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課件(共43張PPT)+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課件(共43張PPT)+素材

資源簡介

(共43張PPT)
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族,改國號為清。
皇太極
努爾哈赤
1616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建大金。
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并與清軍聯(lián)合夾擊滅掉了明朝的李自成。南方的明朝還幻想和談分天下,結果被清朝秋風掃落葉般地收拾掉了。
吳三桂成就了自己的臭名遠揚,也助推清王朝成了歷史的主角——
清軍入關第一位皇帝——順治帝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1)
措施
1.清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2)作用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①政治制度方面
②思想文化方面
(1)
鄭成功收復臺灣
2.鄭成功收復臺灣和
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2)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①背景
②經過
③結果
④評價
(1)
措施
3.清廷對西藏地區(qū)的管轄
(2)作用
(3)六世班禪與乾隆皇帝
措施(1)(2)(3)(4)
4.鞏固西北邊疆(新疆)
5.雅克薩之戰(zhàn)
(1)
背景
(2)經過
6.清朝的疆域
西

西



(3)結果








冊封
達賴
冊封
班禪
駐藏
大臣
金瓶
掣簽
雅克薩之戰(zhàn)
《尼布楚條約》
統(tǒng)一臺灣后建制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平定噶爾丹叛亂
至清代,中國最終形成一個疆域空前遼闊又高度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也成為幾十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
無論是臺灣,西藏、新疆還是東北,都是炎黃的子孫,我們血脈相連,同根同種,休戚與共。
清朝統(tǒng)治者以北京為都城,清軍隨后南下,消滅了明朝政權殘余勢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漸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政治制度方面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會采取怎樣的統(tǒng)治方式呢?
學習漢法
統(tǒng)一內地后的清朝
清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襲中原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政治制度方面
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tǒng)。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思想文化方面
滿族統(tǒng)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遭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1645年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的頭銜,多爾袞并親自“謁稱師孔子廟行禮”。
——戴逸《簡明清史》
只有對人口眾多、社會進步的漢族文化、思想的充分認同,才能從根本上獲得漢族地主階級、下層民眾的廣泛認同。
清朝統(tǒng)治者為什么推崇儒家學說?
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鞏固了自身的統(tǒng)治。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作用
東南
為安定邊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
東北
西南
西北




16、17世紀是大航海時代,新航路開辟,荷蘭是繼西班牙、葡萄牙后第三個世界性帝國,在17世紀稱霸世界,成為“海上馬車夫”,為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的原始積累,積極海外殖民擴張。
荷蘭在臺灣對漢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和剝削。
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趁明朝國勢衰敗之機,出兵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在臺灣實行殖民統(tǒng)治。
海上馬車夫——荷蘭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背景



鄭成功
(1624年-1662)
鄭成功,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曾得到明唐王朱聿鍵賞識,賜姓朱,改名成功,并命他做禁軍提督。從此,民間都稱鄭成功為“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歷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
鄭成功致荷軍總督揆一招降書: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鋸,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清初,在福建沿海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經過
1661年,鄭成功從金門出發(fā),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島南部,把敵人包圍在赤嵌城和臺灣城兩個據點中。
臺灣城(熱蘭遮城)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經過
赤嵌城
1661年,鄭成功率2.5萬名兵將,從金門出發(fā),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荷蘭侵略軍十分驚恐,把軍隊集中在臺灣城和赤嵌城。赤嵌城的侵略軍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向鄭軍投降。臺灣城侵略軍被圍8個月后投降。




1662
年2月,荷蘭殖民長官被迫宣告投降。被荷蘭殖民者占據了
38
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圖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結果
鄭成功收復中國領土臺灣,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tǒng)治。




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復臺》
開辟荊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關不忍離。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評價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軍閥,建立了明鄭政權,成為反清復明的一股力量。
①1683年,清軍兩萬人進入臺灣,鄭氏軍隊戰(zhàn)敗,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福建水師提督施瑯恩威并重,一面對鄭氏集團誘降,一面加緊軍事行動。面對清政府猛烈攻勢,鄭氏集團接受招降,施瑯順利進駐臺灣。






平臺千古復臺千古,
鄭氏一人施氏一人。
歷史是不會忘記那些為臺灣回歸祖國大陸做出重大貢獻的先烈
清朝平定臺灣
②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設置臺灣府作用
③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劉銘傳,在建省、設防、整肅吏治、團結高山族、修造鐵路、開辦郵電、清賦理財、倡創(chuàng)新學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樹,對改變臺灣的落后面貌、加速臺灣的開發(fā)建設,起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三國時
隋朝時
元朝時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三國時期,孫權曾派將軍衛(wèi)溫等到達夷洲(今臺灣)
隋煬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設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1653年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并正式賜予“達賴喇嘛
”的封號,還撥??钪匦薏歼_拉宮。
順治會見五世達賴
達賴金印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達賴在蒙古語中意為大海,喇嘛在藏古語意為上人或上師。達賴喇嘛即意為“德行科研成果象大海一樣的上師”。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達賴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稱謂,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職位。




②康熙時,1713年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
”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班是梵語“班智達”(學者之意)禪是藏語“欽波”(大之意)的簡稱,“額爾德尼”是滿語,意為"珍寶"。
班禪額爾德尼和他的金印




西藏的佛教規(guī)定,達賴或班禪以其轉世“靈童”作為繼承人。
目的: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轉世靈童,清廷特別頒發(fā)金瓶,規(guī)定選定轉世靈童時,要將找到的幾個靈童的名字,用滿文、漢文和藏文三種文字寫在象牙上,裝入瓶中。
方法:由駐藏大臣擎簽確定,然后報請朝廷批準,才能成為合法的繼承人。
經過400多年的傳承,到目前,達賴已經傳了14世,班禪只傳了11世。
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
清駐藏大臣令牌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駐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體實施者,直接傳達皇帝旨意。
駐藏大臣的銀質“賞牌”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設立噶廈
,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噶廈為清至新
中國初期西藏
地方官署名,
即原西藏地方
政府。
“噶”
是命令的意思,
“廈”是房屋
的意思,“噶廈”就是發(fā)號施令的地方。外國人常把噶廈譯成“內閣”,性質類似。

1793年,清朝頒布《
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29條,規(guī)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guī)。
章程對西藏的宗教事務、外事、軍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與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朝廷批準。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西

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作用
西藏
唐朝
元朝
清朝
用史實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蕃和親:文成公主(唐太宗時)入藏
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
順治、康熙分別冊封達賴、班禪
雍正:1727年,設駐藏大臣
地方設立噶廈
頒布《
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乾隆皇帝70歲壽辰時,班禪六世不遠萬里,長途跋涉到達承德避暑山莊,參加祝壽慶典。乾隆皇帝特意在山莊的北面,仿照班禪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修建了須彌福壽廟,供他居住。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六世班禪與乾隆皇帝




英國殖民者遣使入藏,六世班禪明確表示:整個西藏都是在中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地方,西藏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乾隆皇帝修建須彌福壽廟,供他居住。


西

1996年至今,習近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任總書記,李克強、李鵬、朱镕基、溫家寶四任總理都曾面見過十一世班禪,聽取他匯報修行、學習情況。
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六世班禪與乾隆皇帝
2008年拉薩騷亂事件
十四世達賴喇嘛與西藏上層分裂勢力呼應,宣布“西藏獨立”,企圖分裂祖國。1959年,達賴喇嘛出逃印度,流亡海外。他依靠西方反華勢力,利用宗教領袖外衣,散布謊言,欺騙國際輿論,鼓吹西藏獨立。
叛逃國外的十四世達賴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六世班禪與乾隆皇帝




清朝的疆域1820年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新疆
康熙三十六年,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噶爾丹身亡,其侄子丹濟拉等帶著噶爾丹的尸體,率三百戶歸降。
天山北部的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俄國的唆使下發(fā)動叛亂,康熙帝三次親征,在多次戰(zhàn)役中打敗噶爾丹,平定叛亂。
康熙平定噶爾丹得勝圖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1)平定噶爾丹叛亂
穩(wěn)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qū)。
作用




伊犁
阿克蘇
葉爾羌
喀什噶爾
和闐




庫車
烏什










巴達克山
大、小和卓被殺地點
清軍平叛路線
叛軍潰逃路線
主要交戰(zhàn)地點
大小和卓叛亂,形成割據勢力,他們殘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強烈不滿。乾隆帝調兵征伐,并宣布,只為擒拿大小和卓,維吾爾等族人民皆為無罪之人,不要株連。
乾隆時期,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軍經過兩年戰(zhàn)斗,平定了這場分裂祖國的叛亂。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2)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3)清朝設置伊犁將軍
,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加強了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
作用
光緒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辛亥革命后,廢除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府城樓——惠遠城鐘鼓樓
伊犁將軍府舊址
(4)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控制和壓迫,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1771年,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清政府將水草豐美之地劃給土爾扈特人作牧場,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稘M文錄副奏折》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十七萬土爾扈特人,經過一路的惡戰(zhàn),加上疾病和饑餓的困擾,“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我們的子孫永不當奴隸!
我們要到太陽升起的地方!
——渥巴錫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措施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篇章。
意義
(4)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土爾扈特部,
昔汗阿玉奇,
終焉懷故土,
遂爾棄殊倫。
弗受將為盜,
俾安皆我民,
從今蒙古類,
無一不王臣
。
——乾隆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①17世紀中期,
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背景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軍撤出中國領土,俄軍置若罔聞,繼續(xù)增兵,擴大侵略。




戰(zhàn)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經過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打退俄國的進攻,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xié)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結果
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
條約的意義




庫頁島



西跨蔥嶺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東臨太平洋
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
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
南至
南海諸島
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
清朝
清朝前期,中國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的疆域
第三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清朝的疆域
圖大鴻謀遠,
宅中燕翼垂。
即今大一統(tǒng),
前烈萬年知。
——乾隆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康熙冊封班禪
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683
消滅鄭氏割據勢力
1684
設置臺灣府
設置伊犁將軍
順治冊封達賴
雍正設置駐藏大臣
1885
設置臺灣省
乾隆《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清朝中央政府
雅克薩之戰(zhàn)
《尼布楚條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揭西县| 望江县| 临夏县| 浏阳市| 玛纳斯县| 达拉特旗| 三江| 河北区| 抚松县| 丰镇市| 蓝田县| 双桥区| 宝坻区| 灵川县| 观塘区| 永顺县| 鄂尔多斯市| 简阳市| 平泉县| 中阳县| 唐河县| 夏邑县| 鄂伦春自治旗| 图木舒克市| 应用必备| 龙江县| 西安市| 固原市| 洛宁县| 深水埗区| 当雄县| 成武县| 双峰县| 新绛县| 土默特右旗| 镇坪县| 杭锦后旗| 莲花县| 海城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