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科學專題復習 專題三:生物與細胞 496252513843000生物與非生物 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呼吸;能生長;能繁殖后代;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能遺傳和變異;能進化 觀察蝸牛的生物特征 器官:眼、觸角、殼、口、足 感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 通過觀察,能得出蝸牛具有的特征:對外界刺激有反應,生活需要營養,有嚴整的結構,能呼吸等。 細胞 細胞的發現 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德國科學家魏尓嘯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 比較完善的細胞學說: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 10591802730500 顯微鏡 2593975254000★注意: 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注意: 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結構 1003306032500 顯微鏡的使用 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并根據需要安放好低倍目鏡和物鏡。 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使視野中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 放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物體正對通光孔。 調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讓物鏡靠近載玻片(從右側注視物鏡);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 觀察:顯微鏡視野中的像是倒像,即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后移;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右移。裝片的移動方向與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觀察細胞 洋蔥表皮細胞 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 滴:用滴管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鱗片內表皮; 展:把撕下的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平;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 染:在蓋玻片一側,加1-2滴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觀察: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口腔上皮細胞 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 滴:用滴管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 刮:漱凈口,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口腔內壁上沿同一個方向輕刮幾下; 涂:把牙簽上附有口腔上皮細胞的一端在載玻片中央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 染:在蓋玻片一側,加1-2滴亞甲基藍溶液或稀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 觀察: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例題: 1.“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從這句古詩中,你能體會到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 A.?生物對外界刺激有反應??????B.?生物能遺傳和變異??????C.?生物能生長和繁殖??????D.?生物能攝食和排泄 解答: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1、生物體具有嚴整的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3、生物體能生長和繁殖啊;4、生物體具有應激性;5、生物體能生殖和發育;6、生物體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生物體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環境并影響環境。由題意可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句古詩中反應了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的特征。 故答案為:C 2、試劑的正確選擇和使用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中,所用試劑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名稱 所用試劑 目的 A 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 碘液 顯微鏡看到更多細胞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生理鹽水 保持細胞形態 C 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 清水(濕紗布包裹魚頭) 保持魚的呼吸 D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葉綠素 A.?A???????????????????????????????????????????B.?B???????????????????????????????????????????C.?C???????????????????????????????????????????D.?D 解答:1、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制作時可用紅墨水或碘液染色,目的是看清細胞的結構; 2、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不滴清水而滴入生理鹽水是防止細胞吸水而脹破; 3、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時需要使小魚生命狀態完好,用清水(濕布包裹魚頭)可使魚保持正常呼吸,維持生命活動; 4、酒精蒸煮可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制作時可用紅墨水或碘液染色,目的是看清細胞的結構,無法看到更多細胞,不能達到目的,A正確; B、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不滴清水而滴入生理鹽水是防止細胞吸水而脹破,可以達到目的,B錯誤; C、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時需要使小魚生命狀態完好,用清水(濕布包裹魚頭)可使魚保持正常呼吸,維持生命活動,能達到目的,C錯誤; D、酒精蒸煮可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有利用實驗中的觀察,能達到目的,D錯誤。 故選A 3.用普通光學低倍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下列現象可能會發生且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現象 原因 A 細胞有重疊現象 沒有蓋蓋玻片 B 有黑色圓圈 氣泡太多 C 呈現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等結構 細胞被紅墨水染色均勻 D 細胞結構模糊 未滴加生理鹽水 A.?A???????????????????????????????????????????B.?B???????????????????????????????????????????C.?C???????????????????????????????????????????D.?D 解答:觀察細胞時出現的問題原因分析如下: 細胞有嚴重重疊可能是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撕得太厚或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未在載玻片 上展平,甚至造成折疊現象,故說法錯誤。 B、有黑色圓圈等主要原因是氣泡太多,故說法正確。 C、?用普通光學低倍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是無法觀察到葉綠體的,故說法錯誤。? D、細胞結構不太清楚原因是未加滴紅墨水進行染色,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4.學校的興趣小組為觀察蝸牛的形態特征,決定到野外捕捉蝸牛。甲、乙、丙三位學生結伴同行,因為對捕捉地點出現分歧而單獨行動,甲向背陽潮濕的田壟邊走去,乙向向陽干燥的高地上走去,丙走進了水草叢生的淺水中捕捉。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捕捉后,其中一人捉到的蝸牛特別多。通過觀察蝸牛,回答下列問題: (1)捉到蝸牛特別多的這位同學應該是________。 (2)在放大鏡下觀察蝸牛,可看到蝸牛頭部有________對觸角,其中________(填“大”或“小”)觸角的頂端各有一個眼。 (3)用筆尖觸碰蝸牛的各個部位,你認為蝸牛的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護作用,它的攝食器官是________。 (4)蝸牛的運動器官是________。你注意過蝸牛爬行時會出現什么現象嗎?________。 解答:(1)因為蝸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通過分析可知,甲向背陽潮濕的環境中,適合蝸牛生存;乙向向陽干燥的環境中,不適合蝸牛的生存;丙淺水中,不適合蝸牛的生存;故捉到蝸牛特別多的這位同學應該是甲; (2)蝸牛的觸角有兩對,一對大、一對小,其中大的一對觸角頂端各有一只眼,能夠感知光線刺激; (3)蝸牛身體結構中,最敏感的區域是觸角,具有視覺和嗅覺的功能;蝸牛具有堅硬的殼,能夠起到保護作用;蝸牛的攝食器官是口; (4)蝸牛的運動器官是腹足;蝸牛在運動的過程中,為了減少腹足肌肉與地面的摩擦,腹足會分泌粘液,起隔墊和潤滑作用;因而我們可以見到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亮亮的黏液帶; (5)根據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活體動物觀察完畢后,我們應該將其放回原來生活的地方; 故答案為:(1)甲;(2)2、大;(3)觸角、殼、口;(4)足、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亮亮的黏液帶;(5)放回蝸牛原來生活的地方。 5、如圖甲、乙分別是植物、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細胞結構的名稱: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植物細胞大多具有一定的立面體結構,這與細胞內具有________(填字母)結構有關系。 (3)將水稻培養在有各種營養元素的培養液中,發現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鈣少,這與細胞內具有________(填字母)結構有關系。 (4)植物能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與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結構有關系。 (5)吃橘子時有酸甜的果汁,這些酸甜的物質主要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結構中。 (6)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內的細胞質流動現象,她發現細胞質圍繞著液泡在沿順時針方向流動,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________時針。 解答: 細胞的各個結構都有各自獨特的功能: 細胞膜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 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 同時起著保護細胞的作用,還具有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 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細胞壁能保護和支持細胞, 使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 (1)A是細胞壁,B是細胞膜,C是細胞核,D是液泡,E是細胞質,F是葉綠體。 (2)細胞壁能保護和支持細胞, 使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所以植物細胞大多具有一定的立面體結構,這與細胞內具有細胞壁(A)有關。 (3)細胞膜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所以植物吸收無機鹽的多少與細胞膜(B)有關。 (4)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所以植物能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與圖中的 葉綠體(F)有關。 (5)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吃水果時流出的甜汁主要來自于水果細胞的液泡。 (6)顯微鏡中所成的向是一個倒像,即像與物上下左右對稱, 在用低倍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玻片標本時,想將視野右上方的細胞調到視野的正中央,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題目視野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根據其像與物上下左右對稱的特點,其實際流動方向也是順時針。 故答案為:(1)細胞膜;液泡;細胞質;(2)A;(3)B;(4)F;(5)D;(6)順 6、顯微鏡是科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關于顯微鏡的使用,請回答以下問題: (1)對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__(填圖中序號)。 (2)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弱,應選擇(???????? ???)。(多選) A.大光圈 B.平面鏡 C.小光圈 D.凹面鏡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 黑點移動。由此可以判斷小黑點可能在________上。 (4)把字形“┣”正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字形應是(?? ) A.┣ B.┫ C.┳ D.┻ (5)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中甲轉為乙所示的狀況,其正確的操作步驟 是:首先將玻片往________方向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 (6)如圖所示,1、2 為物鏡長度;3、4 為目鏡長度;5、6 為觀察時物鏡與標本切片距離 大小。欲獲得最大倍數的觀察效果,其正確的組合是(?? ) A.2、3、6 B.2、4、6 C.2、3、5 D.2、4、5 (7)下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解答:(1)對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目鏡和物鏡,序號分別是5、7; (2)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弱,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選AD。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說明小黑點不在載玻片上;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說明小黑點在目鏡上。由此可以判斷小黑點可能在目鏡上; (4)把字形“┣”正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字形,可將原圖形所在紙旋轉180?得到的圖形如B選項所示,所以B選項正確。 (5)甲圖中像在視野的左下方,實際物體在右上方,要將像移動視野的中央,必須將實際物向左下方移; (6)顯微鏡放大倍數由物鏡的放大倍數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決定。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可以根據鏡的長度進行判斷,目鏡一端有螺紋,目鏡越長的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沒有螺紋,物鏡越長的放大倍數越大,反之則相反。放大倍數較小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較大,放大倍數較大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較小。要獲得最大倍數的觀察效果,需要選擇放大倍數最大的目鏡和物鏡,由圖可知物鏡2的放大倍數最大,目鏡3的放大倍數最大,放大倍數大時物鏡距離裝片的距離較小為5,所以2、3、5正確,故選C。 (7)“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的實驗步驟有:擦、滴、撕、展、蓋、染等。所以圖四四步中,排第一的是滴③;第二步是撕④;第三步是展②;第四步是蓋①,正確操作順序為③④②①,D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1)5、7;(2)A、D;(3)目鏡;(4)B;(5)左下方;(6)C;(7)D 8.如圖所示為動物細胞和細菌的結構模式圖。 (1)圖________代表的是細菌的結構模式圖。 (2)由圖可知,細菌與動物細胞相比較,主要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________。具有的相同點是:都有結構①,它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并能________;結構②中都沒有________,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解答:(1)圖甲有細胞核,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乙是細菌的結構模式圖。 (2) 菌與動物細胞相比較,主要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具有的相同點是:都有結構細胞膜,它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并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都沒有葉綠體,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1)乙;(2)細胞核;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葉綠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