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2、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自身條件。過程與方法:1、通過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通過探究、實驗,加深對影響種子萌發的條件的理解,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種子萌發過程”是在生物圈中完成的這一事實,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并通過參與種植、管理植物的活動,增強愛護植物的意識。教學重點重點:種子萌發的條件。突破方法:實驗探究教學突破。難點: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突破方法:實驗探究和練習鞏固突破法。師導案生學案導入新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對植物生命周期生動的寫照。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就是第二章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種子的萌發。展示本課時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掌握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探究種子的發芽率;掌握種子萌發過程。自主預習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安排預習時間。(如果課前已安排學生的預習,并檢查了學案的可以直接進入小組討論,也可以再用3分鐘的時間熟悉本課內容;如果事先沒有預習的則應該安排10分鐘預習。)教師隨堂輔導,抽批學生學案,及時掌握學情。(一)自主學習(完成以下練習,小組內互相檢查)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一定的和充足的;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有完整而活的,且子粒。3、測定種子發芽率的計算公式:。4、抽樣檢測:是從檢測對象中抽取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5、種子萌發的過程: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或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軸。隨后,胚根突破種皮,形成。伸長,胚芽發育成和。二、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通過討論完成合作探究題。教師深入各組指導學生的觀察完成情況。鼓勵各組同學在組內開展小展演。三、展示提升學生展示時教師要細心捕捉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鼓勵,并對不足之處加以糾正。四、課堂檢測1、學生寫題號及答案,交換批改,匯報成績。2、要求學生將錯題記錄在糾錯本上。七、課堂小結(二)小組合作探究1、學生根據本節資料分組設計探究方案,每個小組選派代表正式自己設計的探究方案。提出問題:在哪種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小雨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等條件。制定計劃:選擇實驗材料:菜豆種子、燒杯、吸水紙、湯匙、清水。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探究方案進行探究活動。討論題:應當選擇什么樣的種子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應該將種子分成幾組?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粒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可以嗎?應當為對照組提供什么樣的溫度、水分、空氣等條件?對每一個對照組的處理,除了所要研究的條件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與對照組相同?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幾號裝置中的裝置萌發了?幾號裝置中的種子沒有萌發?請你嘗試分析原因。設置4號裝置的原因是什么?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是否支持你的假設?8、由此得出種子萌發所需的環境條件是什么?9、探究完成下表:種子類型萌發情況原因被昆蟲咬壞的種子一般不能因為干癟的種子一般不能干癟的種子,缺少萌發所需的煮熟或儲存時間過長的種子不能處于休眠期的種子不能植物長期的結果結論:種子萌發必須具備的自身條件有:等條件。10、我們平時吃的豆芽菜是種子結構中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三)展示提升(四)課堂檢測1、種子萌發必須的條件不包括()A、適量的水B、適宜的溫度C、充足的空氣D、一定的光照2、播種在水澇地的種子很難萌發,主要是因為缺少種子萌發所需要的()A、水分B、適宜的溫度C、空氣D、有生命力的胚3、下列幾種種子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能萌發的是()A、煮熟的種子B、被蟲子咬掉胚的種子C、正處在休眠期的種子D、保存完好的種子4、測試800粒小麥種子有720粒萌發,發芽率為()A、95%B、90%C、85%D、80%5、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發育成莖和葉的結構是()A、胚芽B、胚根C、胚軸D、子葉課后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