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情況,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課堂上討論和交流,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生物知識的實際價值。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理解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難點:理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以及為什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是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而且使物質能充分地交換。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投影儀、展示臺、學生實驗材料用具(包括尾鰭色素少的活的小魚,顯微鏡,培養皿,滴管,棉絮等)2學生準備:預習本節課內容,尤其是本節的實驗方法步驟。四、教學過程1齊讀課本,復習導入通過復習上節課的知識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鏈接,自然導入。2分組實驗,合作探究為了了解體有哪些種類的血管,我們通過觀察小魚來探討。分組(前后四個同學為一組)實驗,實驗前要學生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要求,先按課文的方法步驟完成第1、2步,即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待魚安定后,將載玻片蓋在尾鰭上。教師把準備好的實驗材料放在展示臺上,再投影到屏幕上,指導學生觀察。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并容易滿足于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血液流動的特點,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觀察到小魚的末端,這個地方容易找到毛細血管,它的內徑只容許紅細胞單行通過,便于識別。然后,邊觀察邊緩緩地移動培養皿,以便根據血流的情況分別找到小動脈和小靜脈;再則是注意提醒學生應經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讓魚鰓始終保持濕潤,以便使小魚少受傷害。探討:(1)是否找到管徑最小的血管,血液在這種血管內流動情況如何?(2)管徑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來的,它最終又匯入什么血管中?(3)你能觀察到幾種血管?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樣嗎?五、隨堂練習,鞏固新知請你設計一個表格,將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作歸納和比較。學生活動:通過閱讀課文,嘗試用表格形式對三類血管作比較。將個別學生的做法投影到屏幕上,由學生評價。教師活動:巡視、點撥,操作投影儀,出示參考答案。(如下)血管名稱結?????????構功????????能管壁特點管內血流情況動脈較厚、彈性大速度快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靜脈較薄、彈性小速度慢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毛細血管非常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內徑十分細小速度最慢連通最小的動脈與最小的靜脈,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六、隨堂練習,鞏固深化1紅細胞只能單行通過的細管是()A動脈B毛細血管C靜脈2下列哪項不是動脈的特征()A管壁厚、彈性大B運血出心臟C血流速讀快D管內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3毛細血管內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需要穿過()A一層細胞B二層細胞C四層細胞D三層細胞4下列血液流動速度依次由快到慢,直至最慢的一組血管是()A動脈、靜脈、毛細血管B靜脈、動脈、毛細血管C毛細血管、動脈、靜脈D毛細血管、靜脈、動脈七、課堂評價,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1請你歸納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2評價你在本節課內容中的學習表現,有哪些長處,有哪些不足?3在小組學習中,你的同伴中哪一個較突出,他有哪些優點值得你學習?八、滲透聯系、拓展延伸醫院的護士為病人輸液時,常常先用一根膠皮管扎緊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現出來才一針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