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統編版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一7.1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 1.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2.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 關鍵能力: 1.理解我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2.重點掌握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3.科學分析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家建設。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深刻把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的對外開放力度將會越來越大,增強對中國發展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認同和理解。 2.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精神,正確對待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 3.公共參與:了解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掌握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基礎梳理基礎梳理 開放帶來進步, 必然落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 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 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 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 ,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適應新形勢,我們要 ,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的經濟發展新優勢: 要形成以 為核心的出口競爭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 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要創新 ,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立足我國國情,放眼世界,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 。 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好比兩條強有力的 ,支撐我國經濟邁入現代化。 我國實行 ,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 ,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 我們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 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 在自己手中。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 ,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的開放戰略。 易錯提示易錯提示 1.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答案:× 解析: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要形成以商品貿易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 答案:× 解析: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的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探究 深化探究 材料一 2019年5月10日,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入美國的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國同步發表聲明,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2019年5月15日,美國特朗普政府突然下令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美國所謂的“黑名單”。2019年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指出,早在多年前,華為就已經為日后可能出現的封鎖局面開始了戰略準備,為包括芯片在內的很多公司產品零部件打造“備胎”,華為所有高端芯片都可以自己制造,5G也不會受影響。“備胎”讓國人振奮,華為成為一種精神力量,國人出現了聲援華為的熱潮。 材料二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 1.結合材料一說明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2.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因。 2.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改革開放之初,很多外資企業對自己的權利能否受到保護心存疑慮。幾十年過去,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177萬件,年均增長11.24%。2001年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僅19億美元,2017年已達286億美元。2018年,我國全年境內外專利申請432.3萬件,比上年增長16.9%。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抄襲、盜版、制假等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擴大開放的四大舉措之一,我國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些充分展示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從經濟生活角度,闡述保護知識產權對促進開放發展的作用。 隨堂訓練 隨堂訓練 1.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要適應新時代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知識產權保護、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立法項目要統籌考慮,立改廢釋并舉。”這是因為(?? ) ①經濟基礎的變化對上層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改革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③關鍵部分的狀態決定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敗 ④實現最優目標需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年1月起,我國適當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適當降低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進口關稅,降低150多項木材和紙制品的進口關稅;在最惠國稅率調整方面,2020年7月起,我國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上述措施( ) ①是中國政府主動擴大開放,更多依靠外需助力發展的精準發力 ②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生活和市場需求,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③是中國持續踐行擴大開放承諾,積極同世界各國尋求共贏的重要舉措 ④旨在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國家批準設立的覆蓋省級全域全業的試驗區,它強調經濟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更加注重提高貿易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以提升區域對外開放的整體功能和創新能力。截至2020年4月,我國先后批準設立了寧夏貴州和江西三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 ①有利于當地構建內外并舉省域統籌的開放布局 ②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步伐,會給世界發展帶來機遇 ③旨在承接境內外產業集群轉移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④有利于當地走出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進一步放寬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準入條件。專家認為,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進入為我國金融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將有效地發揮“鯰魚效應”。下列推導符合該專家觀點的有(???) ①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我國國內市場→中資銀行的憂患意識提升→促使中資銀行提升服務質量 ②放寬外資金融業準入→加劇金融業的競爭→倒逼國內金融業改革 ③給予外資銀行國民待遇→促進內外資金融企業平等競爭→推動我國金融業走出去 ④銀行業取消外資準入門檻→吸引更多外資銀行來華經營→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 B. 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 C. 經濟特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 D.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 答案 基礎梳理 封閉 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 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技術、品牌、質量、服務 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 對外投資方式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腿” 對外開放 社會主義大國 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 盲目排外 奉行互利共贏 深化探究 1.答案:1.消極影響:會影響我國對外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定影響;沖擊部分外向型企業,導致成本增加、訂單減少、工人失業等問題;干擾和破壞我國對外技術合作。積極影響: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優化出口結構;促進國內需求的增加。 2.①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②我國始終堅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對外開放的原則和出發點,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國始終堅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原則的對外開放,有利于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解析:1.本題綜合考查了經濟全球化、對外開放等有關知識,著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駕馭能力。解答第1問,要注意“影響”的雙重性,切忌思維角度的單一。依據材料一,可歸納出消極影響;依據材料一后半部分內容,可引申出積極影響。 2.解答第2問,要注意原因可從外因和內因兩個角度分析。 2.答案: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有利于激發人們創新創造的熱情,為開放發展提供動力;有助于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推動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內外聯動,形成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解析:本題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素材,考查激發生產要素活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等知識。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考查的是經濟生活中對外開放的知識,屬于意義類非選擇題。其次審讀材料不難發現,保護知識產權的核心就是保護科技成果,據此可聯系教材中按要素分配的意義、形成以技術等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等知識組織答案。 隨堂訓練 1.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題意,依據題意,要適應新時代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知識產權保護、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立法項目要統籌考慮,立改廢釋并舉。這是因為經濟基礎的變化對上層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實現最優目標需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②錯誤,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③錯誤,整體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整體決定部分。故選:B。 2.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 ①,材料中降低進口關稅的措施是我國擴大開放的表現,但我國發展要更多地依靠內需拉動,而不是更多地依靠外需,故①錯誤; ②,我國適當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適當降低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進口關稅等措施,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生活和市場需求,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故②正確; ③,我國適當降低部分進口產品和先進技術關稅,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這些措施有利于擴大我國進口,帶動世界經濟發展,是中國持續踐行擴大開放承諾,積極同世界各國尋求共贏的重要舉措,故③正確; ④,材料中我國的降稅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引進來”,而不是為了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故④不符合題意。 故C②③正確,ABD錯誤。 3.答案:B 解析: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實行的是省級全域全業的對外開放,有利于當地構建內外并舉、全域統籌的開放格局,有利于以開放促進改革、促進發展,①④正確;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步伐的觀點夸大化,排除②;承接境內外產業集群轉移,降低綜合物流成本不是最終目的,排除③。 4.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的主要知識為:對外開放。①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準入條件,會吸引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我國國內市場,銀行間競爭加劇,中資銀行的憂患意識提升,這會促使中資銀行提升服務質量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故①選項正確;②我國放寬外資金融業準入后,會加劇金融業的競爭,在市場競爭壓力下,我國金融企業為避免被市場淘汰,會加大改革力度,倒逼國內金融業改革,故②選項正確;③材料舉措會推動金融業引進來而不是走出去,故③選項錯誤;④取消外資準入門檻的說法錯誤,故④選項錯誤。故A①②正確,BCD錯誤。 5.答案:D 解析:ABC錯誤,D正確,對外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了“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大格局。 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