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姓名 單位 年級/學科 八年級生物 章節 第24章第2節 翻轉課型 常規翻轉 課題名稱 關注農村環境 主要知識點 農村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 教學目標 預習目標 通過閱讀教材,了解農村及農村主要的生態系統; 通過閱讀資源包里的文本資料,了解農藥的危害; 通過閱讀教材觀看微課視頻,了解沼氣發酵,認同發展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課堂目標 通過實施調查活動,能夠列舉農村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資料分析活動,能夠描述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 通過調查及探究活動,能夠形成在農村發展生態農業的意識,積極參與身邊環境的建設。 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教學內容:本節內容講述了農村環境的變化、如何發展生態農業。 教學重點:通過調查活動,能夠列舉農村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資料,培養學生如何在農村發展生態農業的意識。 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山區學校,學生們看得到周邊的環境變化情況,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等等了解全國其它地方的環境狀況,所以學生對此有一定的知識。八年級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相對來說較好,能熟練使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能夠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獲取知識,且已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分工合作可以解決相關問題。在第一節學習了人與環境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常見的環境問題,在教學中討論分析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利用已經建立的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環境與資源 資源準備 無 1.發布學習預備單; 2.準備課前測試題; 3.準備學生課前自學微課; 4.對應學習任務單進行文本資料上傳。 1.登錄教學助手平臺 2.學習預備單; 3.自主學習微課錄制《生態農業》; 4.調查活動開展的所需方法指導和調查報告撰寫指導的文本。 自主學習 1.學習課前微課視頻; 2.完成自主學習單; 3.小組完成調查報告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校內機房統一完成,調查報告小組合作完成) 通過教師端統計學生自主學習情況; 實時跟進學生的調查活動進展,及時給予指導; 根據學情準備課件; 準備進階及后測題目。 設置教學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精選題材,有效串聯知識點,形成問題串。 互動深化 了解整體預習情況; 課前小測,知道自己的知識儲備。 根據課堂活動單進行: 生產活動會影響環境(家鄉環境的變化) 活動一: 調查活動:對比家鄉環境的昨天和今天(課前完成調查)。 生態農業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 活動二: 資料分析:閱讀教材P97《加強農藥的環境監督刻不容緩》,思考問題: 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桑基魚塘》。 活動三: 材料分析:1.新月村“鮮花插在豬糞上”;2.沼氣發酵。 分析討論某生態農業村的結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預習情況,課前小測; 針對性點撥精講; 展示教學目標。 (二)探究思考,獲取新知 下發情景任務,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 (三)合作思考,再探新知 展示情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四)師生共學,梳理總結 通過深化講解,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多媒體課件 教學助手 互動平臺 文本資料: 《鮮花插在豬糞上》 視頻資料: 《桑基魚塘》 鞏固拓展 完成課堂檢測單: 拓展延伸:借鑒和學習成功的生態農業模式 課后作業:設計自己家鄉的生態農業模式和寫一篇提醒人們關注環境的倡議書。 精練反饋 及時反饋,精講點撥 引導學生設計自己家鄉的生態農業模式和寫一篇提醒人們關注環境的倡議書。 應答器,教師端及時統計,精準分析。 文本資料:借鑒和學習成功的生態農業模式。 教學流程圖 教學資源(說明在教學中應用的資源、形式、制作或搜集方法) 評價方法或工具(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將用到哪些評價工具,如何評價以及目的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