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專題復習:易混點歸類復習提綱-2020-2021學年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專題復習:易混點歸類復習提綱-2020-2021學年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部編七年級歷史上冊歸類復習提綱
七上歷史的幾種制度
禪讓制:將聯盟首領傳給賢德之人。
世襲制:禹死后,啟繼承父位,以后貫穿中國歷史,--直到清朝滅亡。
分封制:(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分封封封再分封,消弱諸侯勢力;---西晉分封同姓諸侯王
縣制: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時提出--郡縣制度:秦朝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
君主專制制度(中央集權制度):戰國時期韓非提出,秦朝秦始皇創立,直到清朝。
漢武帝實施刺史制度,監視13州部;東漢末年,該刺史為州牧,統領地方軍政。
漢武帝時確立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察舉制。
丞相制度:秦始皇時期開始,明太祖廢除
幾次重要的變革
1、管仲改革---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組建強軍;尊王攘夷,擴充疆界。作用:為齊桓公稱霸奠定基礎。
2、商鞅變法---(1)時間及支持者:前356年??秦孝公(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戰;設立縣制。(?3?)作用:使秦國國富兵強;確立封建制度,為統一中國奠定基礎。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內容: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用漢制,習漢禮等。一-句話概括就是向漢族學習。(2)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北魏實力。
幾次改革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增強了國家實力。
重用人才的事例
1、商湯重用伊尹,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使商朝興盛
2、周文王、周武王重用呂尚、周公,使西周興盛。
3、齊桓公重用管仲進行改革,才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4、戰國時期秦孝公重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成為最富強的國家
5、漢武帝時期在政治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削弱了諸侯國的權力,思想上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重用衛青、霍去病才能打破匈奴,?外交上重用張騫出使西域。這樣西漢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
曹操重用人才,官渡之戰大勝袁紹,統一北方。
孫權、劉備能夠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在于政治上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孫劉聯合,軍事上重用周瑜。
前秦苻堅重用漢人王猛從而統一黃河流域。----結論:得人才者得天下。
重要的戰役和戰爭
1、阪泉大戰:黃帝部落戰勝炎帝部落,結成炎黃聯盟。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部落進行的戰爭,奠定獨立華夏族形成的基礎。
3、牧野大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
4、長平之戰:戰國時期發生在秦趙之間,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的進攻。
5、巨鹿之戰:發生在項羽和秦朝主力之間是秦朝滅亡的決定性戰役,項羽以少勝多。
6、垓下之戰:發生在劉邦和項羽之間,最終劉邦取勝。
7、漠北大戰: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破匈奴,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
8、官渡之戰,200年,曹操戰勝袁紹,統一黃河流域。
9、赤壁之戰:?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10、淝水之戰:?383年,東晉與前秦的戰役,東晉以少勝多。
近似的歷史事件
1、文字演變:甲骨文(商朝,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一一金文(或銘文,商周)
一大篆(西周晚期)一-小篆(秦朝)一一隸書(秦朝)一楷書-草書、行書
2、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私學)---.漢武帝時設立太學,為古代最高學府(公學)。
西漢發明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4、秦的貨幣叫“圓形方孔半兩錢”,漢武帝時叫“五銖錢”。
5、曹操是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時代的。
6、《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資料。
7、統一中國的王朝分別是秦、西漢、東漢、西晉;先后統一了黃河流域的是曹魏、氐族建立的前秦、鮮卑族建立的是北魏
8、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者都是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方式不同)
9、夏朝歷法叫“夏歷”,祖沖之制定的歷法叫《大明歷》。
10、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叫秦國,屬于周王朝名義下的封國。公元前221年之后的叫秦朝。
11、元謀人“知道使用火”,北京人“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山頂洞人會人工取火
12、秦朝投降的對象是:劉邦。秦朝主力是被項羽消滅的。
13、秦末的農民起義是陳勝吳廣起義和項羽、劉邦起義,王莽建立新朝后引發了農民起義,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是黃巾起義,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鎮壓過農民起義。
14、張角是黃巾起義的領導者,也是太平道(道教)創立者。
15、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有: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16、三國的滅亡順序:263年蜀國滅、266年魏國滅、280年吳國滅。
17、秦朝負責監察的官員的叫御史大夫,漢武帝設置刺史,也是監察官員。
18、陸上絲綢之路起點是長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東南沿海(廣州等)。
幾個王朝的首都
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都城陽城(今河南登封)。
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都城在亳(今河南偃師、鄭州)。商王盤庚后來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鎬京(今陜西西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城長安。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229年,孫權在建業(南京)稱帝,吳國建立。
266年,司馬炎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
317年,司馬睿以建康(南京)為都城,建立東晉。
420年-589年,中國南方宋、齊、梁、陳相繼定都在建康(南京)。
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幾個重要原因和啟示
1、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發展歷程是什么?有何啟示?
秦始皇派兵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南征北百越,設置三郡;漢武帝派衛青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東漢派甘超出使西域; 開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東漢、魏晉時期,少數民族內遷,北朝后期我國出現了民族的大交融古代處理民族關系的兩種方式是和平與戰爭;主要方式應該是和平友好;應該樹立平等、團結、互相尊重的民族意識。
2、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啟示?
原因:都是由于國君暴虐無道,統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春秋的爭霸戰爭有什么影響(利、弊)?
消極影響:給人民帶來種種沉重的災難;
積極影響:促進了國家逐步走向統一;促進了民族交流融合。
4、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項羽剛愎自負,一味依賴武力,失去民心;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5、結合當時社會情況,說說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①?佛教教義,使其得到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植。②社會動蕩不安,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就推動了佛教在中國傳播。
6、我國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國家統一; (2)經濟發展;(3)各民族共同創造;(4)中外交往頻繁。
7、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啟示?
原因:(1)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水土不服;(2)曹操驕傲輕敵;(3)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
啟示: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8、如何評價三國鼎立局面?
形成局部性統一,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西晉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9、魏晉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北方人大量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②江南地區戰亂比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③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如何評價秦始皇?
歷史作用:
①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
②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11、如何評價漢武帝?
(1)漢武帝統治時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 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加強中央集權;②經濟上: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和專賣,增加財政收入; ③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中央集權空前加強;④對外關系: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加強西域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
(2)漢武帝是我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广宗县| 崇信县| 上犹县| 云南省| 新昌县| 泸溪县| 广南县| 毕节市| 怀集县| 讷河市| 郁南县| 金乡县| 桃江县| 星子县| 滨州市| 黄浦区| 会理县| 静海县| 宁化县| 通江县| 南部县| 神木县| 镇坪县| 紫云| 五峰| 武功县| 亚东县| 九龙县| 抚顺县| 天祝| 马龙县| 来安县| 内丘县| 长顺县| 延边| 舒兰市| 武冈市| 叶城县| 永吉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