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細胞的生活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2)說出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2.能力目標:(1)養成通過類比、推理等方法獲取抽象知識的能力;(2)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與動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標:(1)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2)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2)說出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教學難點:(1)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2)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三.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第四節的教學內容。前兩節已經介紹了細胞的基本結構,本節主要圍繞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與生物體相似的特征,講述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是控制中心這體現了生物體在不同結構水平的一致性。從當代生命科學的發展來看,從細胞水平認識生命活動規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本節教材從細胞生活需要物質,到物質的進出,再到物質變化、能量轉換和遺傳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來闡明細胞的生活。這節課的學習為以后學習生物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本節教材內容抽象、容量大,與學生距離較遠,所以教學難度較大,教學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設機會讓學生體驗、探究,利用生活中常見事例進行知識的遷移,化難為易,降低教學難度,達到面向全體、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目的。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高,想象力豐富,對生物學現象和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渴望探索生物奧秘。這是學生學習動力的良好儲備。但是,本節內容涉及的概念較多而且抽象:比如克隆、遺傳信息、能量的轉換等。七年級學生抽象思維欠缺,綜合分析能力不夠,知識儲備有限。教材中涉及九年級化學的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以及八年級物理的能量守衡、能量轉換等知識,是七年級學生學習本節教材的一大障礙。本節課通過教師從各種媒體中獲得圖片等資料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推理、分析,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對課堂的參與度。五.教學流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導入新課(提問)對于一個重度燒傷患者來說,在十年前可能只有一種方法,是什么方法呢?(講解)而在十年后的今天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移植人造皮膚,接下來我們共同了解一下人造皮膚的應用。(展示)課件展示“人造皮膚在我國臨床上的應用”(提問)為了保持細胞的活性,應該向給這些活體細胞提供哪些物質?(講解)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生物也是如此。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是如何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的呢?我們將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得到答案。(引出課題:第一章第四節細胞的生活)(板書)討論治療重度燒傷的辦法(用自己的皮膚進行移植)觀看課件,了解人造皮膚的應用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需要提供與細胞生活相適應的營養物質(如:水、無機鹽、糖類、維生素等)以及適宜的溫度等非物質條件通過關注前沿科技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講解)首先,我們來看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我們之前提到的水、無機鹽、糖類……都是物質,那么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展示)flash動畫展示蔗糖溶解的過程——蔗糖在水中溶解時分子運動摸擬圖(提問)蔗糖溶解后,為什么水的總量沒有增加呢?(總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物質都是分子構成的(講解)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如水、無機鹽、氧等,一般不含有碳,統稱為無機物;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一般含有碳,統稱為有機物。(板書)(講解)關于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具體知識,大家在初三學化學的時候會有詳細的介紹,這里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就好。講解課本“試一試”小麥燃燒的例子使學生簡單了解無機物和有機物,如時間允許,可附加魚骨在鹽酸中溶解的實驗(無機物被溶解)。觀看“蔗糖分子擴散”動畫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之間存在間隙,蔗糖分子擠進了水分子之間簡單了解無機物和有機物從宏觀入手,運用推理方法,理解細胞生活需要物質。從感性認識入手,將抽象分子知識現象化,說出細胞內含有的物質。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講解)正是由于有這些物質的存在,才能讓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既然這樣就不能讓它們輕易跑到細胞外,可是細胞在進行生命活動過程中又會形成一些廢物還得排出去,如果不排出去就會影響正常生活。這就需要一個“明辨事非”的“保安”來管理。(提問)那么,細胞中的什么結構能充當“保安”的角色能?(展示)動植物細胞結構圖(講解)此時給出細胞壁具有全透性的事實,使學生進一步確定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展示)動畫分別展示動植物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講解)結合課本示意圖,根據時間條件,對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做適當的補充。對比動植物結構圖,結合前兩節所學知識,發現動植物細胞邊界的共有結構——細胞膜。進一步強化概念。通過觀看動畫,對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不同方式產生感性認識。通過動態的演示,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推測猜想和對比分析能力,讓學生關注生活,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作為細胞的邊界,可使細胞有穩定的內部環境;細胞膜上有適于物質運輸的結構,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和線粒體是能量轉化器(講解)細胞生活不僅需要物質也需要能量,能量以多種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下面的圖片中就有以各種形式存在的能量,你能找到它們嗎?(展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能量,光能、機械能、水能、化學能、電能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積累,分別識別圖片所代表的能量。葉綠體和線粒體是能量轉化器(講解)能量的存在有很多種形式(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不同形式的能量能相互轉化嗎?(展示)幾個能量轉化的實例(講解)同學們對能量轉換都非常熟悉了,其實生物細胞內也存在著能量轉換。我們吃進去的是食物,而不是能量,要將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就需要一個能量的轉換器。(提問)發動機是機車的轉換器,它能講汽油、柴油中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那么,什么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呢?(講解)先引導學生得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細胞中的葉綠體,由于其中一些色素能吸收光能,因此葉綠體能經過復雜的變化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所制造的糖類的那個有機物中。然后利用類比,將細胞中的線粒體與汽車的發動機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線粒體可分解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相當于“燃料”),將其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展示)通過流程圖展示動植物細胞中能量的轉化過程。(板書)動植物細胞獲得能量的過程。確定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分別了解:化學能→光能、熱能;光能→電能;化學能→機械能;確定物質不是能量,物質中包含能量思考什么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學生通過第一單元中對生產者光合作用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知識可以得出葉綠體具有轉換能量的作用通過推理形式,促進學生對細胞生活需要能量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類比,體驗細胞中能量的轉化,滲透熱愛植物的情感教育。鞏固訓練為什么醫院的醫生常給危重病人吸氧和點滴葡萄糖?及時給細胞提供生活需要的和2、在高倍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存在于細胞質中的線粒體。運動員肌肉細胞的線粒體比少運動的人的多,善于飛行的鳥其胸肌細胞的線粒體比不善于飛行的多。植物的線粒體比動物的少。你知道為什么嗎?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討論并回答問題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可檢測反饋目標達成情況。總結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點:(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2)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回顧各知識點加深學生記憶六.板書設計第四節細胞的生活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無機物: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物質有機物:分子較大,一般含碳,如:糖類、蛋白質、脂質…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3.線粒體、葉綠體是能量轉換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