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探究 一、探究題的答題技巧 1、控制變量法 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而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從而研究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變量,是指沒有固定的值,可以改變的數。變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溫度,長度,粗細,材料等等 2、對照 不做處理的一組稱為對照組 (做處理的一組稱為實驗組) 對照作用的標準答案:①對照 ②與……(一般指實驗組)作對比 ,得出…… ③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對實驗材料選擇的要求 (1)種子:顆粒飽滿 植物:生長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 動物:健康,大小,年齡差不多 (2)數量相同且一般為多個 例1、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實驗。從實驗可知:他在研究影響大豆種子發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線情況 溫度 水分 甲 向陽處 20 ℃ 充足 乙 向陽處 20 ℃ 不充足 A.?陽光?????????????????????????????????????B.?空氣?????????????????????????????????????C.?溫度?????????????????????????????????????D.?水分 例2、為了探究有關食品腐敗的問題。李敏同學取三個相同的錐形瓶,各加入 50 毫升牛奶,高溫煮沸后按下表要求進行處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開 敞開 用消毒棉球塞住 溫度 25℃ 5℃ 25℃ ?實驗前將錐形瓶中的牛奶高溫煮沸,目的是殺滅原有的細菌?????????? B.?甲瓶與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食品腐敗速度的影響 C.?甲瓶與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的變量是牛奶中有無細菌?????????? ?D.?乙瓶與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的變量是瓶口是否敞開 例3、某同學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數量的豌豆種子放在棉花上。實驗過程與結果如表所示,則由表得出的結論是( ) 裝置 場所 溫度 棉花狀態 數日后的現象 甲 日光 23 ℃ 潮濕 全部發芽 乙 日光 23 ℃ 干燥 沒有發芽 丙 黑暗 23 ℃ 潮濕 全部發芽 丁 黑暗 23 ℃ 干燥 沒有發芽 A. 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溫度和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B. 對比甲、丁兩組實驗,可以得出種子的萌發與水分有關 C. 該實驗選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種子作為實驗材料,屬于控制變量 D. 對比乙、丙兩組實驗,可以得出種子的萌發與光照有關 4、探究環節 一般情況下,探究問題,提出問題,假設和結論都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例如:探究“蝸牛是否有聽覺” 探究的問題是:蝸牛是否有聽覺。 提出的問題是:蝸牛有聽覺嗎?(應該用一個問句來表達而不能用一個陳述句) 提出的假設是:蝸牛可能沒有聽覺。(或者蝸牛可能有聽覺) 得出的結論是:蝸牛沒有聽覺。 但是,在探究一種因素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影響時,我們可能還需要回答具有怎樣的影響(一般是有利或者是有害) 例如:探究“廢電池浸出液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探究的問題是:廢電池浸出液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提出的問題是:廢電池浸出液對植株生長有怎樣的影響? 提出的假設是:廢電池浸出液可能對植株生長有不利的影響。 得出的結論是:廢電池浸出液對植株生長有不利的影響。(可能還需要加一句:且廢電池浸出液濃度越大,對植株生長影響越大) 例1、閱讀材料,解決以下問題。 小亮打開櫥柜發現許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歡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設想蟑螂可能喜歡吃的食物。如:米飯、甜食、咖啡、話梅等食物,并設計了一套透明實驗裝置,有利于觀察蟑螂的行為。他將許多蟑螂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放進幾個透明裝置內(如上圖),然后觀察對比,得出結論 (1)他提出的問題是 ? (2)通過觀察對比相同時間內 來得出準確的結論。 (3)根據實驗蟑螂最喜歡的食物是 。 例2、某小組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的問題,討論并制訂了如下計劃:(背景知識: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的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濕潤并且有許多粗糙的剛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剛毛運動) 請你將小組計劃的探究內容補全: (1)提出的問題: ? (2)作出的假設: 。 (3)實驗:準備一定數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塊,玻璃板一塊。 實驗A:讓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鐘,記錄下爬行距離。 實驗B:讓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鐘,記錄下爬行距離。 (4)實驗數據: 平均爬行距離(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實驗結論: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判斷,可得出如下結論:蚯蚓在________的物體表面上爬得快。 (5)本實驗中:實驗A與實驗B的變量是什么? 。 (6)做完實驗后,應對蚯蚓如何處理? 。 例3、為了探究廢電池對水體的污染,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 ①將一節5號電池破碎,浸泡在1000 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魚缸上分別貼標簽A、B、C、D。 ③在4只魚缸中分別放入等量的清潔無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魚缸中分別放入50 毫升、100 毫升、200 毫升、400 毫升電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魚缸中分別放入5條金魚,定時喂養等量同種飼料,觀察并記錄情況。結果如下: 魚缸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體積/毫升 50 100 200 400 魚存活天數 15 12 7 1 根據以上設計,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提出的假設是 。 (2)實驗步驟⑤中,放入各魚缸的金魚必須是 。 (3)通過該實驗可以可以得出的結論: 。 (4)實驗時是否需要設置對照組?該如何設置? 。 5、不足之處 缺少對照,答案:缺少對照 實驗材料選擇不滿足多量原則,答案:……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 缺乏普遍性 原因:①實驗材料種類少 ②實驗材料數目少(對實驗材料選擇的要求講過) ③試驗次數少 答案:……,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或者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例1、食鹽我們每天都攝入,愛思考的小明想,低濃度的鹽水會不會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呢?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設計了以下探究實驗: (1)實驗步驟:①取兩個培養皿分別編號甲、乙,底部墊有四層紗布。向甲培養皿倒入一定量的低濃度鹽水;向乙培養皿倒入 ,作為對照組; ②甲、乙培養皿分別加入正常的飽滿水稻種子50粒。每個培養皿不能只用一粒種子的原因是 ; ③置于 25℃和有充足空氣的相同環境下培養。每天觀察一次,連續7天記錄水稻種子的萌發情況; (2)結果:甲組水稻種子的平均發芽率為 92%,乙組水稻種子的平均發芽率為 93%; (3)根據實驗結果,小明得出結論:低濃度的鹽水不會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小華認為 小明的結論并不準確,小華的理由是 。 例2、夏天,烈日曝曬過的汽車,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針對這一情況,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汽車遮陽簾,汽車遮陽簾是否真的有遮陽效果?研究人員選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疊型三款表面鍍鋁膜的汽車遮陽簾進行了以下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選取三輛顏色、型號相同的同款汽車,并排朝南停放在陽光充足的空曠地方。 ②將三款汽車遮陽簾分別安裝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后,關上車門,并編號。 ③一段時間后,用靈敏溫度計分別測量車內的溫度。 (1)進行該實驗的最佳時間是________(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2)該實驗設計中的不足之處是 。 例3、近年某地再現鎘含量超標大米的報道.為探究鎘的危害,某班的學生進行了如下實驗: 該同學提出的問題:重金屬元素鎘對人類有多大的危害呢? 實驗過程如下: 取32只體重為30g,生理狀態、健康狀況基本相同的小鼠隨機平均分成4組,雌雄各半,并編號A、B、C、D.用生理鹽水配制不同濃度的鎘溶液,然后分別用配制的溶液對小鼠進行灌胃實驗,其結果如表: 組別 鎘濃度(mg/mL) 生理鹽水用量 24h死亡率 A 0 10 0 B 0.015 10 2 C 0.030 10 3 D 0.045 10 6 (1)實驗結論: 根據表中數據分析,隨鎘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說明鎘含量越高,對人體的危害越大. (2)該同學設置A組的目的是________,該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 (3)為了控制單一變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條件須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該實驗設計分4組進行,每組樣品都選用8只小鼠,主要是為了減少誤差,避免出現________. 答案: 例1、D 例2、D 例3、C 例1、(1)蟑螂喜歡吃什么食物? (2)進入食物盒的蟑螂數量 (3)甜食 例2、(1)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體表面爬得快 (3)玻璃板;薄木板(4)較粗糙(5)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 (6)把蚯蚓放回適合它們生長的自然環境中去 例3、(1)廢電池浸出液對金魚的生命活動有影響 (2)同種且大小、健康狀況相同 (4)廢電池浸出液對金魚的生命活動有影響,且濃度越大,影響越大 (5)需要設置對照組。增加一只魚缸,編號為E,里面放入5條同樣大小的金魚,只加水不加廢電池浸出液,定期喂養等量同種飼料 例1、(1)等量清水 (2)增加樣本數量,減少實驗的偶然性 (3)只用一種植物種子進行試驗 例2、(1)B (2)沒有設置不裝遮陽簾的對照組 例3、(1)升高2)形成對照實驗;不同濃度鎘的生理鹽水(3)相同(4)偶然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