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多姿多彩的圖形立體圖形: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球等.1、幾何圖形平面圖形:三角形、四邊形、圓、多邊形等.主視圖---------從正面看2、幾何體的三視圖左視圖---------從左邊看俯視圖---------從上面看(1)會判斷簡單物體(棱柱、圓柱、圓錐、球)的三視圖.(2)能根據三視圖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3、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1)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現圖形不一樣的.(2)了解直棱柱、圓柱、圓錐、的平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4、點、線、面、體(1)幾何圖形的組成點: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它是幾何圖形最基本的圖形.線: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線,分為直線和曲線.面:包圍著體的是面,分為平面和曲面.體:幾何體也簡稱體.(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二)直線、射線、線段1、基本概念名稱直線射線線段圖形端點個數無一個兩個表示法直線a直線AB(BA)射線a射線AB線段a線段AB(BA)作法敘述作直線a作直線AB;作射線a作射線AB作線段a;作線段AB;連接AB延長向兩端無限延長向一端無限延長不可延長2、直線的性質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簡單地:兩點確定一條直線.3、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1)度量法(2)用尺規作圖法4、線段的長短比較方法(1)度量法(2)疊合法(3)圓規截取法5、線段的中點(二等分點)、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定義: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圖形:AMB符號:若點M是線段AB的中點,則AM=BM=AB,AB=2AM=2BM.6、線段的性質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7、兩點的距離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的距離(距離是線段的長度,而不是線段本身).8、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1)點在直線上(或者直線經過點)(2)點在直線外(或者直線不經過點).(三)角1、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種):表示方法圖例記法適用范圍用三個大寫字母表示AOB或BOA任何情況下都適應。表示端點的字母必須寫在中間。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A以這個點為頂點的角只有一個。用數字表示1任何情況下都適用。但必須在靠近頂點處加上弧線表示角的范圍,并注上數字或希臘字母。用希臘字母表示3、角的度量單位及換算(度””、分””、秒””)60進制1=60=3600,1=60;1=(),1=()=()4、角的分類∠β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范圍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5、角的比較方法(1)度量法(2)疊合法6、角的四則運算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畫出15°的倍數的角,在0~180°之間共能畫出11個角.(2)借助量角器能畫出給定度數的角.(3)用尺規作圖法.8、角的平分線定義: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角的平分線(若OB是AOC的平分線,則AOB=BOC=AOC,AOC=2AOB=2BOC).9、互余、互補(1)若∠1+∠2=90°,則∠1與∠2互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則∠1與∠2互為補角.其中∠1是∠2的補角,∠2是∠1的補角.(3)∠1的余角可以用90°-∠1表示;∠1的補角可以用180°-∠1表示.(4)余角的性質: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補角的性質: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南或北寫在前面,東或西寫在后面(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四)直線的相交1、鄰補角與對頂角兩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存在兩種不同關系的角,它們的概念及性質如下表:圖形頂點邊的關系大小關系對頂角∠1與∠2有公共頂點∠1的兩邊與∠2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對頂角相等即∠1=∠2鄰補角∠3與∠4有公共頂點∠3與∠4有一條邊公共,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鄰補角互補∠3+∠4=180°注意:⑴對頂角是成對出現的,對頂角是具有特殊位置關系的兩個角;⑵如果∠α與∠β是對頂角,則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則∠α與∠β不一定是對頂角.⑶如果∠α與∠β互為鄰補角,則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則∠α與∠β不一定是鄰補角.⑷兩直線相交形成的四個角中,每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而對頂角只有一個。⑸兩線四角:經過一點畫m條直線,共有m(m-1)對對頂角,共有2m(m-1)對鄰補角。2、垂線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符號語言記作:AB⊥CD,垂足為O.垂直定義有以下兩層含義:(1)∵∠AOC=90°(已知),∴AB⊥CD(垂直的定義).(2)∵AB⊥CD(已知),∴∠AOC=90°(垂直的定義).3、垂線性質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稱:垂線段最短。4、垂線的畫法⑴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⑵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注意:①畫一條線段或射線的垂線,就是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②過一點作線段的垂線,垂足可在線段上,也可以在線段的延長線上。垂線的畫法(以線段外過一點做線段的垂線,垂足不在線段上為例)用直角三角板畫垂線,可簡單地說成:“一落”、“二過”、“三畫”、“四標”.圖1圖2圖3圖4如圖1,線段BC,過點A作線段BC的垂線,垂足為點D.“一落”:將三角板一條直角邊緊貼已知直線上.我們要過點A作線段BC的垂線,獲得垂線段AD,可先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BC重合在一起,另一條直角邊落在點A的同一側;不蓋住點A.(如圖2)“二過”:使三角板的另一直角邊經過已知點.用鉛筆尖點住A點,使三角板保持與BC重合,沿線段BC慢慢移動,到三角板的另一直角邊剛好靠近點A(鉛筆尖)時停下來。(如圖3)“三畫”:沿已知點所在直角邊畫直線.按緊平移后的三角板,用鉛筆從A點開始沿這條直角邊畫直線,很明顯這條直線不與線段BC相交,于是我們只需把BC延長(或反向延長)與這條直線相交.(如圖4)“四標”:標出直角標號“┓”由畫出的延長線與作的直線相交而獲得了垂足,我們可在交點處標上垂直符號“┓”,并標上字母符號“D“.(如圖4)到此,垂線段AD便作出了.5、垂線段的概念:由直線外一點向直線引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線段叫做垂線段。6、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如圖,PO⊥AB,同P到直線AB的距離是PO的長。PO是垂線段。PO是點P到直線AB所有線段中最短的一條。注意:距離是線段的長度,是一個量;線段是一種圖形,它們之間不能等同。7、正確理解“垂線”、“垂線段”、“兩點間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這些相近又相異的概念⑴垂線與垂線段區別:垂線是一條直線,不可度量長度;垂線段是一條線段,可以度量長度。⑵兩點間距離與點到直線的距離區別:兩點間的距離是點與點之間,點到直線的距離是點與直線之間。⑶線段與距離:距離是線段的長度,是一個量;線段是一種圖形,它們之間不能等同。知識點回顧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aBAaABaBAABOA112433029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基本概念(一)方程的變形法則法則1:方程兩邊都或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方程的解不變。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兩邊都減去7,得到新方程:-3x=4-7。在方程6x=-2x-6左右兩邊都加上2x,得到新方程:8x=-6。移項:將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動到另一邊,這樣的變形叫做移項,注意移項要變號。例如:(1)將方程x-5=7移項得:x=7+5即x=12(2)將方程4x=3x-4移項得:4x-3x=-4即x=-4法則2:方程兩邊都除以或同一個的數,方程的解不變。例如:(1)將方程-5x=2兩邊都除以-5得:x=—(2)將方程x=兩邊都乘以得:x=這里的變形通常稱為“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注意:(1)如遇未知數的系數為整數,“系數化為1”時,就要除以這個整數;如遇到未知數的系數為分數,“系數化為1”時,就要乘以這個分數的倒數。(2)不論上一乘以或除以數時,都要注意結果的符號。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夠使方程左右兩邊都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1.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未知數的次數是,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而這些方程5x2-3x+1=0、2x+y=l-3y、=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為:ax+b=0(其中a、b為常數,且a≠0)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為:ax=b(其中a、b為常數,且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兩邊各項系數的分母;去分母時,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去掉分母后,注意添括號。去分母時,不要忘記不等式兩邊的每一項都乘以最小公倍數(即公分母)(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1.純數學上的應用:(1)一元一次方程定義的應用;(2)方程解的概念的應用;(3)代數中的應用;(4)公式變形等。2.實際生活上的應用:(1)調配問題;(2)行程問題;(3)工程問題;(4)利息問題;(5)面積問題等。3.探索性應用:這類問題與上面的幾類問題有聯系,但也有區別,有時是一種沒有結論的問題,需要你給出結論并解答。本章要求1.會對方程進行適當的變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轉化,即對方程進行變形,變形時要注意兩點,一時方程兩邊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數的整式,否則所得方程與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時,不要漏乘沒有分母的項,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數問題的基本內容。2.正確理解方程解的定義,并能應用等式性質巧解考題:方程的解應理解為,把它代入原方程是適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問題得到了轉化。3.理解方程ax=b在不同條件下解的各種情況,并能進行簡單應用:(1)a≠0時,方程有唯一解;(2)a=0,b=0時,方程有無數個解;(3)a=0,b≠0時,方程無解。4.正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尋找題中的等量關系,可采用圖示、列表等方法,根據近幾年的考試題目分析,要多關注社會熱點,密切聯系實際,多收集和處理信息,解應用題時還要注意檢查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意義。5.幾種常見的問題:和差倍分問題、等機變形問題、勞力調配問題、比例分配問題、數字問題、工程問題。二、有理數2.分類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稱為相反數.特別地,0的相反數是0.代數意義: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和為零,即若與互為相反數,則.若,則與互為相反數.幾何意義:一對相反數在數軸上應分別位于原點兩側,并且到原點的距離相等.這兩點是關于原點對稱的.倒數:如果,則和互為倒數.絕對值:幾何意義: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的點與原點的距離.數的絕對值記作.代數意義: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的絕對值是.注意:①取絕對值也是一種運算,運算符號是“”,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根據性質去絕對值符號.②絕對值的性質: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的絕對值是.③絕對值具有非負性,取絕對值的結果總是正數或.④任何一個有理數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符號和它的絕對值.求字母的絕對值: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等于本身的數匯總:相反數等于本身的數:0倒數等于本身的數:1,-1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正數和0第一章有理數有理數知識點回顧相反數和倒數知識點回顧絕對值化簡知識點回顧數軸第4章代數式字母表示數(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代數式1.代數式的概念用運算符號(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把數與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注意①代數式中除了含有數、字母和運算符號外,還可以有括號;②代數式中不含有“=、>、<、≠”等符號。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數式,但等號和不等號兩邊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數式;③代數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數必須要使這個代數式有意義,是實際問題的要符合實際問題的意義。代數式的書寫格式①代數式中出現乘號,通常省略不寫,如vt;②數字與字母相乘時,數字應寫在字母前面,如4a;③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應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后與字母相乘,如應寫作;④數字與數字相乘,一般仍用“×”號,即“×”號不省略;⑤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按照分數的寫法來寫,如4÷(a-4)應寫作;注意:分數線具有“÷”號和括號的雙重作用。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差的代數式后有單位名稱的,則必須把代數式括起來,再將單位名稱寫在式子的后面,如平方米三、單項式與多項式單項式:數或字母的積,這樣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多項式:(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2)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3)一般地,多項式里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說明:①根據除式中有否字母,將整式和分式區別開;根據整式中有否加減運算,把單項式、多項式區分開。②進行代數式分類時,是以所給的代數式為對象,而非以變形后的代數式為對象。劃分代數式類別時,是從外形來看。單項式1、都是數字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2、單項式的數字因數叫做單項式的系數。3、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單項式的次數。4、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6、單獨的一個數字是單項式,它的系數是它本身。7、單獨的一個非零常數的次數是0。8、單項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運算,而不能含有加、減等其他運算。9、單項式的系數包括它前面的符號。10、單項式的系數是帶分數時,應化成假分數。11、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通常省略數字“1”。12、單項式的次數僅與字母有關,與單項式的系數無關。多項式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2、多項式中的每一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3、多項式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4、一個多項式有幾項,就叫做幾項式。5、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項前面的符號。6、多項式沒有系數的概念,但有次數的概念。7、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四、整式1、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2、單項式或多項式都是整式。3、整式不一定是單項式。4、整式不一定是多項式。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數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將要學習的分式。五、整式的加減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2、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合并同類項:1).合并同類項的概念: 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2).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3).合并同類項步驟: a.準確的找出同類項。 b.逆用分配律,把同類項的系數加在一起(用小括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c.寫出合并后的結果。4).在掌握合并同類項時注意: a.如果兩個同類項的系數互為相反數,合并同類項后,結果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項。 c.只要不再有同類項,就是結果(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說明:合并同類項的關鍵是正確判斷同類項。3、幾個整式相加減的一般步驟:1)列出代數式:用括號把每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2)按去括號法則去括號。3)合并同類項。4、代數式求值的一般步驟:(1)代數式化簡(2)代入計算(3)對于某些特殊的代數式,可采用“整體代入”進行計算。科學記數法:把一個大于的數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整數),此種記法叫做科學記數法.第2章有理數的運算科學記數法知識點回顧有理數的運算知識點回顧1科學記數法概念: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為正整數)。這種記數的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1≤a<10☆注:一個n為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2近似數的精確度:兩種形式〕精確到某位或精確到小數點后某位(2)保留幾個有效數字科學記數法注:對于較大的數取近似數時,結果一般用科學記數法來表例如:256000(精確到萬位)的結果是26×1053有效數字:從一個數的左邊第0數字起,到末尾數字止,所有的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注:()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近似數的有效數字時,只看乘號前面的數字。例如:3.0×10的有效數字是3,0(2)帶有記數單位的近似數的有效數字,看記數單位前面的數字例如:2.605萬的有效數字是2,6,0,52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昇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乘法法則|(3)多個不為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為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為負數,即先確定符號,再把絕對值相乘絕對值的積就是積的絕對值4)多個數相乘,若其中有因數0,則積等于0;反之,若積為0,則至少有一個因數是02.乘法運算律(1)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ax(b×c)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在把積相加。即a×(b+c)=a×b+a×c3除法法(1)除以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2兩個數枏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枏除。3)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四則運算法則:先乘除,后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1概念: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得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一個數可以看做這個數本身的一次方冪2法則:先確定冪的符號,然后再計算冪的絕對值乘方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3混合運算法則(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3)如有括號,先算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在進有理數的運算時,要分兩步走:先確定符號,再求值第3章實數(一)平方根與立方根1、平方根(1)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如果,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記作“”,且a≥0即X=(2)表示:非負數a的平方根記作±,讀作“正負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3)性質: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且互為相反數;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4)開平方:求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Ⅰ、平方根是開平方的結果;Ⅱ、開平方與平方互為逆運算。2、算術平方根(1)定義: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0的算術平方根是0。例如:a的算術平方根.記作“”,且a≥0即X=(2)性質:(1)一個數a的算術平方根具有非負性;即:≥0恒成立。(2)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只有1個,且為正數;0的算術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算術平方根3、開平方公式①②且a≥04、①求11~20的平方值: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②常用算數平方根估值:,,5、立方根: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如果,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記作“”.即X=(2)表示:a的立方根記作,讀作“三次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3叫根指數)(3)性質:正數的立方根是1個正數;負數的立方根是1個負數;0的立方根是0。6、開立方公式①,②,③(二)實數1、無理數: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一個無理數與若干有理數之間的運算結果還是無理數)2、無理數的三種常見類型①含根號且開不盡方的數;②化簡后含的數;③有規律但不循環的無限小數,例如:1.010010001···每兩個1之間依次增加一個3、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4、實數的分類①按定義分類:②按正負性分類:5、非負實數:正實數和0統稱為非負實數(非負數),即X≥06、非正實數:負實數和0統稱為非正實數,即X≤07、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8、實數的相反數、絕對值、倒數:(與有理數的相反數、絕對值、倒數意義類似)9、實數的運算:實數與有理數一樣,可以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正數及零可以進行開平方運算,任意一個實數可以進行開立方運算,而且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對于實數仍然適用。10、實數大小:(1)正數>0>負數;(2)兩個負數相比,絕對值大的反而小;絕對值小的反而大;(3)數軸上不同的點表示的數,右邊點表示的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大。實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作差法、平方法、作商法、倒數法、估值法······11、常用公式:①;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章 有理數(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第2章 有理數的運算(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第3章 實數(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第4章 代數式(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第6章 圖形的初步認識(知識點匯總·浙教7上).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