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江干區(qū)]如圖,一個木塊A放在長木板B上,彈簧秤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墻壁上,長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使水平拉力F逐漸增大,當(dāng)水平拉力F增大到15牛時,彈簧恰好開始變長,當(dāng)拉力F為20牛時,彈簧長度不再增加,并且此時長木板B以速度v勻速運動.以下判斷錯誤的是()A.當(dāng)拉力F為10牛時,A的摩擦力為0牛.B.當(dāng)拉力F為20牛時,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為5牛C.當(dāng)拉力F為25牛時,B開始做加速運動,B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增加為20ND.若A的質(zhì)量增加,則水平拉力F要大于15N,彈簧才會恰好開始變長1 壓力(1)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jié)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2 壓強(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公式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2)應(yīng)用:當(dāng)壓力不變時,可通過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3 液體的壓強(1)液體內(nèi)部產(chǎn)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且具有。(2)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1、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2、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3、壓強公式:p=說明: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而與液體的質(zhì)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guān)。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4 大氣壓(1)概念: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2)產(chǎn)生原因:因為空氣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動性。(3)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qū)嶒灐?br/>小實驗——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qū)嶒灐?br/>5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1)液體和氣體統(tǒng)稱為流體。(2)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3)飛機的升力是由于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機翼上下方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6 浮力的三要素(1)作用點:在物體上,施力物體是或(2)方向:(3)產(chǎn)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即F浮=7 對阿基米得原理的理解(F浮=或F浮)(1)原理中“浸入液體里的物體”指兩種情況。(2)能區(qū)分G物與G排;V物與V排;ρ物與ρ液的意義。(3)明確此公式的適用條件:既用于也適用于。(4)由此式理解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即: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體(氣體)的和物體排開液體(氣體)的有關(guān),而跟物體本身的體積、密度、形狀以及物體浸沒在液體(氣體)中的深度等無關(guān)。因此,在用F浮=ρ液gV排計算或比較浮力大小時,關(guān)鍵是分析液體的密度ρ液和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的大小。8 判斷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浮沉的應(yīng)用(1)物體的浮沉條件(浸沒在液體里的物體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可知:當(dāng)F浮>G物(ρ液>ρ物)時,物體上浮→漂浮(F浮=G物)。當(dāng)F浮=G物(ρ液=ρ物)時,物體懸浮。當(dāng)F浮(2)物體浮沉的條件與應(yīng)用技術(shù)上為了實現(xiàn)浮沉總是設(shè)法改變重力與浮力的“力量對比”,來達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變,可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沉浮;若保持重力不變,可改變排開液體(氣體)的體積來實現(xiàn)沉浮。輪船采用“”辦法,使它排開水的體積增大,達到增大浮力的效果潛水艇浮力不變,通過改變,來實現(xiàn)上浮、下沉的氣球與飛艇用小于空氣密度的氫氣或氦氣充入氣球和飛艇中,通過改變氣球和氣囊的體積而改變浮力的大小,實現(xiàn)升降密度計用來測定液體密度的儀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計=F浮=ρ液gV排,即ρ液大,V排就小,密度計露出部分大而做成的。9 液面變化問題(1)液面變化問題主要可以總結(jié)為關(guān)于V排變化的分析。相對簡單的試題只要把握好這一點即可。(2)將物體浸入(移出)柱形容器的液體中(如圖1),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容器的橫截面積為S底,則物體浸入(移出)前后液面高度的變化量為=(3)浸入柱形容器中的柱形物體高出液面(如圖2),當(dāng)向容器中注入液體V加后,液面高度=圖1圖2圖3圖4(4)關(guān)于“冰化水”與“船載”問題一塊冰浮于水面,如圖3那么當(dāng)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將(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證明: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xiàn)浮=G物。則V排=m冰g/ρ水g=m冰/ρ水。冰熔化:由于m水=m冰,由ρ=m/V得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因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剛好填滿原來被冰排開的水的體積,因此,水面保持不變。①若上題中的冰包含有氣泡,則冰熔化后液面將如何變?②若上題中的冰包有一小木塊(ρ物<ρ水),則冰熔化后液面又將如何?③若上題中的冰包含有一小石塊(ρ物>ρ水)則冰熔化后又如何?如圖4,鐵塊A疊放在木塊B上,然后放在水缸中當(dāng)將鐵塊從木塊上拿下,并放在水缸底部時,水面高度將1.中衛(wèi)至蘭州高鐵北起寧夏中衛(wèi),向南經(jīng)甘肅白銀市及蘭州市,正線長218千米,其中甘肅境內(nèi)172千米,全線設(shè)計時速250千米小時,預(yù)計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白銀市將進入高鐵時代。高速行駛的高鐵列車進站前關(guān)閉電源,由于 列車仍以較大的速度前進。進站時由于車廂附近的空氣流速較大,壓強 ,為了站臺上的乘客不被“吸”向高鐵列車發(fā)生事故,所以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線以外。2.近日有報道稱“中國2018年的探月工程大膽地更進一步”,中國可能會嘗試其他航天大國從未做過的事情﹣在月球的背面著陸。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一定會登上月球。現(xiàn)在假設(shè)有一名中國宇航員站在月球上,他的總質(zhì)量為72kg,雙腳與月面的接觸面積為300cm2,而月球上物體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則這名宇航員對月球表面的壓強為 Pa。3.2018年5月14日早上6:27分,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突然在9800米高空中飛機的前風(fēng)擋玻璃破裂,在機長劉傳健和全體機組人員的全力配合下,于34分鐘后成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在此過程中副機長徐瑞辰被強風(fēng)吸了出去,半個身子都在外面,這是因為飛機外部空氣流速大,壓強 ,機長劉傳健手被凍傷,是因為海拔越 ,溫度越低。4.2018年5月13日早晨7時,中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駛離碼頭進行海試,若該航母排開海水的體積為7×104m3(ρ海水=1.03×103kg/m3,g=10N/kg),它所受的浮力是 N。5.如圖所示,一段未點燃的圓柱形蠟燭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鐵釘,使蠟燭能直立漂浮在水中,緩慢地向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則這段蠟燭受到的浮力將 ,圓柱形蠟燭的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強將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對于現(xiàn)代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緊張癥,可以用“漂浮療法”減輕它,“漂浮療法”是在漂浮池內(nèi)加入大量的 (選填“酒精”或“鹽”),使池內(nèi)液體的密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體密度,當(dāng)人進入池內(nèi)時都會漂浮起來,從而使人放松、消減緊張感。當(dāng)重力為500N的“病人”漂浮在池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N。7.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著一個雞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雞蛋所受浮力的示意圖是 (選填:“F1”或“F2”)。8.將一個小圓柱體放在水中時,其上、下表面受到水對它的壓力如圖所示,則小圓柱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N,依據(jù)是 。9.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實心球,放入某種液體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F甲、F乙、F丙之間的關(guān)系應(yīng)為:F甲 F乙 F丙(填“>”“<”和“=”)10.如圖所示,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滿載時排水量達67500t,此時航空母艦在海上處于 (“漂浮”“懸浮”),他受到的浮力為 N,航空母艦滿載時船的總重力為 N,當(dāng)航母上的戰(zhàn)斗機飛離航母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將 (“變大”“變小”“不變”),航母將 (“上浮一點”“下沉一點”)。【例1】兩個用同一種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閉圓臺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裝有質(zhì)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體,如圖所示.若它們分別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和2?,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p1=p2F1=F2B.p1>p2F1<F2C.p1>p2F1=F2D.p1<p2F1>F2【例2】如圖所示,底端裝有電子閥門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一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閥門,使容器中相同時間內(nèi)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塊的重力勢能Ep,木塊所受浮力大小F、木塊下表面處水的壓強p1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2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線中,可能正確的是( )A.B.C.D.【例3】如圖所示,密度為ρ、厚度為d、邊長為L的均勻正方形薄板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與桌子邊緣相平.板與桌面間的光滑程度不變,現(xiàn)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運動,在推薄板的過程中薄板對桌面的壓力F、壓強p和摩擦力f的變化情況是( )A.p、F、f均不變B.p大小由ρdg增大為ρdg,F(xiàn)不變、f變大C.F大小由ρL2dg減小為ρL2dg,p不變、f變小D.p大小由ρdg增大為ρdg,F(xiàn)、f不變【例4】將一圓柱形木塊用細線栓在容器底部,容器中開始沒有水,往容器中逐漸加水至如圖甲所示位置,在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則由圖象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確的是( )A.木塊的重力為10NB.木塊的底面積為100cm2C.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為6ND.木塊的密度為0.75×103kg/m3【例5】如圖甲所示,物體A的體積為V,放入水中靜止時,浸入水中的體積為V1;現(xiàn)將一體積為V2的物體B放在物體A上,物體A剛好全部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則物體B的密度為( )A.?ρ水B.?ρ水C.?ρ水D.?ρ水【例6】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容器,容器中裝有密度為ρ、質(zhì)量為m的水.現(xiàn)將一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底面積為S0、體積為V的物塊(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塊漂浮在水面上,物塊浸入水中的體積為V1,用力緩慢向下壓物塊使其恰好完全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則( )A.物塊密度為ρ物=ρB.未放入木塊時,容器中水的深度為C.物體浸沒時與未放物體時相比液面上升的高度△h=D.物體浸沒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例7】(2018·上城區(qū))小金學(xué)習(xí)浮力后自制了一個密度計,將密度計放入水中,測出浸入水中的深度為8cm,并在對應(yīng)處標(biāo)記為a.(1)要把酒精密度0.8×103kg/m3也標(biāo)記上去,應(yīng)該標(biāo)在a的(選填“上方”或“下方”)位置。(2)把密度計放入待測液體中,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為7cm,求液體密度(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保留小數(shù)點后2位)【例8】小陳刷鍋時發(fā)現(xiàn),將鍋漂浮在水面上時,水面上升了1.6厘米,將漂浮的鍋沉入水底后,水面回落了1.4厘米.水槽可近似看作為一個底面積為0.5m2長方體容器.求:(1)鍋的質(zhì)量.(2)該鍋的密度.(3)沉底后鍋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例9】小明同學(xué)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圖所示).然后從漏斗尖嘴處向上用力吸氣,并將手指移開,看到的現(xiàn)象是 ,原因是 ;小王看到小明的實驗后說,朝漏斗尖嘴處向下持續(xù)用力吹氣也能達到類似的實驗效果,原因是 .【例10】小金看到工人為水平廣場換新的地磚,他發(fā)現(xiàn)磚已經(jīng)被太陽曬得很熱,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地磚經(jīng)過一整天的暴曬,溫度能達到多高?這么多地磚對廣場地面會產(chǎn)生多大的壓強?他發(fā)現(xiàn)地磚包裝盒上印著磚的規(guī)格50cm×50cm×4cm;每塊質(zhì)量為30kg;密度為3×103kg/m3,小金用紅外線溫度計測得一天內(nèi),磚的最高溫度為52℃,最低溫度為22℃.(g=10N/kg,磚的比熱為900J/(kg?℃))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1)廣場受到地磚產(chǎn)生的壓強為多大.(2)一塊廣場磚的溫度從22℃升高到52℃,需要吸收熱量是多少?(3)小金查到,晴天時地球表面每平方接受到太陽輻射功率大約為1.2×103W.若根據(jù)這一數(shù)據(jù),實際輻射到這塊地磚上的太陽能將遠遠大于問題(2)的計算結(jié)果,由此可得地磚的溫度將遠遠高于52℃,為什么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異呢?請你做出分析.A組如圖,將甲、乙兩個兩端開口的錐形管的下口用薄塑料片擋住輕輕按人裝有水的容器,水不會進入錐形管內(nèi).如果在錐形管內(nèi)輕輕放下1千克的鐵塊恰能使塑料片剛好脫落,現(xiàn)在若緩慢地向兩容器倒入1千克的水時( )A.甲管下的塑料片先脫落B.乙管下的塑料片先脫落C.甲和乙管下的塑料片同時脫落D.甲乙管下的塑料片都不能脫落如圖甲所示,燒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處于水面下,水的密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乙所示,現(xiàn)在燒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塊,在燒杯內(nèi)水溫下降到0℃的過程中,若小球的體積始終不變,則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先不變,后變小B.先不變,后變大C.先變大,后變小,沉底后不變D.先變大,后變小,4℃時最大如圖,實心物體A、B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浸沒在水中,當(dāng)把盛水槽移走后,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加了相同的數(shù)值,那么A、B必有相同的( )A.體積B.質(zhì)量C.密度D.重力如圖,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積為300cm2、不計質(zhì)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內(nèi)有質(zhì)量為400g、邊長為10cm、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物塊B,通過一根長10cm的細線與容器底部相連,此時水面距容器底30cm.計算可得出( )A.繩子受到的拉力為14NB.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90NC.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200PaD.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200Pa用一種厚度為8cm、密度為2.4×103kg/m3的長方體磚砌墻.砌墻使用的水泥砂漿的密度為2.2×103kg/m3,磚縫間水泥砂漿的厚度為1cm,如圖所示.為保證安全,墻體對墻基的壓強不得超過4.9×105Pa,那么,該墻的高度不得超過 m.(不計大氣壓強,g取10N/kg)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住一質(zhì)量為0.4千克、密度為5×103千克/米3的實心小球,接著將小球放在燒杯內(nèi),與燒杯底部接觸,細線掛在固定在支架上的彈簧秤上,最后調(diào)節(jié)支架的高度,使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2牛.往燒杯內(nèi)注水,在水面沒有浸沒小球前,小球所受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彈簧秤的讀數(shù)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將此小球先后放入裝有水的燒杯A和裝有水銀的燒杯B中,如圖乙所示,則燒杯A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燒杯B中小球所受的浮力.將兩個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別向其中倒入不同種類的液體,并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這兩個容器中.當(dāng)兩物塊靜止時,兩個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那么,甲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甲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甲容器中物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中物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氣缸內(nèi)氣體壓強p與缸內(nèi)氣柱長度h的關(guān)系,設(shè)計了一帶有活塞(橫截面積S=5cm2)并封閉了氣體的密閉金屬氣缸,如圖甲所示.某次實驗過程中,活塞緩慢下壓,記錄數(shù)據(jù)后繪制出如圖乙所示圖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活塞下壓過程中,缸內(nèi)氣體質(zhì)量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2)據(jù)圖乙可知,缸內(nèi)氣體壓強p與長度h成 比;(3)經(jīng)測量,當(dāng)缸內(nèi)氣體壓強p為1×105Pa時,缸內(nèi)氣體的密度為1.3kg/m3,那么,當(dāng)缸內(nèi)氣體壓強p為5×105Pa時,缸內(nèi)氣體的密度為 kg/m3.將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塊,系好繩子后放入甲圖容器中,并把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緩慢勻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響),容器中水與木塊位置變化如乙圖.請你在丙圖中畫出木塊從加水到浸沒后的過程中浮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圖,并說出各段變化的理由.(溫馨提示:t1時木塊恰好離開杯底,t2時繩子剛好拉直,t3時木塊剛好完全浸沒.)小明在戶外撿到一顆漂亮的小石頭,回家后他利用一把刻度尺,一條細線,一個厚底薄壁圓柱形的長杯子(杯壁厚度不計)和一桶水來測這顆小石頭的密度.請你按照小明的實驗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1)長杯子中裝入適量水,用刻度尺測出杯內(nèi)水的深度h1;(2)將杯子放入桶內(nèi)的水中,使杯子豎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測出杯子露出水面的高度h2;(3)用細線系好小石塊放入杯內(nèi)水中,杯子繼續(xù)豎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測出杯子露出水面的高度h3;(4) ;(5)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計算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為:ρ石= .某老師巧妙設(shè)計了一個“測出不規(guī)則固體密度”的實驗.主要步驟如下:①將兩個已調(diào)好的測力計懸掛在鐵架臺下,將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細線拴在測力計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滿過溢水口流入空杯中;②當(dāng)水不再流出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G1和G2;③將不溶于水的小石塊用細線拴住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當(dāng)水不再流出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G3和G4;(1)已知G1=0.94N,G2=0.40N,G3=1.1N,G4=0.5N;(2)實驗中,小石塊排開水的重量是 N,小石塊的體積是 m3;小石塊的重量是 N;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他得出小石塊的密度是 kg/m3;(3)若將小石塊換成一個小鹽塊,其它步驟不變,不考慮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的誤差,則他測得的鹽塊的密度ρ鹽′與它的真實密度ρ鹽相比將會怎樣?理由是?王浩跟同學(xué)們一起探究“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其壓強跟體積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定的鐵架臺未畫出).用一支容量為2.5mL的針筒,先將活塞的下底面拉到剛好對準(zhǔn)2.5mL的刻度線,用橡皮泥封住針口,然后在活塞上加砝碼.他們測出筒上全部刻度的長度為5cm.活塞的質(zhì)量和活塞與筒壁的摩擦不計,托盤的質(zhì)量為15g.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外界大氣壓為1×105Pa,g=10N/kg)實驗序號砝碼和托盤質(zhì)量m/g筒內(nèi)氣體體積V/cm3筒內(nèi)氣壓P/×105Pa102.512452.31.09341951.81.3953351.51.6765401.22.0877501.02.5(1)他們測得的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m2.(2)第三次實驗時,所加砝碼和活塞的位置如圖甲所示,請在表內(nèi)空格填上數(shù)據(jù),并寫出筒內(nèi)氣壓的計算過程.(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請在圖乙畫出氣壓隨體積變化的圖象.(4)根據(jù)圖象可知,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guān)系是: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 .B組我國鐵路大提速后,站臺上的乘客與列車間的空氣流速和壓強也發(fā)生了變化,為了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站臺的安全線距離由原來的1m變?yōu)?m.關(guān)于列車與乘客間空氣流速及壓強的變化,判斷不正確的是( )A.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B.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大C.空氣流速的變化是由于列車和空氣間的摩擦D.人身后的空氣流速低、壓強比人靠近車的那一邊大同學(xué)們在進行估測大氣壓實驗時,首先讀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長度為L;然后按照如圖所示的過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圖沒有蓋上橡皮帽、乙圖在排盡空氣后蓋上了橡皮帽),剛好拉動活塞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分別是F1和F2.下列計算式正確且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F1L/VB.F2L/VC.(F2﹣F1)L/VD.(F2+F1)L/V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容器的質(zhì)量相同、底面積相等、口徑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丙三種液體,且高度相同,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則三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將一個重為G的雞蛋放進盛有濃鹽水的杯中,雞蛋漂浮,然后逐漸向杯中加入清水,當(dāng)雞蛋下沉至杯底靜止時停止加水,如圖所示,圖中的圖象能粗略描述這個過程中浮力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B.C.D.一個充氣的氣球下面掛一個金屬塊,把它們放入水中某處恰能靜止,如圖所示.如果把金屬塊及氣球的位置輕輕向上移一些,則金屬塊和氣球( )A.仍能靜止B.向下運動C.向上運動D.上下晃動小夢乘坐豎直升降電梯從一樓到六樓,剛上升時有一種向下沉的感覺,快到六樓時卻有一種向上飄的感覺.小夢猜想這種感覺應(yīng)該與人對電梯地板的壓力大小有關(guān).于是小夢把壓力傳感器放在電梯地板上,將一物體放在壓力傳感器上,探究電梯上升過程中壓力傳感器示數(shù)變化,每隔1s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時間t/s01234567891011壓力F/N10.011.511.010.510.010.010.010.09.59.08.510.0(1)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請在圖中繪制出電梯整個上升過程中壓力傳感器示數(shù)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2)分析圖象可知物體的重力為 N,由圖象還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寫出一條即可).如圖所示,一密度均勻,質(zhì)量為6kg,底面積為600cm2的長方體木塊漂浮在靜止的水面上,g=10N/kg,求:(1)水對木塊產(chǎn)生的浮力大小.(2)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3)水在木塊下表面上產(chǎn)生的壓強大小.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材質(zhì)均勻?qū)嵭恼襟w分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們各自對地面的壓強相等.若分別在兩個正方體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則甲、乙的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以及剩余部分質(zhì)量m的大小關(guān)系:P甲>P乙,m甲>m乙,請通過推導(dǎo)證明這個結(jié)論.有一足夠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豎直放置一段圓木.圓木可近似看作一個圓柱體,底面積0.8m2,高5m,密度0.7×103kg/m3.(g=10N/kg)(1)未向水池內(nèi)注水時,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多大?(2)向水池內(nèi)緩慢注水,在水位到達1m時圓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分別為多大?(3)當(dāng)向水池內(nèi)注水深度達到4m時,圓木受到的浮力又為多大?現(xiàn)有一形狀不規(guī)則的木塊,小明同學(xué)用圖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測出了木塊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1)向容器內(nèi)倒入適量的水,水的體積記為V1.(2)將木塊輕輕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3)用細針將木塊按壓,使木塊浸沒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請寫出下列物理量的表達式:木塊的質(zhì)量m= ,木塊的體積V= ,木塊密度ρ= (已知水的密度ρ水).C組如圖所示,桌面上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兩點到杯子底部的距離相等.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則A、B兩點的壓強pA、pB的大小關(guān)系是( )A.pA>pBB.pA<pBC.pA=pBD.無法確定一個未裝滿飲料的密閉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圖甲),然后反過來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圖乙),兩次放置飲料對杯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F甲、F乙、和P甲、P乙,則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如圖所示,B、C是體積均為10cm3的實心鐵塊.當(dāng)B浸沒在水中時,木塊A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勻速運動.若用鐵塊D替換C,使A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勻速運動,則D的質(zhì)量應(yīng)為( )(ρ鐵=7.9g/cm3,鐵塊B始終在水中,水與B之間的摩擦以及滑輪出的摩擦均忽略不計)A.69gB.10gC.59gD.79g彈簧測力計下掛一長方物體,將物體從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然后將其逐漸進入水中如圖(甲),圖(乙)是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物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圖象,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體積是500cm3B.物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C.物體的密度是2.25×103kg/m3D.物體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9N將一個重為G的雞蛋放進盛有濃鹽水的杯中,雞蛋漂浮,然后逐漸向杯中加入清水,當(dāng)雞蛋下沉至杯底靜止時停止加水,如圖所示,圖中的圖象能粗略描述這個過程中浮力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B.C.D.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放入水中靜止時,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受到水的浮力為F水;把該物體放入某種液體中,待物體靜止時,有的體積浸入液體中,此時受到液體的浮力為F液,液體的密度為ρ液(g取10N/kg),則( )A.F液=6N,ρ液=2.4×103kg/m3B.F水=6N,ρ液=0.8×103kg/m3C.F液=4N,ρ液=0.53×103kg/m3D.F水=4N,ρ液=0.8×103kg/m3一物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中,靜止后有76g水溢出;將其輕輕放入盛滿酒精的大燒杯中,靜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則物塊的密度是( )A.1.0×103kg/m3B.0.95×103kg/m3C.1.2×103kg/m3D.0.90×103kg/m3桌面上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如圖所示.水、酒精、木球和鐵球的密度分別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鐵.將木球放入水中、鐵球放入酒精中,靜止時木球和鐵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別為F1和F2.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B.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C.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D.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如圖所示,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學(xué)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在彈簧的下端掛一個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個石塊,記下彈簧伸長后下端到達的位置O,將此時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計為T1,小桶與石塊的總重記為G,則T1 G(選填“>”“<”“=”);(2)如圖乙,在溢水杯中盛滿水,當(dāng)石塊浸沒在水中時,排出的水便流到旁邊的小水杯中,將排出的水的重力記為G排;(3)如圖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方的小桶中,彈簧的下端又會到達原來的位置O,將此時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記為T2,則T2 T1(選填“>”“<”“=”);(4)通過對圖丙中小桶和石塊的受力分析,請推導(dǎo)石塊受到的浮力F浮與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間的關(guān)系 .(要求寫出推導(dǎo)過程)如圖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入圓筒形容器內(nèi)的水中時(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guān)系.(使用刻度尺測量h,不計細線重)(1)小王從圓柱形物體A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多組F、h,并將測量的結(jié)果填寫在實驗表格中,依據(jù)實驗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了F與h關(guān)系的圖象.①由圖象乙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 N.②觀察圖象乙,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dāng)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物體A浸沒后,當(dāng)增大h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 (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③由圖象乙可知:當(dāng)h等于10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 N.(2)物體A在容器內(nèi)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chǎn)生的壓強增加了 Pa.(g取10N/kg)小常同學(xué)從課外資料中了解到,莊子曾提出:如果水積得不夠多,那么承載大船就沒有力量.也就是說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多少有關(guān).莊子的說法有道理嗎?(1)小常從實驗室找來了燒杯、木塊(不吸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guān).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如圖甲).再將木塊放入燒杯內(nèi)的水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圖乙).然后他 (填操作),發(fā)現(xiàn)木塊仍然漂浮.經(jīng)分析可知,木塊兩次受到的浮力都為 牛.從而得出木塊漂浮時浮力大小與水的多少無關(guān).(2)小常進一步開展了如圖丙實驗.往兩個形狀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將B盆放入A盆,B盆漂浮.這時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繼續(xù)往B盆內(nèi)加30牛水,B盆仍漂浮.此實驗的結(jié)論是: .(3)小常在如圖乙的基礎(chǔ)上用手拿針將木塊緩緩壓入水中(進入水中針的體積忽略不計)來感受浮力大小的變化,你認為小常手受到的力F隨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h(定義乙圖狀態(tài)下h=0m)的變化圖象是: (選填“①”或“②”).1、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質(zhì)量相等。現(xiàn)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從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對地面的壓強小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若甲、乙剩余部分的體積分別是V甲、V乙,則()A.V甲可能等于V乙B.V甲可能大于V乙C.V甲一定大于V乙D.V甲一定小于V乙2、有一個梯形物體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水的密度為ρ,深度為H,物塊高度為h,體積為V,較小的下底面面積為S,與容器底緊密接觸,其間無水.則該物體所受的浮力為()A.ρgVB.ρ(V﹣hS)gC.ρ(V﹣HS)gD.ρgV﹣(p0+ρgH)S3、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積為S2的輕質(zhì)圓柱形容器,容器足夠深。在容器中放入底面積為S1、質(zhì)量為m的圓柱形木塊。在容器中緩慢加入水,當(dāng)木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恰好為零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為()A、B、C、D、基礎(chǔ)訓(xùn)練1.慣性;小。 2.4000。 3.小;高。 4.7.21×108。 5.不變;不變。 6.鹽;大于;500。 7.F1。 8.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大小等于其上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差。 9.=;>。 10.漂浮;6.75×108;6.75×108;變小;上浮一點。例題答案例1.C.例2.B.例3.D.例4.B.例5.B.例6.BD.例7.(1)上方(2)1.14×103kg/m3例8.(1)鍋的質(zhì)量為8kg;(2)該鍋的密度為8×103kg/m3;(3)沉底后鍋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70N.例9.乒乓球不會掉落;大氣壓的作用;氣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例10.(1)廣場受到地磚產(chǎn)生的壓強為1200Pa;(2)需要吸收熱量8.1×105J;(3)地磚的溫度高于空氣的溫度,所以地磚會向空氣中散熱;有一部分太陽輻射會被地磚反射等. 鞏固練習(xí)A組1.A.2.A.3.A.4.C.5.20.6.6.變大;不變;小于.7.小于;等于;大于.8.(1)不變;(2)反;(3)6.5.9.10.(4)把杯子從水中取出,用刻度尺測出杯內(nèi)水的深度h4;(5)11.(2)0.1;10﹣5;0.26;2.6×103;(3)偏大;理由:因為鹽塊放入水中會溶化,體積減小,測量的密度會增大.12.(1)0.5×10﹣4;(2)實驗序號砝碼和托盤質(zhì)量m/g筒內(nèi)氣體體積V/cm3筒內(nèi)氣壓P/×105Pa102.512452.31.0931252.01.2541951.81.3953351.51.6765401.22.0877501.02.5(3)(4)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鞏固練習(xí)B組1.B.2.C.3.A.4.C.5.C.6.(1)見上圖;(2)10;在0﹣1s,地板對物體的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即做加速運動.7.(1)水對木塊產(chǎn)生的浮力大小為60N.(2)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為0.1m.(3)水在木塊下表面上產(chǎn)生的壓強大小為1×103Pa.8.對于地面上放置的實心柱狀物體,地面受到的壓強:p=ρgh;因為兩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相同,則p=ρ甲gh甲=ρ乙gh乙,且h甲>h乙,故ρ甲<ρ乙;當(dāng)從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剩余的甲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p甲=ρ甲g(h甲﹣h)=p﹣ρ甲gh;剩余的乙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p乙=ρ乙g(h乙﹣h)=p﹣ρ乙gh;由于ρ甲<ρ乙,即ρ甲gh<ρ乙gh;故p﹣ρ甲gh>p﹣ρ乙gh,即p甲>p乙;由于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所以乙截去的體積占乙的比例大于甲截去的體積占甲的比例,所以乙截去的質(zhì)量較大,剩余的質(zhì)量較小,即m甲>m乙. 9.(1)未向水池內(nèi)注水時,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2.8×104N、3.5×104Pa;(2)向水池內(nèi)緩慢注水,在水位到達1m時圓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分別為8×103N、2×104N;(3)當(dāng)向水池內(nèi)注水深度達到4m時,圓木受到的浮力又為2.8×104N.10.ρ水(V2﹣V1);V3﹣V1; 鞏固練習(xí)C組1.B.2.D.3.C.4.C.5.C.6.B.7.B.8.B9.(1)=;(3)=;(4)T1=G,T2=G+G排﹣F浮,且T1=T2,所以F浮=G排. 10.(1)①9;②減小;不變;無關(guān);③6;(2)900. 11.(1)向燒杯內(nèi)再加入一些水或從燒杯內(nèi)倒出一些水;2.5;(2)較少的水能產(chǎn)生較大的浮力;(3)②. 拓展訓(xùn)練D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