營養方式為。(3)細菌的生殖方式是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五、課后作業:完成P74練習題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