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公民權利 第2課時 依法行使權利課|時|目|標|導|航了解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懂得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知識填空 1.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權利?(1)任何權利都是有 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 ,不能 權利。?(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 、 、 利益和 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 ,按照規定的 、 和 進行。?2.公民行使權利遵守正當程序的原因(意義)及要求是什么?(1)原因(意義):遵守 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 ,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2)要求:每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按照 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3.公民維護權利的各種方式方式含義依據種類實施方法適用范圍協商當事人之間 糾紛的方式?法律當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 , ,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調解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以及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使他們 ,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仲裁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仲裁協議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 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 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訴訟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法律法規 ?公民可以依法向 起訴,維護自身權益?人身關系或 的爭議?刑事自訴侵犯自己 、財產權利的行為?行政訴訟行政機關的 侵犯了自己的權益?本框結構圖本課時必須背記的知識點有三個:①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②公民行使權利遵守正當程序的原因(意義)及要求是什么?③公民維護權利的各種方式。拓展1.【易錯易混】以下觀點屬于易錯易混知識點。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但不是所有糾紛都能夠通過仲裁解決。③遇到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時我們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自己的權利時我們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公民對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2.【常考補充】區分“協商”與“調解”①協商:雙方當事人之間通過信息的交換和溝通,就產生糾紛的事項達成共識和就糾紛的解決作出一致的決定的過程和結果。和解主要依賴于協商。②“調解”是指糾紛的當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過談判達成和解、解決糾紛的過程和結果。3.【易錯易混】有人說:“訴訟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打官司告狀很丟人。”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認識。這種觀點是錯誤的。①公民權利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有維權意識,采取合法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訴訟是公民維權的重要途徑之一。②這種觀點是缺乏法治意識的表現。面對侵權行為,我們必須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是維護自己權益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③訴訟是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公民權益的最后屏障。一、選擇題 一名未戴口罩的女子欲進入某商場,被工作人員告知“未戴口罩不能進入”后,對工作人員破口大罵,并一腳踹向工作人員。而她在商場附近一家銀行辦理業務時,也和保安發生爭執,甚至砸了銀行柜臺上的設備。回答1~2題。1.該女子的行為所侵犯的他人權利有( )①人身自由權 ②言論自由權 ③人格尊嚴權 ④財產權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2.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定時期,各地政府和防控機關都倡導公眾外出佩戴口罩,很多超市商鋪同樣提醒顧客入店務必佩戴口罩。對材料中女子的行為,你要說的是(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任何權利都是有界限的④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要遵守規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2020年1月29日,呂某某在家中利用微信先后在多個微信群內散布“在運城市某小區內,四個從武漢回來的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燒不敢去治,都死了”的信息,造成一定范圍內的群眾恐慌。經查證,呂某某發布的信息系謠言,運城警方已依法對違法行為人呂某某予以行政處罰。這( )①說明公民的言論自由是不真實的 ②警示我們要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③體現出公民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以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為代價 ④證明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造謠傳謠是犯罪行為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③④4.下面漫畫中的農民工應該( )①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②向用工所在地的相關部門投訴③將老板打一頓④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對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2020年2月,楚雄州永仁縣人民法院通過云解紛平臺,一天內線上成功審結5起案件,讓“智慧法院”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劑“良方”。對材料中解決問題的方式說法正確的是( )①這是解決糾紛的有效方式 ②是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進行的 ③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權益糾紛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 ④目的是促使矛盾糾紛雙方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北省孝感市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將,結果麻將桌被突然闖入的防疫工作人員打砸,而且防疫工作人員還對他們進行了毆打。回答6~7題。6.如果請你給這家人提供一些維權的建議,你會選取的是( )①到防疫部門貼大字報,討回公道 ②樹立按照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③可以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④可以通過仲裁、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如果這家人選擇以訴訟方式來維護權益,這種訴訟屬于( )A.民事訴訟B.行政訴訟C.刑事訴訟D.刑事自訴8.王某在專賣店買的手機不到一周就出現故障,他向工商行政部門投訴,但未得到合理解決,于是將該專賣店告上法庭。王某的維權手段依次是( )A.行政訴訟、民事訴訟B.調解、民事訴訟C.行政訴訟、刑事訴訟D.非訴訟手段、行政訴訟二、解答題9.材料一 自2020年1月24日開始,國務院在“互聯網+督查”平臺面向社會征集有關地方和部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責任落實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線索,以及改進和加強防控工作的意見建議。通過微信就可以進入“征集疫情防控線索”小程序,群眾關于疫情防控的訴求與表達會在第一時間抵達國務院,減少了中間環節,確保意見建議的“原汁原味”。(1)這是在確保公民的哪項權利?公民行使這項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材料二 《南方都市報》2020年1月26日消息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勢頭尚未完全遏制,非常時期,普通人對于病毒傳播和高風險人群的擔憂可以理解,但現實中,確實也出現了“擴大化”“污名化”的情況。比如一些地方出現了“不歡迎武漢人及鄂A車牌車輛”的標語;在網上,“武漢人”被部分網友當成標簽和疾病的同義詞,冷嘲熱諷;有些部門和個人甚至在對待武漢游客時使用“舉報、投訴、抓、趕”等不友善詞匯,很令人痛心。(2)面對對湖北、武漢的這種不友好現象,請你從權利行使的角度進行勸說。(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控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責任,請你談談如何為防控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10.某中學針對學生權利受到侵犯后應采取的措施問題,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65名學生,調查的統計結果如下:受到侵害后采取的措施忍氣吞聲事后報復私下解決依法維權具體人數1814726(1)問卷調查的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2)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怎樣做?(3)面對調查統計中的結果所反映的問題,請從不同角度說說你的建議。參考答案知識填空1.(1)范圍 界限 濫用(2)國家的 社會的 集體的 其他公民(3)法定程序 活動方式 步驟 過程2.(1)正當 權利(2)法定程序3.自行解決 依據法律 直接對話 調解組織社會公德 相互諒解 仲裁機構 自愿合同糾紛 人民法院 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財產關系 人身 行政行為1.D 解析:從材料中我們分析該女子的行為:破口大罵、踹向工作人員、砸銀行柜臺上的設備,我們得出她侵犯的權利有名譽權、生命健康權、財產權,③④正確。①②在材料里沒有體現,排除。故選D。2.D3.A 解析:我國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這種言論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是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的自由,由材料中的內容判斷“公民的言論自由是不真實的”的觀點是對自由認識錯誤的表現,排除①。材料中對呂某某的懲罰警示我們要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同時也體現出公民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以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權益為代價,②③正確。造謠傳謠的行為要依據其危害程度給予處罰,并不能一概地說都是犯罪行為,④錯誤。故選A。4.C 解析:③是錯誤做法,排除。④是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做法不是農民工的做法,不符合題意。農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到用工所在地的相關部門投訴,①②符合題意,正確。故選C。5.A 6.D7.B 解析:從材料內容我們可以得出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這屬于明顯的不當行政違法行為,所以這種訴訟應該屬于行政訴訟。故選B。8.B 解析:材料中王某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向工商行政部門投訴,這是在通過調解的方式維權;在沒有得到合理解決的情況下將該專賣店告上法庭,這是在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依法維權,B符合題意。王某訴訟的對象不是行政機關,所以不屬于行政訴訟,更不是刑事訴訟,A、C、D均是錯誤的。故選B。9.解析:第(1)問根據所學知識,公民享有監督權或者建議權。從材料中的“督查”“征集線索”“意見建議”我們可以得出監督權或者也可以說是建議權。行使監督權應注意的問題屬于基礎知識。第(2)問要求從權利行使的角度回答問題。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疫情防控期間,每個人都在維護生命健康權,努力做到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負責,但是我們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傷害了湖北、武漢人民的感情,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從而影響著社會的穩定,這是不可取的,所以從權利行使的角度說,我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第(3)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回答時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監督權。公民在行使監督權時,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2)①我們有生命健康權,但是我們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②每個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我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①盡量不出門、少出門,出門佩戴口罩;②遵紀守法,遵守所在地區的規定;③保持好個人衛生,勤洗手;④努力學習防疫知識,科學防疫;等等。10.解析:第(1)問分析表格,看數字,正確維權的只有26名學生,以忍氣吞聲、打擊報復、非法私了的不合法手段解決問題的有39名學生,占有很大比例,說明許多學生法治意識淡薄,不能準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整合得出結論即可,同時在整合答案時要注意用詞準確,是部分學生或者大部分學生,可以說是許多學生,但不能說所有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第(2)問屬于做法類問題。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的做法。這些都屬于基礎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考查的是面對問題,我們的建議,要求從不同角度回答。我們可以選取的角度:學生、學校、社會等角度,然后回答做法即可。【答案】(1)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運用正確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較少一部分學生維權方式正確,這充分說明有些學生的法治意識淡薄,缺乏維權意識,有些學生不清楚維權的正確途徑。(2)①當我們的合法權益正在遭受侵害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侵權行為作斗爭。②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我們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我們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打擊報復,一定要按照法定程序辦事,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3)①學生角度: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依法維權。②學校角度: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③社會角度:積極推進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倡導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氛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