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1.5生物的進化點擊要點1.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動植物化石。支持生物進化的其他證據:2.生物進化的順序和意義。越是 的地層(深層)里化石生物越簡單、越原始,越是 的地層(淺層)里化石生物越復雜、越高級。動物進化: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中, →→ 。→鳥類→ 。植物進化: → →蕨類→ → 化石在地層 出現的事實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生物進化的順序:3.進化論的演變。法國博物學家 ,認為法國博物學家讓·拉馬克提出“ ”觀點,認為現存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由其他物種變化而來的,現在存活的生物都有 ,物種進化的原因是 。達爾文于l859年發表《 》,理論的主要觀點: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間存在著 ;②達爾文進化論核心: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 ,自然選擇的內因是不定向的遺傳和變異,外因是環境的選擇,結果是 :③變異對生物個體來說分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遺傳的作用是積累微小變異,遺傳和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學說的四個要點:典題分析例1 氮代謝的產物,魚類是氨,兩棲類是尿素,鳥類是尿酸。在雞的胚胎發育過程中,最早幾天的代謝產物是氨,過幾天是尿素,最后是尿酸。由此可說明:鞏固訓練1 始祖鳥身體結構跟爬行類、鳥類動物都有相同之處,經邏輯推理可得出的結論是( )A.爬行類進化成鳥類B.鳥類進化成爬行類C.爬行類與鳥類有親緣關系D.生命起源于無機物例2 某海島經常有暴風雨,科學家發現該島上的某種昆蟲有兩種類型:一種翅特別發達,另一種則極退化,由此說明( )A.自然選擇足定向的,變異也是定向的B.自然選擇足定向的,變異是不定向的C.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變異是定向的D.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變異也是不定向的鞏固訓練2 各種各樣的抗生素對治療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時間后,殺菌效果就會下降。用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解釋,其原因是( )A.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B.細菌對抗生素的選擇作用C.產品的質量下降D.人類的體質下降跟蹤演練一、選擇題1.下列變化過程屬于生物進化的是( )A.海陸變遷 B.蝗蟲的幼蟲變成蟲C.森林古猿變成原始人類 D.千年古蓮子經過處理后萌發2.(2010十堰)用進爾文的進化觀點分析,動物的體色常與周圍環境相似的原因是(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C.神經調節的結果 D.動物聰明的表現3.馬化石的研究揭示出( )A.生物進化的長期性和漸變性 B.馬與其他動物之間的親緣關系C.生物進化從水生到陸生的趨勢 D.動物界的~般進化歷程4.如圖,在兩個地層中,發現了A、B兩種生物化石,你認為( )A.物種A是由物種B進化來的B.物種B比物種A結構復雜C.物種A比物種B個體數目多D.物種A比物種B形體大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 )A.古代魚類 B.古代兩棲類C.始祖鳥 D.古代爬行類’6.用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長頸鹿的長頸形成的原因是( )A.鹿經常伸長脖子吃高處的樹葉造成的B.生活在食物充足環境中的長頸鹿脖子長得長C.由于生存環境不同,使鹿的頸有長有短D.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一代代積累形成的7.在動物進化的歷程中,從水生的無脊椎動物發展到了原始的節肢動物,可以充分說明動物的進化( )A.從簡單到復雜 B.從低等到高等 C.從水生到陸生, D.從少數到多數8.在農田中施用某種農藥防治害蟲,使用年數越長,效果越差。下列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農藥的質量越來越差 B.農藥使害蟲發生了抵抗農藥的變異C.農藥選擇了害蟲中能抵抗農藥的變異 D.蟲會自然發生并鞏固抵抗農藥的變異9.如果某一物種缺乏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所需要的變異,則它可能( )A.進化為另一新物種 B.進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級物種 D.滅絕消失10.下列動物類群中,在地球上最先出現的是( )A.原始無脊椎動物 B.原始水生脊椎動物C.原始脊椎動物 D.陸生脊椎動物11.生活在綠草地上的昆蟲,體色多為綠色而不是褐色。達爾文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 )A.遺傳和變異 B.人工選擇 C.基因改變 D.適者生存12.根據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 )A.遺傳變異 B.過度繁殖 C.生存斗爭 D.適應環境13.(2010日照)青霉素剛制造出來時,能殺死多種致病細菌,是人們治病的良藥。但由于人們濫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細菌不再受青霉素影響了。對這種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A.細菌的適應能力特別強B.青霉素的藥效很不穩定C.能抵抗青霉索的細菌存活下來,且大量繁殖D.青霉素使細菌發生變異,細菌產生了抗藥性14.布豐和拉馬克觀點的主要區別在于( )A.布豐認為物種是不變的,而拉馬克認為物種是可變的B.拉馬克認為物種是不變的,而布豐認為物種是可變的C.布豐認為生物進化是直線式進化的,而拉馬克認為現存生物是其他物種進化而來的D.布豐提出了“用進廢退”學說,而拉馬克提出物種不變論15.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種群,現人為地把它們分隔成A、B兩個種群,如果A種群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而B種群的生活環境保持原狀,則( )A.A種群的進化速率比B種群快B.A種群的進化速率比B種群慢C.兩個種群的進化速率一樣D.麗個種群都保持原水平不變二、填空題16.在地層中保留下來的古生物的 、 和 都稱為化石,化石為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科學家們是通過對地球 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地球從25億年前至今發生的變化。17.根據達爾文進化論, 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的結果。18.葉鑲嵌現象能使植物更多地接受 ,是對光合作用的一種適應,它是 的結果。三、分析簡答題19.一位鳥類生態學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觀察發現幾種鳥類的生活習性如下表所示:鳥類 活動空間 主要食物雀鳥 上層 高大喬木的種子黃腰柳鶯 中層 昆蟲血雉和棕尾雉 底層 苔蘚和昆蟲從表中看出鳥類活動空間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主要與各種鳥類的有關;按照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解釋,鳥類這種分層現象形成的原因是 的結果。20.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解釋狼的進化過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種類的個體,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這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而這一特性一般是可以 的。(2)隨著環境改變,食物減少,跑得快而兇猛的狼才能獲得食物生存下去,這就是。環境、食物對狼起了 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定向的,它決定著狼 的方向。(3)狼的進化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21.(2010嘉興)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續干旱,廣西、貴州局部地區也遭遇50年來罕見的極端干旱,導致數百萬人受災,幾千畝農田受旱。在科學興趣 小組活動時,同學們談論到了干旱與農作物的問題,請你參與討論并作回答。(1)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氣孔會自動關閉,以減弱 作用。(2)西南干旱地區農民采用“水田旱種”進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種上大蔥、玉米等耐旱作物。從生物進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夠生存是 的結果。(3)耐旱作物在形態結構上具有適應干旱的一系列特點。下表四種植物葉片中,最適應干旱環境的是 。葉片 表面積/mm2 體積/mm3 表皮厚度/mA 292 64 14B 144 63 24C 301 62 15D 593 121 13提高班習題精選1.下列關于生物進化方向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生到陸生 B.微生物到動植物C.簡單到復雜 D.低等到高等2.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證明生物的進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B.生物化石是生物的祖先C.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出現有一定的順序D.地殼巖石形成有一定順序3.下列關于動物進化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某些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進化為原始的苔蘚和蕨類植物B.原始的單細胞動物進化為原始的無脊椎動物C.原始的魚類進化為原始的兩棲類、爬行類D.原始的鳥類進化為原始的哺乳類4.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學說沒能解決的問題是( )A.生物進化的原因B.說明物種是可變的C.解釋生物的適應性及多樣性D.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5.(2010濰坊)人們在大棚種植蔬菜的過程中發現,如果在大棚內長期使用某種農藥,害蟲對這種農藥的抗藥性會越來越強。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農藥對害蟲不斷選擇的結果B.害蟲存在遺傳和變異現象為其抗藥性的增強提供了前提條件C.對害蟲來說抗藥性變異是有利變異D.害蟲的抗藥性是在農藥的作用下產生的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現出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冬天,槐樹的葉片都已落下,而松樹卻郁郁蔥蔥。從兩者對寒冷環境的反應情況而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槐樹比松樹更適應寒冷的環境B.松樹比槐樹更能適應寒冷的環境C.槐樹與松樹一樣都適應寒冷的環境D.兩者都不適應寒冷的環境7.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來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B.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高處的樹葉,因此頸和前肢變得都很長C.樺尺蛾工業黑化現象是因為受煤煙污染而被熏黑的D.北極熊為了適應冰天雪地的環境,所以它們都定向地產生了白色的變異8.科學家發現種子蕨用種子繁殖,但沒有花,說明種子蕨是( )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B.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C.藻類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D.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9.許多特殊的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如我國的銀杏樹。1938年在南非附近印度洋中捕獲了第一條被稱為“活化石”腔棘魚,到現在已經發現并捕獲了好幾百條腔棘魚。銀杏樹和腔棘魚被稱為“活化石”是因為它們的特征是(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貴B.該物種出現年代早,但形態結構至今無多大變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和珍貴C該物種出現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D.該物種在地球上出現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貴10.分析下面生物進化過程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1、2、3代表的生物類群分別是一般說來,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簡單到 ,由低等到 ,由到陸生。(2)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如不同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形成 ,這是 的結果。11.下邊甲、乙兩示意圖反映了對物種起源的看法有兩種。A、B、C、D和a、b、C、d分別代表各種生物群,據兩示圖分析:(1)甲圖代表 觀點,認為地球上各種生物是由 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各種生物間有著或近或遠的關系。(2)乙圖代表 觀點。12.古生物學家從不同地層中挖掘出的動物化石的種類和數量見下表:紀 發現的化石種類及數量中生代 白堊紀 鳥類、哺乳類(少量)侏羅紀 爬行類(大量)三疊紀 硬骨魚類(少量)據表回答下列問題:(1)中生代最早形成的地層在 紀;(2)表中各類生物之間進化趨勢是 → →(3)在中生代占據優勢的動物是 ;(4)始祖鳥可能出現在 紀。13.下列圖解表示達爾文對現代長頸鹿進化及適應形成過程的解釋。請據圖回答:(1)長頸鹿祖先過度繁殖的含義是 ,長頸鹿的頸和前肢的長短各異,這表明生物變異是(2)在缺乏青草的時期,有的個體能吃到高樹上的枝葉而活下來,有的個體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個過程就叫做 ,它是通過長頸鹿在環境之間的 來實現的。在生存斗爭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個體是 變異的個體。 ’(3)長頸鹿的進化是 的結果。14.某島嶼上存在著尺蠖的兩個變種,該地區原為森林,后建設為工業區。分析表中給出數據,回答問題:森林時期 建成工業區后50年灰尺蠖 黑尺蠖 灰尺蠖 黑尺蠖99% 1% 1% 99%(1)根據達爾文的觀點,尺蠖不同變種的數量變化是 的結果。(2)工業污染之后,黑尺蠖較深的體色對其本身來說是一種 ,體現出生物與環境是 關系。(3)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點擊要點】1.自然選擇學說、比較解剖學證據、胚胎學證據2.古老 晚近 脊椎動物 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哺乳類。藻類 苔蘚類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按一定順序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3.喬治·布豐物種是可變的,現在活著的種類是從今天已經不存在的種類演變而來的。用進廢退 各自的祖先 自身存在著一種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力量。《物種起源》自然選擇 或近或遠餉親緣關系; 自然選擇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典題分析】例1 鳥類是由水生祖先經過兩棲類逐漸進化而來的解析:此題強化學生的生物進化思想。各種生物之間有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由題干知道這是胚胎生化方面為生物進化提出的證據。從題意可能知道開始是與童相同,后與兩棲類相同,最后出現了自己的特征。鞏固訓練l A例2 B 解析:本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是迭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由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知道,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所以應該選8,但學生往往會錯選C。所以如何正確的理解題意呢 從題干上看翅有兩種類型,因此給人一個錯覺,以為自然選擇是不是定向的,其實這正說明了變異的不定向,因為這兩種類型正是變異的結果。那如何解釋自然選擇的定向性呢 其實有兩種選擇,一是海風海浪對飛翔(空中型)的選擇——翅發達的;二是海風海浪對不能飛翔的選擇(陸地型的)一一翅不發達的。而每種選擇都是定向的。因此可能設想如果這種選擇長期進行下去,各自的變異經過漫長的遺傳積累必然會形成兩個不同的新物種,從而也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鞏固訓練2.B【跟蹤演練】1.C 2.A 3.A 4。A 5.A 6.D 7.C 8.C 9.D l0.A ll.D l2.C l3.C l4.C l5.A 16.遺體遺物遺跡生物進化論地層l7.生物進化自然選擇l8.陽光的照射自然選擇l9.食性(或食物)自然選擇20.(1)變異遺傳(2)適者生存選擇進化(3)自然選擇21.(1)蒸騰(2)自然選擇 (3) B【提高班習題精選】1.B 2.C 3.D 4.D 5.A 6.C 7.A 8.B 9.B l0.(1)裸子植物兩棲類哺乳類復雜高等水生(2)保護色自然選擇11.(1)進化論共同祖先(2)物種不變論12.(1)三疊(2)硬骨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3)1爬行類(4)侏羅l3.(1)生存斗爭定向的(2)適者生存適應性遺傳(3).自然選擇l4.(1)自然選擇(2)保護色適應(3)遺傳和變異的結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