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蒸騰作用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掌握蒸騰作用在植物生產中的應用。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情感目標:讓學生樹立植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增強生態意識,提高對綠化祖國、保護生態環境的認識。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重點:(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2)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教學難點:(1)蒸騰作用的意義(2)蒸騰作用在生產中的應用教學方法講授——演示實驗——提問引導——討論交流——得出結論運用的信息技術工具硬件:電腦、白板軟件: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思路觀察思考---討論交流---聯系實際---理解應用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時間安排一、復習導入新課提問: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吸收的大量水分哪去了?二、講授新課(一)蒸騰作用的概念出示演示裝置和提出問題:1.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2.水珠是從葉片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3.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液態還是以氣態形式從氣孔中散發出來的?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回答問題。總結: 1.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2.植物蒸騰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片。(二)蒸騰作用的過程提問:植物蒸騰出的水分是從哪里來的?(三)蒸騰作用的意義提問:植物體為什么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絕大多數水分都通過蒸騰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應該向下流,但植物體中水分卻是由下向上的方向流動,原因是什么?2.無機鹽必須以什么方式存在,才能被植物體吸收?3.為什么大樹不會被太陽灼傷? 4.蒸騰作用對光合作用有什么影響?組織學生討論、發言。總結蒸騰作用的意義和生產中的應用1.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向上運輸的動力。2.能促進礦質營養的運輸和合理分配. 3.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因過熱而灼傷葉片。4.能加速氣體交換,可以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原料。 三、課后總結布置作業作業:1、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2、大樹為什么不會被陽光灼傷?本節課的內容從海爾蒙特的實驗入手,引導同學們對光照與植物生長的關注,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本節課能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知識,了解實驗的有關內容,自己動手實驗,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學素養。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是微觀生命活動,內容抽象,只有通過外在實驗現象來推理內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能把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究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很廣,設計方案很多,看得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這樣的教學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并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本節課能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教師客觀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本節課增加了亮點。5分鐘30分鐘5分鐘板書設計蒸騰作用 一、蒸騰作用的概念 蒸騰作用:是指正在生長發育的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二、蒸騰作用中水的流動途徑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1、促進根吸收水分。 2、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4、促進氣體交換,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必要原料。四、影響蒸騰作用的環境條件1、光照強度2、環境溫度 3、空氣濕度4、空氣流動狀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